李香懷
摘要:在“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的政策支持背景下,中小企業的在增加就業和社會維穩方面對對活躍經濟的作用日益加大。然而,應收賬款的管理不恰當,阻礙了中小企業發展,探究如何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具有重要意義。本論文圍繞中小企業應收賬款的形成原因、對企業財務的影響、存在問題與對策,從應收賬款的時間流程角度探究了中小企業加強應收賬款管理的問題。
關鍵詞:中小企業;應收賬款;管理
現階段,中小企業與下游企業的銷售談判能力較弱,因而普遍采用賒銷手段擴大銷售,該種經營模式導致了企業報表總有大量的應收賬款。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70%中小企業采取了賒銷的銷售的方式,應收賬款在流動資產中的占比已經超過50%,其中,逾期應收賬款占比更是超過了60%,遠超過了西方發達國家的水平。應收賬款的上升,會增加壞賬風險,嚴重影響企業的資金流與運營,給企業的短期和長期經營帶來了重要的影響。
一、中小企業應收賬款的形成原因
在市場的經濟條件下,企業與企業之間存在著激烈的商業競爭,不同的企業為了在競爭中贏得主動,抓住商機,除了需要改善售后服務和提高產品的質量外,還必須要對產品的銷量加強重視,在此基礎之上實現產品銷售收入的增加,這是企業競爭力提高的必然保障之一,推動經濟效益的增長,這一過程也產生了一定的應收賬款,增加了企業經營的風險。特別是現在,用戶拖欠企業應收賬款的越來越多,賬款回收的難度也越來越大。根據有關部門調查,2015年年底中小企業應收賬款額為167.12億元,占流動資產平均余額的43.02%。顯然高于我國全行業20%的平均水平(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二、中小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應收賬款的風險防范意識薄弱
在對我國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之后可以發現,很多中小企業還存在經營規模方面的問題,技術也達不到既定的要求,因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往往處于劣勢地位。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很多企業在發展的過程當中,通過采取激進銷售策略的方法為自身的發展提供必要的保障,也就是所謂的賒銷。但是實際上,賒銷的銷售策略存在很多隱藏的風險,通常情況下會給企業的長久可持續發展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
(二)應收賬款管理存在職責不明晰的問題
在營銷策略決定的過程當中,必須要對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狀況和市場規律加強重視,在此基礎之上制定出合理的銷售策略,因而銷售人員銷售實踐不應該將產品的銷量作為其追求的唯一目標。職責不明確是現階段我國很多中小企業銷售環節存在的問題之一,實際上,工作人員的銷量一定程度上與其積極性有著密切的相關性,但是我國中小企業現階段缺乏科學的激勵機制,因而難以調動工作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也會給相關部門帶來一定的影響,甚至出現互相扯皮的情況。
(三)缺乏科學的資信評估體系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我國中小企業市場實際上出現了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為了搶占市場,很多中小企業并不對客戶的資信情況進行分析,忽視了客戶自身的收入和貨款支付能力,這都給其后期的經營帶來了一定的風險,這實際上也意味著我國現階段還存在資信評估體系方面的問題。
三、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的對策
前文對中小企業應收賬款的形成原因,對企業財務的影響和存在問題與對策進行了仔細的分析,本部分在此基礎之上,從應收賬款的時間和流程出發,分為應收賬款的風險防范,應收賬款的管理架構劃分,應收賬款的動態分析評估和應收賬款的事后控制四個模塊對中小企業的應收賬款管理問題進行了探析。
(一)提升應收賬款的風險防范意識
應收賬款的管理,首先是要從源頭上加以控制,提升風險防范意識。應收賬款產生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擴大銷售規模消化庫存,該種目標導致了盲目賒銷產品。然而,企業銷售利潤的實現不是以表面上的應收未收的銷售收入來確定,而是以實際上的收款為實。賒銷在擴大銷售收入的同時,導致了壞賬損失的高風險。因而中小企業應該從源頭——銷售模式上對應收賬款的形成予以入口處的把控。就新產品這方面來說,中小企業需要進行對市場的定位,分析產品自身的競爭優勢和市場需求,通過優化產品的結構和銷售模式,向目標消費群體銷售能夠滿足其需求的相應產品。就積壓囤積商品而言,有效應用創新技術及時對其進行二次升級創新是中小企業的可選擇路徑,圍繞產品性能、差異性、便捷性等方面對產品進行提升,積極宣傳營銷,開拓市場。
(二)明確應收賬款的管理責任
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各種問題,我國中小企業就必須要加強對財務管理的重視程度,對收款環節加強重視,尤其是通過核算和監督機制的建立,準確收集各種信息,及時與相關負責人進行對接,加強對反饋機制的重視力度,只有這樣才能夠為企業的決策者和上層領導者提供基本的信息支持,防止出現風險較大的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積極的措施進行解決。企業的組織結構,一般以財務部門擔當信用管理的主要角色進行管理,這已不能適應完善企業信用管理的需要。企業的信用風險管理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和綜合性較強的工作,須要特定的部門或組織才能完成。企業對賒銷的信用管理需要專業人員大量的分析,因而必須要推動管理職能部門的完善化發展。
(三)加強應收賬款的動態分析評估
1.加強分析監控,量化跟蹤管理
企業財務部門需要對一定時期內的賒銷客戶的相關銷售資料、賒銷內容以及應收賬款進行編制,然后對應收賬款的收回情況、超出應收期限的逾期債權以及壞賬可能對公司財務造成的風險進行分析,從而制定壞賬處理方式以及下一步賒銷政策。銷售部門以及催收部門要從賒銷的開始到收款日期,全程跟蹤,提升客戶貨款的支付率,盡量減少逾期以及壞賬的出現。跟蹤和監督應收賬款,最關鍵的是要與客戶保持溝通,到期前做到提醒和催收,對貨物從質量到銷售,再到貨款結算過程中的問題做到及時發現和處理。以便最快的作出相應對策,維護與客戶之間的良好關系。同時也會使客戶感覺到債權人施加的壓力,保證客戶能盡量按時付款,對提升應收賬款回收率有很大的幫助。應收賬跟蹤監督和管理,可以對應收賬逾期風險導致的風險及時識別,方便制定合適的追繳措施。
2.采用謹慎原則,完善壞賬制度
在分析監管的基礎之上,應該采用謹慎原則,完善壞賬制度。某些情況下,例如賒購人出現破產、死亡或者拒付等原因,可能會造成企業應收賬款無法收回,這就導致了壞賬的出現,根據當前我國的會計制度,如果企業出現了壞賬,只能通過備抵法進行處理,而且要提前做好壞賬預算,如果真是出現壞賬,可以在已計提的壞賬準備中進行沖銷,這種做法的意義在于不僅符合了會計配比的原則,而且還可以保證企業不出現表面盈利,實際虧損的情況。自然,由于企業的行業和規模不同,應收賬款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導致壞賬出現和壞賬損失風險也各不相同。因此,各個企業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自己的壞賬準備以及計提方式和比例。某些企業的歷史壞賬記錄不多,而且債務人也能保持良好的信用,企業就可以將計提壞賬準備設計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但是這并不代表企業放棄了壞賬實際發生后的催收權利,同時為了出現任意計提壞賬準備的情況,造成實際利潤出現偏差,我國的會計制度還明確規定,企業不允許設置秘密的壞賬準備,也就是計提壞賬準備必須明朗化,也就是企業通過制度提供了選擇的空間,超過了資產實際損失金額而計提的壞賬準備。
參考文獻:
[1]?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財政部,2014
[2]?李社偉.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問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2.12
[3]?吳惠.企業風險管理研究[J].河北企業,2012,(01):69-73
(作者單位:湖南工商大學北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