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改革開放屬于我國經濟社會的轉型過程,在改革開放后,我國黨所肩負的任務及面對的國內外環境都產生了極大的改變。并且這些改變也對基層黨組織提出了新的挑戰。基于此,本文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歷史考察進行了探討,以此加深人們對基層黨組織在改革開放40多年中的建設了解及歷史嬗變。
自改革開放至今,基層黨組織在建設發展上按照工作重心及特征共分為四個階段,一是確立新時期工作戰略目標、二是構建工作基本格局、三是完善并創新工作策略與基礎、四是開啟工作新局面。在此過程中,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特征十分鮮明,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做到從嚴治黨,其建設歷史存在著較多啟示。
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程度會對黨的戰斗及黨執政根基的穩固造成一定影響。根據改革開放以來基層黨組織的40多年建設經驗可知,當基層黨建工作被削弱,那么不僅會出事,而且事情的發生程度不可控。因此,基層黨組織建設關乎到黨的長期執政與國家長治久安建設。但是從基層黨組織的定位、工作對象、內容及任務上看,其處于黨組織末端、一般黨員與群眾為工作對象,其工作內容大多為日常基礎工作,工作任務是以黨為中心展開,這使得基層黨組織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出現只說不做的現象,甚至還可能被業務工作所替代,致使其戰略地位無法得到保障。為解決此困境,在40多年的基層黨建過程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召開,完善了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工作責任制,嚴肅黨內生活,嚴格黨員教育、嚴明黨員激勵,對渙散的基層黨組織進行了全面整頓,強調將基層組織建設當作日常工作,進而使全黨對基層黨建予以重視,成效明顯。此些方法舉措說明了,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是一項長期工作,要從基本組織、隊伍、活動、制度以及保障著手,做好基層黨建工作,并且要建立起約束保障機制,以此保證基層黨組織能夠進行有效的基礎性建設,保證其戰略性定位。
依照基層黨組建設成可知,基層黨組織是黨的一級組織,講政治是其必要發展條件,特別是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并在此基礎上經濟社會發生轉型,此時更需要講政治。自改革開放至今,從正反兩方面來看,基層黨組織若是可以講政治,那么其就會提高跟隨黨的領導自覺性,增強執行黨的決定及部署方面的堅定性。若是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被削弱,那么其政治意識會出現嚴重不足,使得政治方向存在偏差,出現寬松軟問題,最終使黨的政治安全受到嚴重影響。所以基層黨組織建設應將講政治放在首位,提升政治意識,保持政治方向的正確性,通過強化政治功能來加強政治定力。另外,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下的現代化社會所提出的講政治,并不是要將政治放在所有工作的首要位置,而是將其與馬克思主義相統一,科學的看待政治,使基層黨組織能夠在尊重并遵循政治規律的同時,提升自身講政治水平。因此,在改革開放后的40多年基層黨建工作中,要科學的辯證好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與服務功能的關系,強化其自身應有功能;科學的界定好基層黨組織在不同領域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地位,進而發揮出其圍繞中心及服務大局的作用;要保持基層黨建工作的科學性,使黨建工作創新的同時做到有序發展。由此可見,講政治使基層黨組織找到了正確發展方向,而講科學賦予了基層黨組織更多的生命力及創造力。
改革開放以來,基層黨組織在建設過程中面臨了眾多的情況、矛盾及問題,為了研究好此些時代課題,黨要做到與時俱進,使基層黨組織在組織設置、工作理念及方法等多個方面大膽探索,積極進行自我革新,從而更好地應對不斷變化的外在環境,提升工作質量。但是,按照習近平同志所指出該改的、能改的要堅決改;不能改的要堅決不改,所以即使黨在改革開放至今在基層黨組織建設上進行了眾多創新、創造,也不可以更改那些與基礎黨組織相關的固有內容,要堅持不動搖。比如:要堅定黨的領導、政治原則、要圍繞政治路線建設黨的方針政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等,這些都是基層黨組織在長期建設以來所要遵守的核心原則,不可動搖。由此可見,此些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歷史經驗說明了,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時代的發展,基層黨組織在建設時不僅要具有直面新課題、問題及挑戰的勇氣,要以自我革命為主要經很來進行自身的完善與提升,同時還要堅持黨的發展根本原則,堅持黨的正確方向不動搖,要在建設過程中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從而判斷出哪些是可以改變的、哪些是不可改變的,以此為基層黨組織始終在正確道路上進行建設提供可靠的保障。
結束語:綜上所述,改革開放至今,基層黨組織建設經歷了40多年的變化,并且在建設過程中需要面對時代變遷所帶來的挑戰,為了保證基層黨組織建設具有合理性,要在建設中處理好戰略定位與基礎工作之間的關系、政治和科學之間的關系、變和不變之間的關系。從而做到從嚴治黨,提高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戰略高度。
(作者單位:中共興安盟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