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岳
圖書館是學習第二陣地,更是學生獲取知識有效途徑之一。因此,在學習語文時,圖書館資源為師生帶來極大便利。現代教育快速發展,為了能夠讓圖書館資源更有效結合于教學實際,圖書館資源要進行整合應用于語文教學。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興趣,開拓眼界,將學習質量快速提高。
語文作為主要學科之一,學習過程中需要廣積累,牢基礎。語文教材并不能有效滿足學生提升文學素養,所以圖書館資源對于語文教學應用具有必要性。因此,語文老師應該如何將圖書館資源應用于語文教學,成為目前新形勢下語文課堂改革重要問題之一。
1 圖書館資源運用在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現狀
中專語文教學中,語文老師并沒有有效運用圖書館資源進行教學。首先,老師只是在備課之前,到圖書館進行查閱資料。圖書館資源只是起到輔助作用,并沒有展現出圖書館資源的磅礴效果。其次,現代化圖書館中,并不局限在文檔類。而老師卻只是通過文檔類資料,紙質資料大量使用。新課程改革標準制定后,教師不能再局限于傳統模式,而是要運用現代化技術,真正開拓學生視野。例如,在圖書館中,使用信息技術,對互聯網中優秀教案進行檢索。以借鑒方式不斷開拓課堂模式,真正提高教學效率。最后,對于學生來說,使用圖書館資源學習語文效果較差。學生極少走入圖書館中,即使進入圖書館后,瀏覽書籍或閱讀書籍也并沒有與語文學科具有密切聯系。因此,圖書館資源運用在語文教學現狀并不良好,老師應該通過有效策略,針對這一現狀進行教學創新。
2 圖書館資源運用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1 運用圖書館資源,整合教學內容
現代化圖書館中,資源主要分為兩方面內容。一方面,傳統紙質內容,如古今中外文學著作。通過紙質內容,可以將教材內容做延伸處理,主要應用于教師授課方面。例如,在對我國作家老舍進行介紹時,教師可以在圖書館中尋找老舍生平作品,通過建立思維導圖形式,讓學生對老舍生平經歷,作品內容進行學習。其次,學生可以通過圖書館資源,對自己感興趣內容進行學習。如在學習散文后,學生可以到圖書館中尋找散文資源,深厚自身文學素養。另一方面,電子信息內容。目前在圖書館資源中,信息資源更為快捷、方便。通過信息技術,可以在互聯網中進行文獻檢索,應用于語文教學中可以促進語文課堂改革。例如,在備課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圖書館信息技術,在互聯網中檢索文獻資源。這樣不僅可以讓教師開拓視野,將教學內容豐富并多樣化,更能通過信息技術方式,把枯燥內容轉化為形象方式。而學生也可以通過信息資源,將枯燥內容在互聯網中搜索相同視頻,通過觀看視頻形式把握文章中心。在以興趣驅使背景下,可以快速發展語文課堂。
2.2 運用圖書館資源,培養創新閱讀
語文教學中,閱讀是一項重點內容。只有通過閱讀,才能讓學生積累文學常識,并在閱讀過程中,提煉文章重點。通過學生個人經歷,代入到文章中,對文章進行體會。這樣才能培養學生語文思維,并在由淺入深學習過程中,深化語文素養。為此,圖書館資源可以有效培養學生創新性閱讀、個性化閱讀。例如,在中專圖書館中,館藏大量圖書,以及通過互聯網形式,能夠對世界上全部書籍進行閱讀。那么在語文教學中,老師可以適當給予學生閱讀任務。通過羅列書名方式,讓學生自由挑選文學作品,在課余時間進入圖書館有效閱讀。通過此種方式,用以創新閱讀方法。中專學校里,學生差異性較大,層次分級性過于明顯。因此,老師要尊重個體差異性,實施個性化閱讀。主要指讓學生通過興趣閱讀書籍,以閱讀為主體,以興趣為驅動。真正通過圖書館資源提升文學素養,在語文課堂中能夠達到促進教學效果。
2.3 運用圖書館資源,培養讀寫能力
學習語文最終指向于應用,閱讀與寫作能力在語文學科中占據“半壁江山”。因此,中專語文老師要有效利用圖書館資源,培養學生讀寫能力。由于中專學生群體性差異較為明顯,大部分學生是因為中考失利,或對學習沒有興趣而進入中專學習的。所以在學生群體中,語文基礎較為薄弱,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語文閱讀沒有興趣,寫作過程中更是提筆犯難。語文老師要針對這一特點,培養學生讀寫能力。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在閱讀過程中,不能懼怕麻煩,把好詞好句摘抄到積累本上。為寫作提供素材。其次,在寫作時,教師要由淺入深進行引導。例如,中專學生中寫作水平普遍偏低,那么教師可以先通過訓練,讓學生寫作自身感興趣題材。以此提高學生自信,讓學生在思想中意識到寫作并不難。最后,在寫作時,教師要布置任務目標。通過在圖書館中查閱某一本文學著作,并引用文學著作中一句話或一段話。這樣在系統性訓練后,通過圖書館資源可以有效培養學生讀寫能力。
3 結束語
現代化教學中,對于中專語文課堂,教師要充分使用圖書館資源。作為主要學習第二場所,更是知識來源重要途徑。因此,老師要果斷作出創新,利用圖書館資源,系統性應用于語文教學中。從整合教學內容,到創新閱讀方式,再到培養學生讀寫能力。綜合發展學生語文能力。為中專語文教學牢固陣地,真正讓學生體會到語文的魅力。
(作者單位:臨沂藝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