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雙毓
摘 要: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閱讀是通過語言文字認識世界和獲取信息的方式,同時也是發展思維和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是一件有益身心的事情,應努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其閱讀習慣,在鼓勵學生增加閱讀量的同時,也鼓勵學生提高閱讀品味。鼓勵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建議學生少做題。學生可依據自身興趣自主選擇閱讀媒介和閱讀材料。學校應為學生閱讀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并積極組織各類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
關鍵詞:語文課程;閱讀水平;體校學生
一、體育學校學生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體校學生的閱讀水平整體不高,有來自多方面的原因。體校學生除了九年義務教育規定的學習任務外,還有訓練任務,而且訓練任務擺到了更為突出的位置。所以他們的學習時間非常有限,每天疲于應付課堂作業,未能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學生缺乏主動閱讀的意識,有時講授完一篇課文,指明讓學生閱讀,抽查時發現學生連基本的生字生詞都還沒有掌握,朗讀時斷斷續續,錯誤百出。在他們的潛意識里,所謂的作業就是書面書寫的作業,寫完書面作業就認為完成了所有的作業了。課堂上布置的朗讀任務都沒有辦法順利完成,更不用談課外閱讀了。教學過程的模式過于固定化。教與學是最為傳統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存在很大缺陷,比如會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影響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也使得整體的課堂氣氛比較枯燥,無聊。
二、提高體校學生閱讀水平的對策
充實自己,言傳身教。蘇霍姆林斯基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教師既要重教書,也要重讀書。要讓學生熱愛讀書,教師首先要愛讀書,要進行課外閱讀,提升自己的生命質量,這對孩子是一種無聲的教育。交流互動時,老師所釋放出的知識能量,對學生有著強烈的感染力,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學生體會到老師對閱讀的重視,從而自覺地進行閱讀活動。語文教師不僅要讀課內閱讀作品、世界經典名著,還要多接觸少兒報刊、圖書、雜志等,這樣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里,能和他們侃侃而談,才能和學生達到情感上的共鳴。當向他們推薦書籍時,學生會有更濃厚的興趣去閱讀。
營造氛圍,提高興趣。作為體校教師,筆者深刻地體會到學校的大部分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不夠濃厚,所以在課堂上,筆者會有意識地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想方設法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筆者始終堅持以教材為載體,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營造寬松活潑的課堂氣氛。或用抑揚頓挫的語調、夸張的神情和飽滿的情感范讀課文;或講述自己閱讀課文時的收獲和感悟;或讓同學們相互配合,走進文本,分角色朗讀……在筆者的指導、點撥下,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是學習知識的根本動力,也是語文閱讀的核心內容。很多的學生對于一些形象化的圖片或者視屏比較感興趣,而對于由文字組成的語文閱讀比較忽視。從語文閱讀自身來說,中國文字博大精深,且不斷地發展變遷,一個詞會包含多重含義,每個詞在不同的情景之下也能夠代表不同的含義,因此,進行語文閱讀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其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點也常常會讓學生覺得枯燥無聊。另外一方面,體校的學生往往更喜歡室外活動,強調體育技能與一些專業性的知識,本身對語文的興趣就較少,很難理解到語文深奧的意義,因此必須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提高學生進行閱讀的興趣。比如老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多下一點兒功夫,使自己的教學語言更加豐富,更加形象生動,更加的親切幽默,要讓學生們在語文閱讀中體會到閱讀的快樂,提高學生的興趣。
傳授方法,感受魅力。培養學生閱讀方法,我們要遵循課內帶課外,扶放相結合的原則。要讓學生掌握一般的閱讀順序,拿到課文首先要讓學生快速地讀一遍,解決好最基本的問題,比如“課文有幾個自然段”等簡單的問題,接著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涉及到哪些人物”等。在解決以上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逐步帶著自己對課文背景的了解再來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感情。關注學生在語文閱讀中的情感體驗。學生在語文閱讀中的情感體驗是教學中經常被忽視的一部分,很多老師進行教學的目的,或者教育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的目的都是為了考試,完成語文考試中的閱讀理解題,這種教育方式是過于功利化的。教育的目的應該是讓學生在語文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語文的快樂,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在閱讀中形成自己的情感體驗。因此,老師在教育過程中要更加注重閱讀中情感體驗。
設置懸念,推薦閱讀。課外閱讀范圍很廣,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我們在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時應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內容健康,有益于學生身心發展的作品,都可以推薦給學生閱讀。為了讓學生愛上閱讀,主動閱讀,筆者巧用故事懸念誘發學生閱讀興趣。故事人人都愛聽,一聽到老師說要講故事,學生就迫不及待地想一聽為快。正當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時,筆者戛然而止,然后意味深長地告訴孩子:欲知后事,請自讀原文。學生被勾起了強烈的閱讀欲望,這效果恐怕比任何說教都有效。指導學生進行層次化的閱讀。層次化的閱讀,也就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閱讀方式,語文閱讀是一個過程,不是一步就能達成的,它分為幾個重要的環節。一是熟讀,熟讀是最基礎的環節,語文閱讀首先要了解閱讀文章的大意,才能進行跟深層次的考慮;二是結構化,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結構,或者說都有自己的邏輯體系,即使是散文之類的文章,也是形散神不散,我們要抓住文章的關鍵所在;三是理解做著情感,每篇文章都賦予了寄托了一定的作者的觀點或是情懷,作者的目的可能是簡單的說明介紹,可能是歌頌一類人,可能是抒發自己的情感,這都是我們需要了解的;最后一點,是有自己的情感體驗,通過語文閱讀形成自身的情感體悟。
三、結束語
當今社會,語文閱讀已經成為了時代發展的必備技能。相信在語文教學中,不管對象是誰,只要教師多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鼓勵學生閱讀有益的書籍,指導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閱讀帶給學生快樂,真正意義上的“悅讀”將落到實處,進而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發展和提高。
參考文獻
[1] 劉柏玉.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J].新課程(中學).2018(05)
[2] 郝淑紅.談中學語文教學中高效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J].學周刊.2018(27)
(作者單位:上海市浦東新區東城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