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斐然 周亮
當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重,心理疾病誘發了諸多惡性事件。輔助員作為大學生的心靈導師,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本文分析了高校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需要遵循的原則以及其具備的優勢之后,以此為基礎提出了四點促進自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化的對策。希望可以更好的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并不斷提高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大學生是將要步入社會的人才,是民族的希望,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其社會成長的必要前提。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的心靈導師,需要通過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了解心理健康知識,鍛煉強大的心理意志,面對困難時能夠勇往直前,不屈不撓。高校輔導員要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提高心理教育工作質量。
1 高校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應遵循的原則
心理健康教育是為了去掉大學生心理脆弱和陰暗的一面,引導大學生對健康成長,所以輔導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應將保障學生權益、為學生提供優質舒適的成長條件為基本原則。因此,當輔導員面對家長、其它教師以及學校管理者的權力訴求時,首先要依據國家相關法規向其解釋學生應享有的權利和自身的職責,維護學生的隱私權。再就是,在進行心理輔導時將學生問題與家長、朋友聯系起來,鼓勵學生將自身問題與家長、朋友分享,讓他們幫助自己解決心中困惑和疑慮,同時輔導員入股發現部分學生心理健康程度有待提升,還可以積極與學生的家長、朋友進行聯系,教會他們與心理教育相關一些的交流技巧,以正確方式使他們打開心扉、吐露心聲。最后,如果遇到影響人身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大事,輔導員應當果斷處理,及時將問題上報相關主管部門。
2 輔導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
2.1溝通無障礙
很多大學生都是從外地專門為了求學才來到大學所在地,離開了熟悉的親人和朋友,難免會有一定的孤獨感,因此很多時候他們愿意找一個年齡相近的知心朋友訴說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情感。而大多數輔導員是由本校優秀的畢業生留校擔任,年齡與大學生相近,又有著共同的母校,他們在幾年前所經歷的故事又一次次在新一屆的學弟學妹身上上演,輔導員與在校大學生之間接觸多、溝通多、年齡近、經歷相似,很多時候都可以產生一系列的情感共鳴。雖然輔導員并不是專業的心理咨詢師,缺乏心理健康指導專業化的經驗,但是他們可以用情感共鳴的方式更好的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
2.2利用職業優勢營造集體氛圍
為了更好的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不僅僅是需要輔導員和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還需要輔導員適時開展一些實踐活動,引領大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借活動來提高心理健康的實踐性,這也是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初衷。為了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鍛煉,必須重視教育的實效性和實踐性。所以,在教育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讓他們不斷學習和增強心理理論知識,同時在生活中不斷克服困難,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和實踐性。在這一階段,輔導員應善于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針對性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積極的生活氛圍,幫助有問題的學生在其中找到自我認同感、歸屬感,從而不斷強化和晉升心理素質;在這種良好的氛圍中,大學生會漸漸喪失心理上的包袱,這時候輔導員再利用自身職業上的優勢,對大學生展開心理輔導教育,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與此同時,輔導員還可學生組織并創造適合學生的、學生感興趣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使廣大學生能夠充分融入到實踐活動中,在活動中學會交流、學會理解、學會應對,從而提高全國高校大學生在多元化環境下的適應能力。
2.3 整合優勢
從某種意義上講,輔導員是社會、家庭、學校之間的傳遞者,他在其中處于關鍵位置,是將三者相互關聯的紐帶。為大學生掃除心理障礙,輔導員將三者整合起來創造有利條件為學生打造良好的心理教育環境。輔導員可以將學生信息進行一個全面匯總,以便及時有效地進行信息交流和活動方案的制定。學生干部在班內是骨干力量,也是輔導員與學生的使者,他與同學在一個教室上課和一個宿舍休息,與學生接觸的機會更多,學生干部多了解同學的心理健康,與輔助員共同完成對問題學生的監測,隨時掌握他們的心理動態,并在一定程度上開展因人施教。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只有齊心合力、整合力量,才能從整體上增強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
3 新時代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化路徑探索
3.1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次教育
第一,對癥下藥。學生心理問題實際上也是一種病,只不過這種病暫時不需要藥物進行治療,而是通過心理疏導、心理解放來達到治療的目的。對于已存在心理障礙或者心理問題的學生,輔導員一方面要掌握一定心理輔導技巧,同時還要與心理咨詢中心合作,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及時通知學生父母,讓學生多保持平常心態和多參加一些集體性活動,鼓勵同學主動與之交往,關心這些學生平常的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在治療之后,多關注學生的實際恢復情況,歸納總結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防止類似問題的產生。
第二,開展好心理問題防范工作。目前,對學生心理問題主要以防范為主,看到苗頭立即采取措施,將學生因學業、情感等因素產生的潛在問題徹底消滅在萌芽之中。輔導員應及時關心學生,掌握學生的心理動向,為學生提供科學的解決方法,甚至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讓學生時常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
第三,鞏固教育成果,提升心理素質。心理教育是多方努力、合作的結果,其他教育工作者也要參與進來,在課堂上、課外活動中也注重這方面的教育,讓學生可以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和同學們的關心,保證學生在心理健康的基礎上形成堅固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與心理素養,進而深化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從根源上避免各種心理疾病的產生。
3.2協助專業心理輔導教師做好學生心理輔導工作
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并一直保持下去,遵循由點及面的原則,對學生實施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將一些不良心理徹底排解釋放。對于一些學生,可以通過心理教育課進行“面教育”,增強大學生的整體心理抵御能力。對于一些心理問題較嚴重的學生,輔導員可以采取“面教育”的策略,即首先對學生進行一個全面的心理檢測,找出問題及產生問題的根本原因,對些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以幫助學生脫離心理問題的陰影,在特殊情況下輔導員可以請心理咨詢師一起解決學生的心理疾病。切不可在發現學生心理問題后仍然以漠視的態度對待,從而導致學生心理疾病的進一步發展。
3.3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在改善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方面的作用
輔導員要積極組織各種文化娛樂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以此激發學生內心埋藏的愛動心理,從而淡化心理問題。比如組織開展讀書會、朗誦活動等活動,讓同學主動邀請心理問題同學一起參加,一起訓練,從而使他們身心得到放松,排解不良情緒的活動。
3.4注重提升輔導員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輔導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決定了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優勢。對此,輔導員光有一顆積極而努力的心是不夠的,還要在從事工作的同時不斷增強自己的心理輔導能力。具體來講,輔導員在閑暇時間要多看一些心理教育的書籍,通過自學來提高自己。同時多與心理咨詢中心的教師、專家多接觸溝通,從他們身上學生先進的理念和心理輔導經驗。各大院校應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工作,多為輔導員安排一些培訓活動,甚至為他們提供必要條件,使各個院校的輔導員聯合起來,共同進行交流和學習。此外,輔導員可以組織輔導員教學群,邀請各個高校的輔導員參與進來,經常討論心理輔導問題,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輔導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得以大幅提高,處理學生心理問題時也會更加從容有效。
4 結語
總之,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峻,輔導員有義務為在校學生提供優質的心理輔導服務。對此,輔導員一方面要聯合多方群體和營造友好氛圍,幫助學生消解心理問題;另一方面善于把握學生心理,能夠根據不同的心理問題學生展開因人施教的心理教育,通過由點及面、早發現早預防全面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