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青蘭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根基,跨文化交際是雙向的語言文化交流。單一的英語文化導入不利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在跨文化交際課堂導入母語文化培養學生對母語文化的認同感建立文化自信有助于學生樹立平等、寬容的文化態度,培養學生尊重、欣賞不同文化的能力,增強跨文化交際能力。
1 引言
2017年10月,在中共“十九大”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提到: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英語是目前世界上被用得最多最廣泛的語言,在全球化進程中,加大對英語的學習是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的必然選擇。但是,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我們既要有“全球意識”,更要有“民族意識”,深入學習母語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是對每一個跨文化參與者的要求。在與來自異語文化的人溝通時能否做到尊重對方文化,正確傳遞弘揚中國文化,是跨文化交際成功的標準,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培養具有民族氣節、文化自信的學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偉大使命。因為交際是雙向的,對語言文化的學習不能只傾向某一種語言而應該是雙語同時行進,而現在更多的跨文化教學研究都傾向于英語文化的導入研究忽略了對母語文化的進一步學習。
2 文化與跨文化交際
人類學家認為,文化代表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是其習得的行為模式、態度和物質材料總和?!冬F代漢語詞典》對于“文化”是這樣解釋的: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美國學者菲利普.巴格比在《文化:歷史的縮影》一書中指出:“文化,就是社會成員的內在和外在的行為準則?!焙m指出:“文化是一種文明所形成的生活的方式”。Spitzberg( 2000: 357) 對于跨文化交際能力作了如下界定: “跨文化交際能力廣義地說可以理解為這樣一種印象,即這一行為在某一特定的語境中是恰當和有效的。高一虹( 2002) 提出了“跨越”與“超越”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理念。無論是“跨越”還是“超越”都是建立在對雙語語言文化深入學習研究的基礎之上才能達到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些年英語教育發展很快,跨文化交際也成為外語教學新的教學目標,在英語課堂教師往往以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導入為主,而且現在大多數英語課堂幾乎是全英文教學,完全忽略對中國文化的探討。
3 母語文化導入不夠的原因
3.1 學生的母語文化意識薄弱
對母語文化的學習是很容易被學生忽略的問題,作為一個在母語文化背景下長大的孩子自認為是了解自己的文化的,文化在默默的影響我們的行為,特別是受隱性文化的影響而不自覺。然而,調研發現,在探討關于中國文化時,學生探討最多的就是中國的語言、傳統節日、習俗、美食等這樣的顯性文化代表,然而影響我們更多的隱性文化因素如:信仰、思維方式、價值觀、洞察力等卻很少被提及。在跨文化交際活動中因為交際雙方成長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在交際過程中的言語和行為都受其文化的影響。中國人受儒家思想影響深遠,性格含蓄內斂,這直接影響到在跨文化交際中的表現。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常常出現兩種情況,一是沉默寡言,少說少錯;二是對文化理解一知半解,在交際過程中誤解對方意圖,錯誤傳達文化信息。這兩種處理方式究其原因就是學生信心不足或是理解不夠而不能有效進行跨文化交際。中國人好“面子”,學生也有“面子”觀,這也是學生不愿主動交際的原因,擔心出錯丟“面子”。這和中國人含蓄、被動的性格一脈相承,反觀西方人思想受基督教宗教文化影響,遇事坦誠、直接,行事主動積極。所以在跨文化交際中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在跨文化交際中出現意見分歧時,中國人會因為“面子”選擇委婉迂回的方式處理,因為凡事要“面子”上過得去,要給別人“面子”,就是別人有問題不能當面提出以免傷人“面子”,同理自己有問題也不愿直接面對,會覺得“面子”掛不住,這樣的方式常常讓對方覺得莫名其妙摸不著頭腦,而面對對方直接提出的意見會覺得傷“面子”,從而導致交際失敗。
3.2 教師缺乏專業培訓
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改變,首先需要的是教育的支持,作為一線的教師是需要首先做出改變的群體,時代的改變,教學目標的改變,迫切要求教師們從知識結構到教學模式更多的是從思想根源上做出調整。首先,要不斷提升教師的雙語文化綜合素質。教育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浸透,對文化的教育更是如此,只有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過硬才能更好地影響學生。目前,從事跨文化交際的教師基本都是英語專業的本科及碩士研究生,專業主修英語教育及英美文學、文化,在專業學習的時候缺少對母語文化素質的培養;同時,教師能力提升的方式相對單一,針對教師雙語能力培養的培訓項目較少,而且每年能參與的教師比例較低,從而導致整個教
師隊伍的跨文化能力參差不齊,從而導致跨文化交際教學整體水平不平衡。
4 母語文化導入策略
母語文化能力培養不僅是語言教學的任務更需要各學科的相互支撐,鼓勵學生選習如:地理,文學,歷史,政治等課程從多角度學習中國文化,鼓勵學生閱讀中西方經典文學作品,閱讀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雙語文化綜合素質,因為文學作品是記載、傳承、表達文化的重要形式。在跨文化交際課堂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開展跨文化對比討論,例:中國的文化符號長城、熊貓、龍鳳等用英語怎么表達?這些文化符號在西方有對應的語言表達嗎?這些文化符號有何歷史淵源?中西方對這些文化符號的理解有何差異?然后以小組為單位給全班同學分享討論結果,對每一小組的討論結果,教師都應給與及時點評,做得好的要鼓勵,理解有偏差的要及時糾正,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跨文化討論中,都能在討論中有所收獲。
在跨文化交際課堂,教師的工作重心要從語言教學轉向文化拓展,從單一的導入西方文化到中西方文化雙向學習對比,無論從備課的內容選取到課堂環節設置,以及學生互動環節都應該融入雙語文化,鼓勵引導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從準備、討論、分析中發現中西方文化的共性與差異。培養學生從跨文化的角度去重新審視母語文化、學習目標文化,增強對母語文化學習的意識,減少跨文化交際中文化失誤,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也是提升教師雙語能力的有效途徑。
5 結語
語言教學不能脫離對文化的探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應該建立在對雙語文化的學習基礎之上。在跨文化交際課堂進一步加強對母語文化的導入無論是對學生還是教師都是必要的,因為教學相長,在跨文化交際課堂導入母語文化幫助學生建立對母語文化的自信與認同感,讓學生在跨文化交際活動中談論母語文化時更加自信、從容;也可以不斷督促教師提升自己的雙語文化綜合能力。
(作者單位:四川職業技術學院網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