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梳理“四個偉大”逐漸整合為整體的脈絡,了解其提出和合體背景;并從“四個偉大”的內在構造以及整體性探析辯證關系,把握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和當代價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關鍵詞:“四個偉大”;整體性;辯證關系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詳細描述了“四個偉大”的內涵和相互關系,“四個偉大”作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不是內在簡單相加、平行并列,而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隨著時代和實踐的推進逐漸結合起來的,從不同角度、高度有機組合而成。探析“四個偉大”的辯證關系,從內部各角度和整體統一性上進行分析,才能深刻理解新時代使命問題,了解當代價值,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四個偉大”遵循了“數詞+量詞+重復詞”的概括方式,總體來看,這類詞是對由多個重復詞句構成的整體的概括,便于學習、傳播和發揚。其重心在“偉大”,常與總體布局、戰略布局等綱領性戰略定位同時提及,體現出其重要性。“四個偉大”是宏大的,其中“偉大斗爭”是涵蓋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各個方面的斗爭,“偉大工程”是要尋求破解歷史周期率的路徑,“偉大事業”是中國逐漸探索出來具有自身特色、并正為世界提供中國方案的事業,“偉大夢想”是中國近代170多年的夢想。但十九大報告頻繁出現“偉大”一詞,并強調“四個偉大”的新時代歷史使命,更因為它們不是一帆風順的,而這正是我們成就偉大的必經之路,這樣實現的斗爭、工程、事業和夢想才能稱為“偉大”。
一、“四個偉大”的形成脈絡
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將偉大事業、偉大工程結合起來,形成“兩個偉大”。提出重點為突出偉大工程在推進偉大事業中的地位。
2016年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公報在提出制定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準則的背景中將偉大斗爭與已提出的“兩個偉大”結合,形成“三個偉大”,反映出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開展需要時刻準備進行偉大斗爭。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7.26講話中完整提出“四個偉大”,將偉大夢想加入前“三個偉大”而結合為一個整體,總書記提出這“四個偉大”時強調黨的理論必須與我們要進行的“四個偉大”的實踐相統一。此外首次突出了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在“四個偉大”中的地位,也是對“四個偉大”的辯證關系的初次描述,感受到“四個偉大”并非平行并列,而是有所側重。
在十九大報告中,習總書記重點描述了“四個偉大”各自的內涵以及辯證關系。一方面以“偉大夢想”為線索,貫穿其他三個偉大,分別介紹其內涵;另一方面,說明“四個偉大”之間的普遍聯系與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偉大工程”。
從兩個偉大,逐漸組合為四個偉大,從強調每個“偉大”的內涵到組合為一個整體的“四個偉大”,中國共產黨一直堅持普遍聯系的作風,同時根據實踐的發展,對指導思想進行更新,這也反映出黨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正在進行的實踐緊密結合的過程。
二、“四個偉大”的內在結構
“四個偉大”的表述具有邏輯順序,十八屆六中全會提出“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前三個偉大的順序就已經確定,到7.26講話加上“偉大夢想”,放在第四位。“四個偉大”按照從微觀到中觀再到宏觀的順序,偉大斗爭是我們黨具體要做什么事;偉大工程是從中觀來看誰來領導這些事;偉大事業是從宏觀層面講我們所做的事業是什么;偉大夢想是宏觀的理想和目標。這樣的順序將我們做的每一項事升華到事業層面,并樹立發展的目標。
“偉大斗爭”是第一位的,從黨的整部歷史來看,就是一部偉大斗爭的歷史。黨帶領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依靠的是革命的斗爭,建設社會主義制度依靠的是改造的斗爭,改革開放依靠的是改革的斗爭。進入新時代,我們仍然面臨許多重大問題和矛盾,斗爭涉及到其他三個偉大的方方面面。其他“三個偉大”的實現都要通過偉大斗爭,先從微觀講起,體現了黨的責任擔當和問題意識。
“偉大工程”是“四個偉大”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從“四個偉大”的主客觀性來分析,“偉大工程”是黨的建設,是關于“黨”這個主觀能動性發揮的主體,而其他三個偉大是客觀的,是要由黨來領導,提供政治和組織保障來實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1,今后,我們也決不能松懈偉大工程的建設,只有把黨建設好,才能為“偉大斗爭”、“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提供堅實的主體力量。
“偉大事業”作為“四個偉大”中排在第三位的,主要表述了走什么道路,用什么理論,制度是怎樣的,要形成什么樣的文化,在這一基礎上,通過黨領導斗爭我們才會實現偉大夢想。“偉大事業”在其中就發揮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是對前兩個偉大的升華,將我們做的具體的事提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層面,總結起來是在推進“偉大事業”;二是實現“偉大夢想”的基礎,只有在逐步發展“偉大事業”的過程中才能實現夢想。
“偉大夢想”是總書記在7.26講話中新加入的,在闡述“四個偉大”時,用“偉大夢想”把其他三個偉大貫穿起來,因為“偉大夢想”是從黨誕生以來一直堅持的初心,在這個初心的引領下,我們開展斗爭、建設黨、推進事業。“偉大夢想”就是一條線,將“四個偉大”貫穿起來,形成一個“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的整體。
三、“四個偉大”的整體統一
“四個偉大”具有整體性,這一整體回答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的問題。這個表述中有兩個詞意思是相反的,一個是“新時代”,一個是“歷史”,兩個詞一個說的是現在,一個說的是過去。首先,“歷史使命”,就是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而這正是偉大夢想的內涵,所以黨的“歷史使命”是“偉大夢想”,在這一歷史使命的召喚下,黨帶領人民進行了革命、建設和改革。進入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在“偉大夢想”的基礎上加上了其他三個“偉大”,結合時代進步拓展了黨的歷史使命的內涵,圍繞使命問題,提出了怎么實現使命的途徑,對“進行偉大斗爭”提出五個“更加自覺”,對“建設偉大工程”提出增強“四個力量”,對“推進偉大事業”要堅持“四個自信”,同時還要掌握好“四個偉大”的辯證關系。整體來看,這一新時代的歷史使命既是對以往的延續,又是結合時代特征的總結和安排。
“四個偉大”的整體性還體現在是黨的實踐統攬。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統攬“四個偉大”就是過去五年我們的實踐的集合。在過去五年中,我們黨所有的實踐可以歸結為開展了“四個偉大”,而在推進“四個偉大”的過程中逐漸實現邁入新時代的步伐。“四個偉大”不僅是過去的實踐統攬,還將在未來繼續延續,新時代我們黨要實現使命就要推動“四個偉大”。
“四個偉大”具有整體性,這一整體構成了新時代黨的戰略總格局。7·26講話形成“四個偉大”的總格局,是對新時代做什么事、誰來領導做事、總結起來是什么事業、實現什么目標的總結,提綱挈領突出新時代使命的核心內容,是重要定位的體現。
四、“四個偉大”的當代價值
“四個偉大”既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又是方法論,它的重要性正是體現在兩者的結合之中,為實現我們黨從建立以來一直堅持的理想提供了支撐,為無數黨員點亮明燈、指引方向。
“四個偉大”樹立了不同層次目標。“偉大”一詞是四個短語的重復詞也是修飾詞,對四個層次均提出了達到“偉大”這一發展程度的目標,結合我們黨在不同場合不同會議不同文件中的提法,“偉大”的定義就是在具體事務處理上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集中精力重點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在主體建設上要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把我們黨建設成為一支凝聚力強戰斗力強的隊伍;在事業發展上要不斷堅定“四個自信”,從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各角度持續完善并發揚光大;在實現夢想的征程上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時刻將愛國精神和民族精神放在第一位,按照計劃逐步推進。
“四個偉大”提供了發展路徑選擇。正所謂不能像“蛇吞象”一般貪心的或心存僥幸的認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可以不通過努力、可以一朝一夕實現,“四個偉大”的順序排布就為我們提供了實現最終目標的合理途徑并提出了核心要點,只有一步一步完成才能逐漸實現夢想,同時只有把握住四個重點才能突破征程中的困難、才能發揮積極的主觀能動作用、才能在一條正確道路指引下實現黨的使命。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
楊杰,女,1992年,碩士研究生,中共天津市交通(集團)委員會黨校,教師,助理講師。
(作者單位:中共天津市交通(集團)委員會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