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柱
【摘要】:邊疆民族地區地處內陸,環境封閉,社會熱點事件易發,且類型復雜,帶有其地區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反分裂與攻堅脫貧斗爭交織在一起。當前加強反分裂斗爭和脫貧攻堅工作中的輿情引導,已成為邊疆民族地區意識形態領域工作的重要任務,事關大局穩定。
【關鍵詞】:邊疆民族地區 輿情引導 對策
一、 網絡輿情引導的概念
網絡輿情是民眾基于互聯網上出現的各類熱點事件、焦點問題和社會現象,公開表達具傾向性和持續性的觀點、意見和情緒;網絡輿情引導則是政府采取措施對眾多網民所表達的觀點、意見和情緒進行合理的引導與規避,并塑造受眾認知以及對公眾熱切回應和實行人文關懷的一系列過程。
二、 網絡輿情引導的重要性
邊疆民族地區處于反分裂斗爭的一線,輿情引導工作艱巨,國內外敵對勢力利用互聯網進行煽動、滲透、妄圖破壞地區發展穩定的大局。當前邊疆民族地區互聯網和新媒體發展迅猛,上網人數逐漸增加,但網絡發展基礎比較薄弱,網絡輿情引導體系不健全。
因此,合理把握網絡輿情的特性和引導的必要性,事關建立健全邊疆民族地區的網絡輿情引導機制。這不僅有助于有效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對維護邊疆地區的穩定和加速攻堅脫貧的任務進程也具有重大意義。
三、網絡輿情引導的對策
(一)建立健全網絡輿情引導機制
網絡輿情的監測、分析評估與引導是構筑邊疆民族地區網絡輿情引導機制的幾個方面:
1.建立輿情監測與匯集機制
加強對網絡輿情的監測力度和監測體系建設,輿情的監測是進行引導的前提,只有對輿情進行準確和完備的收集與分析才能制定正確的輿情引導策略。 涉及邊疆民族地區的新聞宣傳和報道要嚴守政治紀律、規范稿源、把好稿關,堅持以正面報道為主,嚴防敵對勢力借機炒作,并對掌握的輿情信息進行專業研究和及時發布,降低大眾恐慌度。
2.健全輿情分析與評估機制
在網絡事件發生初期、中期和后期應注意對輿情資料進行分析、研判與評估,進而對輿情的性質做出判斷。同時,對網上散播的虛假言詞和不實之事要及時糾正,關于網民對政府工作存在的質疑和誤解應真誠的進行解釋和澄清,以及采用科學的方法正確分析和評估網絡輿情的發展態勢。
3.完善輿情控制與引導機制
一般在輿情引導中有兩個方式,即“疏”和“導”。疏,是指在負面的、有消極影響的言論、帖子等形式的輿論出現時,采用科學的方法消除其對社會及大眾的不良影響;導,是指對網絡上的主流輿論進行正確的引導或是因勢利導。面對輿情應及時報道事件的真實情況、黨和政府態度及主張、并采用疏導相宜的方式方法來處理問題。
(二)完善立法和規章制度
建立和完善邊疆民族地區省份的的輿情收集、分析及引導的法律法規,規范輿情的收集機制、匯報機制、評估機制和反饋機制等操作流程,使政府部門對輿情進行管理和引導時有法可依、有據可循。政府在對突發事件中的網絡輿情進行管理時應根據已建立的規章和制度來實現輿情引導的正常化和規范化。
(三)注重科學研究,加強人才培養
新媒體情境下,大數據為我們掌握輿情提供了工具性的捷徑,但也形成了復雜而冗余的數據,增加了輿情分析的難度。 這就需要對收集到的網絡輿情進行科學的研究與評估,為西藏網絡輿情的引導提供智力支持。網絡輿情的管理需要培養專業的人才,以提升輿情管理人員的輿情意識和聯動能力,增強他們實事求是、正確研判、有條不紊的素質和對民眾負責的態度。
(四)充分發揮意見領袖和新聞把關人的作用
發揮網上“意見領袖”過濾和篩選輿情信息的作用。目前邊疆民族地區網絡輿情引導中,未注重發揮意見領袖的作用,但從網絡新媒體的發展傾向來看,個人在網絡輿情傳播中能夠發揮出較大的影響力。同時,官方和媒體要做好“新聞把關人”,對將發布的和已發布的信息要進行嚴格審核把關,充分發揮把關人的輿情管理能力。增網絡言論的正能量,也是今后政府網絡輿情引導工作的重點。
(五)建立全媒體聯動機制
打通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信息互通共享的局面。網絡輿情的發生、演變不單局限于某一媒體,而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立體化傳播的結果。因此,網絡輿情的引導工作要統籌考慮,打破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既有的隔閡態勢,以聯系的眼光和融合的思維開展西藏輿情管理工作。
(六)建立網絡輿情快速聯動處置機制
網絡輿情傳播方式和途徑多元化、傳播范圍大和速度快,涉及技術、媒體和政府等多個領域,這就需要加強政府與媒體、企業、院校的多方聯動,建立迅速高效的輿情處置機制。并從技術上保障輿情處置的廣度、從速度上加快輿情處置的速度、從理論上拓寬輿情處置的深度,借助新媒體和政府部門的宣傳、引導力,快速有效地進行輿情處置。
(七)對輿情事件中的網民進行人文關懷
據國家統計數據顯示,邊疆民族地區省份由于義務教育的普及和科技的推廣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們加入到了互聯網的潮流中,這些網民大多活躍于網絡媒體上。生活中,當民眾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受阻時,便會通過網絡將生活中的遭遇進行釋放;并將參政議政和社會管理的意愿也在網絡空間里表達出來。因此,輿情引導機制的建立,必須充分考慮網民的心理和行為特征,并對網民進行一系列人文關懷與呵護,以此提高輿情引導的質量。
(八)建立社會化輿情研究機構
政府應將網絡輿情引導工作納入社會綜合治理范疇,充分調動新聞從業人員、高校研究人員和政府公務人員等社會力量,激活社會智慧、發揮科研院校的的專業優勢和學術視野、組建輿情研究中心、聯合開展輿情監測、分析和引導工作 、提升輿情的管理水準,為邊疆民族地區的社會穩定和發展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九)加強正面宣傳,把握關鍵時機
針對重大事件、節日、“敏感節點”、民俗宗教、文化旅游等活動,要有選擇和針對性地進行新聞報道,提前做好應急處理預案和輿論管理工作。對外,應加大網絡宣傳力度,使世界更全面的了邊疆民族地區發生的巨大變化,并建立多方位溝通機制,爭取對外宣傳的主動性和話語權;對內,要加強普法宣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培養民族地區人民群眾的法律觀念和中華民族的歸屬感。
結語
網絡輿情是民眾表達意愿和參與治理的集中反映,也是社會進步與科技發展的表現形式,因此,必須重視對網絡輿情的監管與引導,建立系統的輿情引導機制和法律制度。邊疆民族地區政府作為社會治理的主體,可以通過互聯網宣傳、實施方針政策,傾聽民意、加強與網民的聯系,更重要的是加強對網絡輿情的合理引導。在輿情引導中,政府應充分掌握話語權,傳媒應及時掌控主導權,做好新聞把關人機制、迅速反應機制和全媒體聯動機制,回應社會關切,凸顯人文關懷。
【參考文獻】:
【1】在自治區慶祝建黨92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摘登)[N]. 西藏日報(漢),2013-07-01(006).
【2】石方夏.社會管理視角下的西藏網絡輿情引導機制研究[J].西藏發展論壇,2016(06):70-73.
【3】劉小三.“自媒體”環境下西藏地區的輿情呈現及其應對[J].西藏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8(01):115-120.
【4】、【5】袁建,周德倉,劉小三.2015年上半年西藏網絡輿情分析報告[J].西藏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6(05):56-63+156.
項目:本文為“西藏大學研究生高水平人才培養計劃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6-GSP-055 ,指導老師久毛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