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
《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指出,黨校是黨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是黨委和政府決策中的思想庫。對于一所黨校而言,教學決定了其生存和發展力,而決策咨詢作用的發揮則決定了其地位和影響力。
一、基層黨校發揮咨政能力的難點
1.師資力量薄弱,隊伍結構不盡合理
人才隊伍是黨校發展的根基。黨校不是一般的學校,黨校發揮的作用也是不一般的作用,這樣的不一般就要求黨校要有不一般的師資隊伍。事實上,多數縣級黨校的教師專業不專,學歷參差不齊,“大雜燴”現象十分突出,具有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等學科背景的教師十分稀缺,這就易導致基層黨校在發揮咨政作用時面窄不全,影響和降低咨政報告的質量。同時,大部分縣級黨校教師的年齡結構也不盡合理。由于體制原因,教師“進口”“出口”不暢通,難以流動,缺乏合理梯次結構。大部分骨干教師年齡偏大,且基本都走上了管理崗位,投入科研的時間極大減少。
2.對黨校作用認識不到位,地位日益邊緣化
科研與咨政作用的發揮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科研是否搞得好,有活力,有作為直接決定咨政作用的發揮。黨校不同于國民教育學校,黨校的建設發展基本依靠當地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在實際工作中,地方各級黨委缺乏對黨校價值的正確認識,沒有形成關心和重視黨校工作的體制機制,直接導致黨校與地方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漸行漸遠,日益成為邊緣化部門。
3.研究方法不當,研究成果轉化率低
毛澤東同志指出:“領導方式不對,不能采取各種正確的有效的工作方法,那就會立刻影響到工作的成效,使我們的各項工作不能得到廣大群眾的擁護。”(《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109—110頁)可見,科學的工作方法對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在進行咨政研究的過程中,大部分基層黨校教師沒能掌握科學的方法,不知道從何下手,往往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之后寫出來的調研咨政報告更多的是“書齋里的冥想”,“校園里的暢想”,不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和可實施性,違背了調研咨政報告應具有的現實性、針對性和可實施性等特性,導致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果的結局。
二、關于基層黨校咨政能力建設的幾點思考建議
(一)抓住根本,注重抓師資隊伍建設工作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人才是決定事業興衰的關鍵,也是黨校咨政能力建設的根本所在。因此,縣級黨校應在瞄準“新鮮血液”大力引進人才的同時加大對現有師資隊伍的培養。
1.強化制度支撐,規范人才隊伍建設。制度建設是黨校人才隊伍建設的根本性支撐。黨校針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應始終把組織要求、崗位需求、個人追求結合起來,將調研咨政成果納入教師考核獎勵之中,不斷發展和完善各項制度,發揮制度的約束和激勵功能,通過制度建設促進咨政作用的發揮。
2.搭建交流平臺,積極實施“名師”工程。通過內外合作,促進黨校教師實現資源共享、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在學校教師之間,建立培訓交流機制,每個到外培訓回來的教師都必須把自己學到的知識融合成一堂課與全校教師進行分享交流,達到 “一人外培,多人共享”的效果;在校際之間,一方面,建立“內請外送”機制,邀請名師到校培訓或異地培訓,尤其要針對發展短板,加大對如何進行咨政調研和撰寫咨政報告方面的培訓,不斷開闊職工的視野,積累更多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要加強與同級黨校、上級黨校之間的合作調研,利用各自優勢,取長補短,相互學習。
3.不斷向實踐學習,促進教師實踐經驗的積淀。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最好的課堂。要做好咨政工作更是離不開實踐這一大課堂,應不斷開展教師的現場學習活動,主動到基層、到先進村、社區現場觀摩和掛職鍛煉,不斷開闊教師視野,積累實踐經驗。
(二)打牢基礎,搞好科學研究發展工作
1.堅持以決策咨詢為重點,找準選題方向與定位。與上級黨校相比,基層黨校對于理論性研究相對比較薄弱,但其優勢在于貼近基層、貼近群眾,所以基層黨校應結合自身特長,以縣情為重點,找準職責定位,做好選題策劃,圍繞縣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鄉鎮、村、企業的需求,開展多層次、多元化科研工作,尤其加大對策性應用性問題的研究力度,找準影響和制約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種障礙和瓶頸,為縣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理論支撐和咨詢建議。
2.堅持以資源整合為依托,建立部門合作與交流。科研工作具有綜合性、系統性和社會性,特別是黨校科研其應用性、對策性和實證性的特點決定了黨校科研需要加強部門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只有通過合作交流,才能更加及時準確的抓住縣委政府的關注點和聚焦點,才可以找準鄉鎮、村、社區、企業的發展需求,提高調研的針對性、時效性和可實施性,助力咨政作用的發揮。
3.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保障,促進科研工作持續健康發展。科研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由于基層黨校地位相對邊緣化,無論是加強部門間的交流合作,還是具體的資料收集走訪,都需要縣委政府在經費、激勵機制上給予相應的制度保障,才可以促進基層黨校科研工作的健康有序發展。
(三)強化創新,掌握科學有效的工作方法
1.利用結構化研討方式,充分發揮學員主觀能動性。正如國家行政學院張林芬教授和黑龍江省委黨校閆喜鳳教授所講“川流不息地來黨校學習的學員是黨校流動的智力資源寶庫,是黨校最寶貴的資源”。這些學員不僅有著高學歷,而且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都來自工作第一線,對很多問題都有著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利用結構化研討的方式不僅給每一位學員一次展示自我的機會,同時也通過這樣的方式讓黨校教師學習到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實現學學相長的同時達到教學相長,從而有效提高黨校咨政研究的針對性、有效性,極大促進黨校咨政作用的發揮。
2.利用魚骨圖分析法,層層解剖問題的本質。問題的特性總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在咨政調研過程中可以充分借鑒此種分析問題的方法,發揮集體智慧,按相互關聯性層層解剖問題的本質,增強看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從而提高調研咨政報告的質量,放大基層黨校的咨政作用。
總之,面對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基層黨校唯有在實現教學與科研并進的同時,進一步突出咨政特色,才可以在發展中謀求一席之地。咨政能力建設任重道遠,仍需要全體黨校人員不忘初心,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