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
本文首先就體育素養及職業能力進行了相關概述,其后分析了當前高職體育教學面臨的主要困境,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基于知識經濟時代高職體育學生體育素養和職業能力培養的策略和措施。
隨著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理念的不斷進行踐行,當前高職院校開展體育教學應當以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及綜合素養為核心內容,對學生進行自主引導和相關教學,使其通過自身能力的帶動開展鍛煉,樹立終身體育意識,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變化及自身實際需求的轉變。根據相關數據表明,高職院校每年向社會輸送的高素質人才占總人才的40%及以上,因此,對于學生的體育素養的有效培養也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不僅僅應當注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更應當機遇期職業發展和崗位能力要求進行職業能力的提高,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擁有更好的體質面對未來生活工作,實現自我價值。
1 體育素養及職業能力的相關概述
1.1體育素養
從一定意義上來講,知識經濟時代下學生體育素養的培養和提高主要是體現在學生體育道德體育知識、體育精神的提高上。學生能夠通過體育學習加強對自身綜合能力的認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特色,找到促進自身持續發展的動力和優勢,從而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脫穎而出,受到用人單位的重視。體育教學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尤其是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其中涉及到的學科知識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在開展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根據教學階段和教學目標的不同及時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總結,通過長期的體育項目活動積累經驗,并養成良好的體育學習和運動習慣。另外,隨著社會科學的不斷進步,社會及相關企業對于人才的實際需求已經不再局限于專業能力的熟練掌握上,尤其是對于部分土木工程、地質勘察等等專業而言,其對于人才的實際需求正逐漸提升,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創新,引導學生逐漸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近年來,國家相關教育部門及職業院校已經逐漸意識到學生體育素養和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為了充分發揮出其價值,進一步推動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應當采取一系列科學高效的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復合型人才。
1.2職業能力
所謂職業能力,主要是指學生在后期發展和工作過程中所應當具備的一系列業務能力、實際操作能力、使用能力等等,只有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水平,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職業能力并不是一種暫時性的能力,它注重培養的長期性和周期性,學生必須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經驗的積累才能實現自身職業能力的豐富和完善。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大多數高職院校已經意識到學生職業能力對其未來職業規劃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學生在學習中應當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每當完成一個體育項目活動,就應當及時總結,汲取自身及他人的成功經驗,不斷豐富自身學習內容。
2 當前高職體育教學面臨的主要困境
2.1忽略學生體育素養的培養
一方面,大多數高職院校過于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忽略了體育課程的有效開展,甚至有的院校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會直接占用體育課程,使得體育課程的課時越來越少,減少了學生進行實際鍛煉的時間和機會,也沒有注重學生是否從真正意義上掌握了相關體育運動技巧和技能,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缺乏體育鍛煉意識,無法樹立起正確的終身體育理念;另一方面,體育教學的內容并沒有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提出而得到完善,大多數學生仍受到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影響,行動上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過于注重體育知識及技能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對其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訓練時間較少,久而久之,學生的體育素養意識是無法得到培養和提高的。
2.2忽略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
基于此知識經濟時代,職業發展與教學之間存在的關系日益增多,通過體育教學可以充分融入職業能力,二者相互滲透,相互促進。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方面,大多數高職院校并沒有對教學模式進行深入探究,仍然采用的是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學形式,忽略了課程內容設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大多數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由于體育專業本身不受重視,在教學中消極怠工,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忽略了教學目標的實現和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導致很多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體育知識,并沒有將知識理論與實際生活及其后期的職業發展進行有效結合。
3 知識經濟時代高職體育學生體育素養和職業能力培養的策略和措施
3.1更新體育教學理念
知識經濟時代下的高職體育教學應當以培養并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作為核心內容和基礎目標,引導并幫助學生從真正意義上了解體育鍛煉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鍛煉意識和鍛煉習慣,從而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和強健的體魄迎接后期工作和生活。基于此,高職院校應當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對體育教學時間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調配鍛煉時間,從而高效完成教學目標任務,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
3.2優化并完善教學內容
體育教學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多元化,要創新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通過采用一系列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例如,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采取不同的項目教學,對傳統的體育項目活動進行改變完善,通過這樣的方式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其中,激發其體育運動欲望,提高項目參與度。基于此,相關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專業特色和未來職業就業發展方向,有針對性的選擇教學內容,向學生傳遞實用型體育知識,同時將體育相關技能技巧與企業需求進行有效結合,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學有所獲。眾所周知,不同專業的學生其后期的就業方向也會不同,不同職業對于學生的身體素質、職業能力要求也有一定的區別,體育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引導其樹立正確的體育理念。
3.3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形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知識經濟時代下對于高職院校體育人才的實際需求。因此,對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創新已經迫在眉睫。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采用內外結合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教學。一方面,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教材大綱、教學目標,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實施方案,并且因材施教,有針對性的對體育專業知識及身體素質進行培養提高,幫助學生全面系統的了解體育學科;另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運用課后時間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體育活動,采用體育俱樂部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鍛煉,在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培養其體育素養與職業技能。
3.4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為了充分體現出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價值和作用,明確體育素養及職業能力培養的必要性。高職院校在開展體育教學時應當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作為主要內容,引導學生手腦并用,提升自身的體育技能和體育水平,促進自身未來的可持續發展。例如,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現代信息技術制作出精美的課件,在課堂教學開展之前先播放相關的視頻比賽,幫助學生了解體育項目活動的。含義、作用、相關規則制度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節省了課堂教學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進行體育訓練,提高其自身的實踐能力,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知識經濟時代下的高職體育教學應當更新體育教學理念,優化并完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形式,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作者單位:南充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