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煥
引言:免費師范生選擇報考師范生免費教育的首要原因是“就業問題的落實”,而非是“自己對教師行業的向往”,通過調查發現,免費師范生對從事農村中小學教育的意愿很低,普遍認為服務十年的期限過長。因此,免費師范生培養院校和相關主管部門在培養免費師范生的專業知識能力和教育教學能力的同時,應加強對免費師范生的職業認知和職業理想的教育,完善相關招生制度,切實提高優秀農村教師的待遇。
師范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質的基礎性工程,免費師范生教育是促進師范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途徑。長春師范大學自2015年開始招收免費師范生,目前涉及三個學院:文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數學學院,本研究對三個學院的三個年級學生(總計315人),進行報考動機和職業理想的調查,希望研究結果能夠為相關部門決策的制定,政策的完善和院校招生工作提供有價值的材料。
1 調查對象與研究方法
1.1 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采取的方法是抽樣調查。被試為長春師范大學2015-2017級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數學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教育學院小學教育共315人。問卷于2018年6月集中進行,訪談隨機進行。發放問卷300份,共回收290份,有效問卷290份,有效率為97%。
1.2 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采取問卷調查與訪談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調查工具為“長春師范大學免費師范生的現狀與發展研究問卷調查”和相應的訪談提綱和記錄,調查問卷經過制訂、修改、調查和回收后的數據分析。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2.1 關于省屬高校免費師范生報考動機的分析
對“報考免費師范生的原因”的調查顯示,最主要的原因是“事業編的落實”,其次為“家長對自己的規劃”,再次為“家庭經濟原因”和“自己對教師職業的向往”,占比分別為61.66%、45.55%、30.21%、20.62%;對于“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還會選擇報考免費師范生”這一問題,有60.61%的同學表示愿意,10.69%的同學表示非常愿意,只有7.03%的不愿意,21.67%的同學表示不確定。
進一步研究分析,從性別差異上看,女生選擇的原因更偏于“事業編的落實”和“家長對自己的規劃”,男生更偏重于“自己對教師職業的向往”和“家庭經濟原因”。
2.2 關于省屬高校免費師范生的職業理想的分析
調查問卷的數據結果顯示,50.53%的同學對未來十年有明確的規劃,30.36%的同學有一點規劃,而19.11%的同學完全沒有規劃;83.85%的同學沒有違約的意向,9.5%的同學對于是否有違約意向打算“看情況”。
對“希望就職學校地理位置”的調查發現,92.35%的學生希望未來就職的學校位于地理位置較好的縣城,僅有5.4%的學生選擇了鄉鎮,2.25%的選擇農村,進一步的群體差異分析顯示,2015級和2016級的學生更愿意在縣城就職而不愿意去鄉鎮或者農村,來自城鎮的學生表示不會到農村就職,只有來自農村的一小部分學生表示可以去農村就職。
2.3 對免費師范生報考動機與未來職業規劃的相關分析
報考動機為“事業編的落實”與“長期從事教育”的關系呈正相關,“家長的安排”與“未來就職學校”呈負相關,由于“事業編的落實”,“喜歡從事教師這一職業”這兩點原因而報考免費師范生的學生更愿意終身從教。“家庭經濟原因”是很多農村學生報考的原因他們也更愿意到農村去就業來振興家鄉的教育事業。
3 結論與討論
3.1 “事業編的落實”是免費師范生報考的首要原因
免費師范生報考的最主要原因是“工作有保障”,且女生更多關注“事業編的落實”,這也說明工作的落實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比較困難。報考原因中“家庭經濟狀況”也是重要因素,且農村學生較城市學生更在意這一點原因,說明農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明顯低于城市居民,對于農村家庭特別是多子女家庭來說,供子女上大學從經濟上來說有些困難。
3.2 僅有5%左右的人愿意到農村任教
調查顯示,低收入的家庭和農村學生更愿意到農村任教,92.35%的學生希望未來就職的學校位于地理位置較好的縣城。來自城鎮和大中城市的學生根本不選擇去農村,更不接受去小學。
3.3 報考動機與未來職業規劃存在顯著的相關
調查分析顯示,報考動機與職業規劃存在密切的關系,報考動機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其未來的就業意向。
4 對策與建議
4.1 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吸引廣大青年報考免費師范生
調查顯示,報考前只有4%的學生完全不了解免費師范生的相關教育政策,51%的學生是在不太了解或完全不了解的情況下報考的,并且戶口在農村的學生知情率明顯低于城市學生,且報考動機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以后的職業規劃。在“不太了解”的情況下報考是不穩定因素,可能會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甚至會有違約的意向。所以要加大師范生免費教育的相關政策,方式可以是網絡宣傳,現場咨詢和逐級傳達等,使每個學生都能清楚報考,為在大學的學習樹立一個明確的目標,使免費師范生的政策發揮利國利民的作用。
4.2 提高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加大農村優秀教師的獎勵力度
從未來就業的意愿來看,來自大中城市和城鎮的學生根本不打算去農村,更不愿意接受小學。省屬免費師范生政策應該借鑒部屬免費師范生招生主要面向中西部的做法,招生政策向農村傾斜,吸引更多家庭經濟困難,有志于“振興家鄉教育事業”“長期從教,終身從教”的優秀農村青年加入免費師范生行列,使其真正成為農村中小學教師對于的潛在有生力量。但是要真正改變農村教師短缺,優秀教師匱乏的現狀,從根本上解決農村中小學教師“進的來,留得住”的問題,避免教師跟著待遇跑,學生跟著老師跑現象的日趨嚴重,就要大幅度提高農村教師的待遇,從工資待遇,住行問題,以子女入學,職稱評聘到多方面建立配套優惠政策,真正解決其后顧之憂時期,安心工作,樂于奉獻。
4.3 有針對性地強化職業理想教育
如果沒有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免費師范生的在校學習就會處于消極被動的狀態,在畢業后也不會兢兢業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活動中,因此,學校在制訂免費師范生人才培養計劃時,不應該僅僅考慮如何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應考慮如何強化職業理想教育,如單獨開設職業理想教育與道德課程。同時,我們還可以對不同的性別、民族和年級等類型,有針對性地對免費師范生進行職業理想教育。對于男生和生源地經濟較好的學生(漢族學生居多)職業理想水平欠佳的現狀,我們要引導他們真正認識自我.認清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鼓勵他們為家鄉教育做貢獻。在免費師范生的培養過程中我們除了開展常規形式的入學教育職業理想職業品質 教育外.更應發揮校外導師的作用。多聘請一線的特級教師優秀教師現身說法,用他們的切身體會和親身感受去感染學生。啟發學生,引領學生,使免費師范生逐漸喜愛教師職業,熱愛教師職業。樹立“長期從教,終身從教”的職業理想和信念。并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來面對未來的壓力,誘惑和困難,矢志不渝地獻身教育事業。
4.4 建立健全轉入轉出機制
51%的學生是在不太了解免費師范生政策的情況下報考的,有些人甚至為“上學不要錢,工作有人管”而來,不了解所要履行的義務,針對這一點要給予考生第二次選擇機會,經過對政策解讀,職業理想培養后,不愿意從事中小學教師職業的學生可申請與學校和簽約地解除協議,需退還已享受的免費教育費用(含學費、住宿費、生活補助),不算違約。給予那些喜歡教師職業,有志于振興農村教育事業的成績優異,具備教師素質,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進入免費師范生教育的機會。
本文系吉林省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省屬高校免費師范生的現狀及未來發展”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810205060。
(作者單位:長春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