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 陳永光
1 翻轉課堂概述
翻轉課堂于2007年起源于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的一個山區鎮學校“林地公園高中”。學?;瘜W教師喬納森·伯樂曼(Jon 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為解決學生因為缺課或者其他種種原因而學習跟不上的問題,錄制了配有實時講解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并上傳到YouTube上。不久,這些視頻被學生接受并且廣泛傳播。更具有開創性的是,兩位教師讓學生先在家自學視頻,以此為基礎課上解答學生沒有掌握的知識。這種方法與統的教學模式同,他將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兩個學習過程進行了順序的顛倒形成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初步形成。
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教師的角色定位從知識傳授者變成了輔導者,學生的學習空間和自主性大大提升,與傳統教學方式對比,翻轉課堂有如下優點:
(1)因材施教。在我國大多數高校,由于受客觀條件的影響,班級規模一般比較大。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按照教學計劃傳授知識,因為人數過多,很難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特殊需求,也就很難做到因材施教。翻轉課堂通過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變,更利于教師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活動。
(2)人性化教育。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對學習時間、空間的靈活性更有利于學生自主把握學習進程,這種教學方法更加靈活,更加人性化,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3)協作學習。協作學習是指采用對話、商討、爭論等形式進行研究問題,以獲得掌握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在此教學模式中,學生和教師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對話,高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增強學生的發散思維、溝通協作、自主探索的能力有著積極作用。
2 微信與翻轉課堂的相關性探析
微信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完全免費的支持多種操作系統的即時通訊服務軟件,具有交流、傳播等多種功能。微信支持發送語音、視頻、圖片和文字,支持分享文字和圖片,支持分組聊天等功能。數據顯示,我國的微信月活躍用戶近11億,微信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人們的溝通交往支付方式,人們不再局限于即時通信工具,用戶數量的廣泛讓人們通過網絡微信隨時隨地交流和溝通。
國外對翻轉課堂的研究時間較早,也比較深入,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并取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比較有特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林地公園高中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罕學院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石橋小學的數學翻轉課堂以及加州河畔聯合學區的基于iPad的數字化互動教材翻轉課堂等等。在國內,對翻轉課堂的實踐研究,大多還停留在理論研究上。本文基于微信平臺提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具有如下優勢:(1)多樣便捷的學習媒體終端。微信有電腦版、Android版、iPhone版、Mac版,學習者可以方便地自主選擇學習平臺,進行操作學習。(2)便捷的信息推送方式。微信提供了一種“對話即服務,對話即搜索”的新型服務方式。教師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推送教學內容。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教師在WEB后臺看到,可以立刻跟進處理,信息是異步的,直達的,方便而有效(3)提供移動學習支持。教師將教學視頻推送到微信,學生只要擁有移動設備,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學習,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使學習無處不在。(4)即時分享思想,進行協作學習。在微信平臺上,師生可以集合在一起對某一個問題進行討論,協作學習,即時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也可以實現教師和某個學生之間點對點的交流。
3 微信公眾平臺在翻轉課堂中的應用
3.1 課前設計模塊
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我們根據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各環節的需要,結合微信的主要交互功能模塊,搭建基于微信及微信公眾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平臺。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重視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學習資源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努力創造一種支持情境創設、啟發思考、信息獲取、資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學環境。
教師在上課之前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將課程資料或者與教學相關的網絡鏈接等學習材料推送到微信公眾平臺,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制作教學視頻時需要考慮到教學資料的視覺效果和時間長度等因素,以構建出適合學生且內容豐富的學習平臺,要求學生課前進行自主學習。當學生對知識點進行了解以后,可通過練習等方式進行自測,鞏固學習成果,將自測的結果反饋給教師,教師在課前根據不同的學生的不同問題進行歸納總結,為課堂的知識點答疑解惑做好充足的準備。
在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學習中,教師可實現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教師可利用微信功能設定一些簡單功能,比如將口令密碼與相關學習資料綁定,學生通過簡單的回復便可獲取學習資源,增加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趣味性。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基礎不同的學生得到了相同的知識,卻達不到教師的預期教學效果。翻轉課堂模式改善了這種弊端,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基礎的學生,推送不同、內容豐富、多形式的教學內容。
3.2 課堂教學模塊
教師通過在課堂上針對學生自學時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交流與討論,針對性的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最終實現知識內化。建構主義者認為,知識的獲得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通過人際協作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過程。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應充分利用各方面要素,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自己想要達到的教學效果。
第一、教師前期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根據學生自學的困難點確定在課堂上探討和解決的問題。教師總結出一些具有探索價值的問題,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成員均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中,可根據問題的大小來確定是否需要拆分成子問題,最后再進行協作探究。教師的角色主要為領路人,指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和使用學習工具。
第二、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塊中,教師應著重關注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尊重學生的獨立性,讓學生在獨立學習的過程中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從學生個體的發展角度來看,學習是一個從依賴走向獨立的過程。教學論專家江山野認為,學生的獨立性有以下四層含義:(1)學習是每個學生自己的事情,教師不能代替也代替不了。教師只能引導學生自主讀書,自己去感受事物,觀察、分析、思考問題。學生獨立于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每個學生都有一種獨立的需求,他們整個的學習過程中也就是一個爭取獨立和日益獨立的過程。(2)每個學生(有特殊原因的除外)都有相當強的獨立學習能力。
第三、成果交流。學生經過獨立探索和協作學習后,可完成個人或小組的學習成果。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成果的匯報及學習體驗的交流,也可將成果經整理發送至網絡平臺,以便后續的復習及回顧思考。
4 結語
在基于微信及微信公眾平臺的翻轉課堂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發生了轉變,教師的作用不僅沒有削弱,反而更加重要。教師課前既要制作出高質量的學習資料,又要設計組織真實的、有意義的課堂活動,課后又要進行課堂的教學總結,分享學習成果,對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效果評價,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將這種新型教學模式應用于教學中,教師具有重要的地位。這種創新模式的翻轉課堂的嘗試能否取得成功,還需要更多的教學實踐的檢驗,責任任重而道遠。
(作者單位:聊城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