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巍
軍隊院校網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足網絡發揮實效的外在表現,是軍隊院校思想整教育內在屬性的網絡化延伸。一般來講,軍隊院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體現在環境營造、鑄魂育人、思想引導、精神激勵和行為規范五個方面。軍隊院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各基本功能之間,有區別也有聯系,厘清相關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采取有力措施實現功能倍增,可以使軍隊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各項工作更加行之有效、有的放矢。
1 鮮明的鑄魂育人功能
原總政治部下發的《關于加強軍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強化綜合育人,促進全面發展。”要求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為官兵的履職盡責、成長進步提供有力指導和服務。因此,軍隊院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鑄魂育人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鑄牢學員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鑄就是思想政治建設的主旨所在。軍隊院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首先解決好在校學員的理想信念問題,也就是為什么當軍人,當什么樣的軍人,怎樣當合格軍人等現實問題,只有回答好這些問題,軍校學員的思想意志和行動力量才能統一,才能富有凝聚力和戰斗力。當前,鑄牢理想信念,最重要的是按照習主席提出的“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四鐵”要求,鍛造純潔鞏固的理想信念。二是強化學員使命擔當。新形勢下,如何實現強軍目標,成為了當前全軍官兵責無旁貸的使命擔當。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應當充分發揮軍隊院校網絡的特點和優勢,著重宣傳和塑造敢于擔當、勇于擔當的典型和事跡,強化學員的使命意識和擔當精神。三是端正學員價值追求。價值追求是價值觀的外在表現,是引導個人行為最深層次、最穩定的內在力量。習主席指出:“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應當積極開展各項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看,大力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端正學員塑造“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的價值導向。
2 濃厚的環境營造功能
美國傳播學家沃爾特·李普曼在《公共輿論》中談到,“大眾傳播形成的信息輿論環境,是大眾傳播媒介通過對信息的選擇、加工,重新整合后向人們所展示的環境。” 這一理論啟示我們,軍隊院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通過對信息的選擇和加工,實現環境營造功能,進而影響學員的思想和行為。
一是營造參與性強的環境。軍隊院校網絡的開放互動性,使得學員可以最大限度地融入和參與網絡交流,也使得院校政治工作者能夠準確掌握學員的思想脈搏。可以通過設置學員喜聞樂見的交流互動欄目,吸引和鼓勵學員積極參與網上政治教育活動,降低參與門檻,提高網絡教育的參與度,進而大大提升教育的實際效果。二是營造平等性高的環境。網絡環境具有虛擬性和平等性,不同身份、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和不同成長經歷的學員,都可以平等地使用網絡進行溝通交流,淡化了顯示生活中個人綜合條件差異,為營造公平公正的教育環境奠定了基礎,從而堅定了學員在院校爭先創優的決心。三是營造兼容性好的環境。從信息總量上看,軍隊院校網絡具有海量性的特征,教育資源包羅萬象。同時,還可以積極引入云媒體技術,實現信息兼容和技術突破創新,從而更好發揮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3 有力的思想引導功能
軍隊院校網絡的思想引導功能,主要是通過內容設計和活動開展來實現。具體來講,網絡的管理者可以通過設置積極向上的網上欄目,將正確的價值觀念滲透至交流話題和內容之中,使學員在參與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思想引導。
一是傳播黨的創新理論。黨的創新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結合的產物。近年來,伴隨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識的深入,黨的創新理論也得到了極大地豐富和發展,軍隊院校網絡可以通過對黨的一系列創新理論進行正面刊登和報道,來起到理論傳播的功能。二是傳遞核心價值理念。通過對院校網絡上教育內容和欄目的設置,從而實現傳遞正能量、樹立新風尚的功能作用。近年來,軍隊院校紛紛推出各種形式的網絡報道,例如開展軍營版的 “尋找最美士兵”等網絡宣傳活動,對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理念起到很好的傳遞和宣傳作用。三是批駁不良言論信息。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各種言論和觀點進入網絡的門檻較低,難免會有一些不良言論甚至錯誤的信息涌入網絡。為了更好地占領網絡輿論的主陣地,軍隊院校網絡在接納各類言論信息的同時,也要做好過濾和批判,該刪除的刪除,該正面回應的正面回應,肅清網絡環境,樹立正確的認知導向。
我軍思想政治教育歷來強調精神激勵的作用,重視通過提升官兵的精神狀態,激發官兵的創造力和責任感,從而更好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軍隊院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激勵功能,同樣如此。
一是正向引導激勵。正面宣傳、正向引導,是軍隊院校網絡建設必須始終堅持的方針和原則。例如,各軍隊院校普遍推出“軍人樣子大討論”“先進典型在身邊”等網上宣傳評比活動,為學員樹立了可親可信的身邊典型,激勵著廣大學員踴躍爭做“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二是反面案例警示。近年來,一些社會不良思潮的有所抬頭,軍隊院校中的輿論環境也受到一定沖擊和影響,不少軍校學員的思想行為發生了一些偏差。比如,有的學員點擊和傳播不健康信息,有的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因此,要強化學員網紀網德的學習教育,通過梳理各種錯誤思想和行為,引導學員自覺抵制網上錯誤思想的誤導。三是個體能動激發。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學員一般只能被動接受各種信息,主體能動性往往受到壓制。而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關系是更加趨于平等的,學員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學員的個體能動性也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近年來,許多軍隊院校尊重學員的主體地位,廣泛征求學員的意見建議,開設了便于學員互動參與的各類網上活動,如“我為學院獻一計”、?“網絡金點子”,以及微電影大賽、網絡文藝大賽等,激發了廣大學員的主觀能動性和參與積極性。
行為規范功能,是軍隊院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軍隊是執行作戰任務的武裝集團,必須保持高度的思想統一性和行為一致性。軍校作為軍隊骨干隊伍成長成才的重要平臺,同樣需要嚴明的行為規范功能,作為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必要保證。
一是提升網絡道德境界。信息網絡的快速發展,既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東西。因此,應當對網上內容科學把關,對網頁設計規范管理,明確網絡使用的“可為”和“不可為”,對學員網絡使用行為實施有效監管,使學員形成正確的用網習慣,提升學員的網絡道德。二是強化法規紀律意識。在我軍強調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大背景下,良好的法規紀律,對于規范學員的思想行為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某些軍隊院校建立的“在線律師”服務欄目,聘請了具有豐富法律知識的軍官兼任法律咨詢員,為廣大學員提供了及時有效的法律服務,進一步強化了學員的法紀意識。?三是促進軍人舉止養成。軍校學員的舉止養成不可一蹴而就,應當通過潛移默化的日積月累去沉淀和塑造,不僅需要嚴格的軍事訓練去鍛造,也需要通過積極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去規范引導。應當積極建立了宣揚軍人舉止養成好做法的網絡平臺和欄目,廣泛開辟開辟了“軍人舉止養成大家談”“圖說軍人養成”等網絡教育板塊,使學員通過網絡教育資源的學習和參與,能夠深刻理解和把握軍人應有的舉止養成,并逐步從思想上產生認同,促進廣大學員形成遵章守紀、服從大局、嚴謹求實的良好舉止養成。
(作者單位:北京石景山66139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