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嘉懿
【摘要】:20世紀80年來以來,中國社會對排球一直寄托著深厚的感情,從1981年至1986年五連冠的黃金時代到如今里約奧運會重奪冠軍,“女排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毋庸置疑,在三大球中,中國排球的競技成績是最好的,但是對比中國足球超級聯賽和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中國排球超級聯賽的發展卻是最緩慢的。本文通過案例分析法,文獻資料法等方法從賽事上座率,賽事贊助,賽事職業化等方面對中國排球超級聯賽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旨在為中國排球超級聯賽未來發展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中國排球超級聯賽 賽事贊助 排球職業化
中國排球聯賽是由中國排球協會主辦的的全國性排球聯賽,始于1996年,在經歷了二十一年發展后,于2016-2017賽季更名為“中國排球超級聯賽”。1996年是中國競技排球運動發展的一個里程碑,繼足球和籃球之后,排球項目也終于邁出了向職業化、市場化、產業化發展的步伐,但是中國排球職業化的這條道路走得并不順暢。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中國排球超級聯賽的發展現狀。
1.上座率
上座率:2009-2015年間的6屆聯賽賽事的平均上座率為61.1%,平均上座人數為2 064人。其中,女排聯賽的平均上座率為68.1%,平均上座人數為2 187人;男排聯賽的平均上座率為54.1%,平均上座人數為1 930人。這些數據意味著幾乎一半的座位都是空著的,在一些賽區,組委會和俱樂部為了完成排管中心對各俱樂部主場的上座率的嚴格限制,達到最低觀眾數,不惜免費贈票,甚至組織中小學生來現場湊數。“從10元一票,到5元一票,到免費看球,球票越來越便宜,看球的人卻沒有越來越多。”
2.贊助情況:
盡管2015年中國女排奪得了世界杯冠軍,但聯賽冠名贊助商361°的撤出卻使中國排球聯賽陷入了無人贊助的尷尬境地,對于與各參賽隊關系最密切的比賽裝備問題,排管中心只給出了“自籌”這樣的解決方案,致使大多數球隊只能沿用前年的比賽服。
那么中國排球超級聯賽發展的癥結在哪里,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1.舉國體制下聯賽運作管理差。
中國排球聯賽長期以來被當作是全運會的練兵場,四年一屆的全運會是我國特有的比賽,受到各省體育局的加倍重視,其重視程度甚至超過奧運會,以至于最能體現我國各省排球發展水平的全國排球聯賽,只是為全運會練兵。
1.1賽程
在2015年球聯賽仍采用的是單循環賽制,同時在此之前決賽仍采用的是三局制。這就導致中國排球聯賽賽程短,每年只有三個月的時間,其余時間就成了空檔期,自身競技水平的保持就成了難題。對于國內選手來說,僅用不足30場比賽來檢驗全年的訓練成果,可信性有待提高,種種因素難免造成我國排球運動員在國際賽場也因為心態波動而影響競技狀態的穩定性。
1.2轉會和人才流動制度
各省體育局為了全運會有更好的成績,使自己的運動員有更多的鍛煉機會,自然會減少引進其他省的運動員,而各省又擔心自己運動員輸出,會在全運會上樹敵,也控制運動員的輸出,致使聯賽的運動員流動很少。
2.比賽觀賞性弱
比賽雙方的實力和水平差距懸殊,比賽懸念比較小,賽事的精彩度和觀賞性比較弱。比賽精彩程度低的另一個原因是運動員的收入低,待遇差,導致積極性低。另外,排球運動本身的特點決定了比賽當中雙方隊員都是隔網相對進行競技,這讓有的年輕人覺得不夠過癮,排球的關注就相對低。
3.關注度與參與度
排球在中國缺乏社會關注度和參與度,影響了后備人才的培養。排球運動終端發展回報率較低,更多的家庭不愿意讓孩子從事該項事業。另外,在中國,排球這項運動似乎被打上了濃重的性別烙印,這就導致更多男生不愿從事這項運動。空有情懷,但是真正投身參與運動的人卻不多,后備人才逐漸萎縮。
2016年里約奧運會奪冠之后,中國女排再一次引起了國人關注,中國排球聯賽也準備借著“奧運紅利”重新啟航。排球聯賽正式更名為了中國排球超級聯賽,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主要體現在這個方面:
1.增加了聯賽賽制的周期
在比賽時間上將一周兩賽改為兩周三賽,使得原來3個月的排球聯賽拉長到了近5個月。為聯賽本身創造更多的關注點與熱度,同時也為贊助商提供了更多的參與機會。
2.人員流轉和福利
取消一個運動員在一個賽季只能代表一個俱樂部參賽的規定,新賽季設置了三個轉會期。設立總額不少于1500萬元的總獎金,除了針對運動員、教練員及優秀賽區的各種獎勵,還增設最佳外援獎。
3.賽事贊助
新賽季的排球聯賽將不再采用冠名贊助的模式,而是借鑒奧運會合作伙伴的分級系統,分為官方聯合創始合作伙伴、官方贊助商和官方供應商三個等級,不同的等級享有不同的商業權益。
4.重視商務運營和品牌推廣。
經過將近半年的招標談判,體育之窗在多家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旗下排球之窗從2016-2017賽季起負責聯賽的商務運營推廣工作。體育之窗在旗下的“排球之窗”微信公眾號上轉播聯賽的所有場次比賽。在這之后,新浪體育同樣獲得版權,實現了 PC 端的全程直播。同時,騰訊體育也購買了部分重要場次的版權,這在中國排球聯賽歷史上尚屬首次。
5.強化硬件
普及“鷹眼”裁判挑戰系統、LED電子廣告屏、試點裁判電子記錄系統等硬件。恢復“全明星賽”,發揮明星效應,創造更多話題和熱度。
這些改革措施確實給聯賽帶來了一些欣喜的變化,但是這些變化還遠遠不夠。國家隊的成績與國內聯賽的發展,并不是一個絕對的正相關關系,里約金牌不足以改變聯賽多年來的頹勢。只能說,這是中國排球聯賽發展一次重新起步的契機,我們現在距離世界第一聯賽的目標還非常遙遠。中國女排是我們所有人的驕傲,希望有一天我們也能為中國排球超級聯賽驕傲。
【參考文獻】:
【1】舒為平,李軍,王世偉,李方姝,石翔宇.改革開放40年中國女排的發展歷程與時代意義[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8,44(06):18-23.
【2】丁明露,楊雅晰.審視與反思:國際排聯改革創新背景下我國排球發展策略的探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8,37(05):112-118.
【3】劉雙花. 中國排球聯賽贊助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D].北京體育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