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英梅
師范院校要為社會輸送合格的師資力量,必須重視且不斷提高教育見習和實習的質量。學前教育專業作為師范院校輸送優質幼兒教師的重要渠道,在見習和實習中需要處理好師范院校與幼兒園之間、指導教師之間、指導教師與學生之間等關系。
教育見習和實習是師范院校人才培養計劃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是為師范生專門設置的運用教育理論分析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的實踐性課程,它在提高師范生的職業意識、培養師范生的職業情感、發展師范生職業能力、綜合提高師范生從師素質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師范生的必修課。近年來,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各師范院校學前教育人才的培養也被高度重視起來,其教育見習和實習對師范生職前專業發展越顯重要。但據筆者調查,很多院校對學前教育專業見習實習學生的直接管理和指導較少,教育見習和實習工作的主體意識不強,這直接影響準幼兒教師的基本從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高質量、高效率幼兒教師隊伍建設也難以保障。
學前教育見習和實習的人數較多、參與學校數量多、參與部門多和周期性的特點,決定了師范院校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以確保教育見習和實習工作的有效開展,其中處理好以下幾對關系是必要的。
1 師范院校與幼兒園的關系
從培養幼兒教育師資的宏觀角度講,不論是公辦的還是民辦幼兒園,都有責任接納實習生,為其提供良好的教育實踐機會,為他們成為優秀的幼兒教師奠定堅實的基礎。事實上,學生見習和實習受自身、時間、實習環境、人際關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見習和實習效果遠遠達不到預期的目標。基于此,師范院校要協調好與幼兒園的關系,充分發揮理論結合實踐的相互滲透、良性循環的作用,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他們個體發展的崗位,保證見習和實習工作的有效開展。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學前教育專業應該把與幼兒園建構良好關系作為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并設專人負責管理,而不是“臨時抱佛腳”。構建良好關系的有效的方法是:選擇幾所或者十幾所條件相對較好、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幼兒園作為長期穩定的見習和實習基地。見習和實習基地的建設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程,師范院校和幼兒園應秉持共贏的態度進行協商合作。比如:師范院校可以發揮優勢,主動承擔幼兒園師資的培訓工作;幼兒園委派優秀的教師對師范生五大領域的教育活動設計與演示予以指導;同時師范院校應爭取得到教育行政部門的大力支持,建立指導教師激勵機制,努力形成三維一體、共同提高的教育共同體。
2 指導教師之間的關系
在見習和實習期間,各師范院校的教師和幼兒園的一線教師直接參與學生指導,能夠在第一時間與學生做溝通和交流,為學生的見習和實習做好調整、規劃和安排。處理、協調好各指導教師之間的關系有助于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汲取養分,促進其專業成長和發展。
師范院校的指導教師一般都是有系統的學前教育理論知識儲備的專業教師,他們關心學生、了解學生的需求,見習和實習過程中的指導和管理工作對學生成長大有裨益。幼兒園的指導教師有豐富的幼兒保育教育實踐經驗,熟悉幼兒的特點,是學生保教活動組織、幼兒班級管理在見習和實習期間最直接的指導者,對學生的專業成長起著重要的啟蒙作用。指導教師之間的相互溝通、相互配合、相互協作不僅僅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更能促進師范院校與各幼兒園的長期合作,達到教育教學的良性循環。這里有三點需要特別注意:
第一,師范院校的指導教師在學生見習和實習之前要充分發揮理論指導作用,包括學習、理解、掌握學前教育各項政策法規,正確設計教育活動方案,模擬教育活動等,讓學生明確目標,帶著對學前教育的問題投身教育見習和實習工作,要做到“心中有數”。
第二,師范院校教師要做好組織協調工作,指導學生明確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的責任和義務,與幼兒園班級教師搞好關系,不斷習得在具體保教工作中的有益經驗。
第三,在見習和實習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不對接而導致雙重指導不一致的情況。對此,師范院校的指導教師要與幼兒園教師進行充分、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師范院校的指導教師應該側重于對學生的宏觀指導,特別要在正確運用學前教育教學理論解釋實際問題方面發揮啟發、引導作用,而幼兒園教師著重對學生的教育活動、班級管理等具體環節進行把關,使實習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真正把理論與實踐得以統一。
3 指導教師與學生的關系
在見習和實習過程中,學生要在短短的時間里實際體驗一名幼兒教師全部教育工作環節,建立起完整的“幼兒教師”觀念,獲取“為師”必備的基本實踐知識。這樣的工作僅僅靠他們的主觀展示、獨立探索是很難完成的。指導教師的指導能夠讓師范生在實踐中走“捷徑”。這里強調兩點:
第一,學生要有明確的自我角色定位。明確自己是學生,在見習和實習期間要服從管理,尊敬每一位指導老師,特別是在處理與幼兒園的各位教師和保育員的關系上,要做到不卑不亢、不恥下問、虛心學習,做他們的“好助手”和“好徒弟”。比如:組織教育活動必須是在班級教師把關的前提下方可實施,以確保教育的有效性和適宜性;在班級組織其他活動也要主動與主班教師進行商討,在其支持下開展工作,以伙伴、合作者、朋友的身份參與幼兒的一日活動。
第二,指導教師要有高度的責任意識。首先,指導教師要體諒和理解學生。對學生而言,見習和實習的任務繁雜,作為新手,他們更需要得到理解和支持,給學生多一些成長空間,包容和接納他們的錯誤。其次,指導教師要信任學生。最重要的是相信他們的能力,激勵他們創新,為他們提供展示、實踐的機會和條件。他們或許缺乏恰到好處的兒童語言,但他們有規范流利的普通話和英語口語;他們或許不能正確處理活動環節、找準重難點,但他們有扎實而寬厚的學前教育專業知識;他們的實際操作或許沒有指導教師那么老練、嫻熟,但他們的求知欲望和工作激情也許正是指導教師值得學習的......如果指導教師能針對他們的實際需要予以及時的點撥和精心地指導,學生也許會散發出預想不到的光芒。“后生可畏”這也正是我們事業的希望所在。再次,指導教師要起到良好的榜樣示范作用。學生是帶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來到幼兒園、指導教師身邊,他們在這里要體驗教育的博大精深和幼兒教師職業的崇高和神圣,指導教師要為他們做好榜樣,傳播作為幼兒教師的光輝形象和積極能量,盡量讓學生避開一些人,“在這些人看來,教師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令人心煩的事,他們會不失時機發牢騷,大講學生如何糟糕......”,因為他們的言語刺激和消極態度會讓學生質疑自己的職業定位。總之,指導教師要對學生嚴格要求,嚴格要求本身就是對學生的愛護和負責,真誠的、善意的、亦師亦友式的指導可以使學生擁有最先的“為師”經驗。“嚴師出高徒”這是我們作為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的態度,是對學生前途的關心和期望,更是對學前教育事業的高度負責。
幼教師資職前教育中的見習和實習,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了解幼兒園,熟悉幼兒,鞏固專業知識,培養實踐能力,初步掌握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具有特殊的價值,理應做真、做實。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 “教育見習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影響研究——基于對山西省五所師范院校的調查”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GH-18238。
(作者單位:朔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