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健
四十年的改革開放把英語演變成社會化的一門學科,它已融合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就業、深造、旅游之中。為了應對社會的需求,教育部門要求學生不但要學好英語,而且要用好英語。為了完成這一目標,除了課堂教學外,必須融合校園英語文化。本文從解讀校園英語文化的內涵入手,闡述校園英語文化對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重要意義,指出中學英語教學中融合校園英語文化的方法,旨在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
隨著信息化經濟的快速發展,英語已成為社會各個領域中運用最廣泛的交流工具。 為了適應社會的需求,中學新課程中始終把英語作為重點學科覆蓋各級學校,并在中學英語高考改革中重點強調要加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為了完成這一目標,英語教師不斷在探索研究,認為英語教學只有融合校園英語文化才能將課堂所學的英語知識得以運用,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增強學生綜合英語素質。
1 校園英語文化內涵
校園英語文化:指在學校這一特定的環境下以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為目標,以傳授英語知識為主要內容,全體師生在教學與實踐過程中所呈現的一種英語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指導,以校園為空間,以課外時間內共同參與一系列英語文化活動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
2 校園英語文化的作用
英語是一門國際性語言,掌握英語的技能對了解世界各國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英語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掌握英語的各種技能,只有融合校園英語文化才能完成教學目標。因為,在英語原有教學模式中存在學與用嚴重脫節;英語學科與其它學科不同,它沒有自身文化的環境,又長期處在漢語環境下進行教學,課堂受限因素多,沒有英語情境實踐的機會,勢必造成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普遍低下。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在英語教學中只有創建校園英語文化才是中學英語教學的必然趨勢。其一,校園英語文化本身具有獨特的魅力,它打破了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把英語課堂教學進行拓展與延伸,是補充和完善英語知識的重要手段;其二,解決了學生語言交際能力不足的問題,為學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臺和開拓英語知識的視野,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其三,在良好的英語環境中全方位地挖掘學生的語言潛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因此,融合校園英語文化對培養學生英語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3 校園英語文化融合的方法
3.1 提高教師的文化素養
現階段高中英語高考的改革,首當其沖的不但是學生的緊張,更是對英語教師的挑戰。作為一線教師,必須時時關注最新的教學動態和教育理念,不斷提升自身的英語專業知識技能,力求成為校園英語文化中既有深度內涵,又有人格魅力和人文素養的閃光體。中學英語教學是知識與實踐并存,實踐就是將所學知識加以應用,無論哪種教學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作用。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融合校園英語文化建設教師是關鍵。例如:教師在課堂上誘導學生如何積極涉獵與英語知識相關的各種方法,增加學生的知識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作業的形式布置學生舉辦校園英語文化活動,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活動規劃和方案由學生設計和操作,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知識層面以及目標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并提出意見和建議。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之中,幫助學生把握教學內容的有機銜接與互補,活動形式可設計多樣化。在這些活動中教師既充當評委和指導者的角色,又是與學生融合一起的觀眾角色。在參與互動中還可以發現學生的問題或知識優缺點所在,以便完善教師的課堂教學側重點。 因此,融合豐富多彩的校園英語文化,可以獲得多方面的共贏成效,對中學英語學科的教與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3.2 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要實現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提高是離不開校園英語文化的融合。校園英語文化良好的實踐環境,可以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有條件實踐所學英語知識。 課堂教學是語言基礎,課外時間和空間是語言實踐演習場所。因此,在融合校園英語文化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興趣和愛好,多層面關注不同學生的需求,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達到彌補課堂教學的局限性。通過營造與創設校園英語文化活動,讓學生在這個全新的交流平臺中滲透英語元素,學生間可以大膽嘗試,不僅可以擴展知識面,還拓寬了學生英語學習的渠道。不分時間和地點彰顯學生的個性,把英語教學多元化,滿足學生英語學習的需要,全面發展學生的語言潛能,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3.3 多渠道融合校園英語文化
英語能力的提升只靠課堂教學是很難完成這一任務,因為學習英語不單要會讀,會寫,會聽, 關鍵還要開口說,這樣才能將英語知識得以應用,否則就成了啞巴英語。 因此,只有融合多渠道的英語文化活動,才能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3.3.1 優質的英語文化條件
英語教學需要優質的物質保障,學校除了提供英語課堂教學的必備設施外,也要為校園英語文化創造場地設施資源。例如:在圖書館多購置英語相關書刊,設置英語報刊專閱區; 配備語音教室,便于學生聽說英語練習; 教室安裝多媒體,建立網上教輔資料庫,讓學生可以利用網絡資源,為課后學習提供資源保障。英語教師應該嘗試將英語教學元素融入德智體美勞因素,并編寫成校本教材,供師生學習借鑒。
3.3.2 豐富的英語文化內容
為了多元化英語教學,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主題不同有選擇性地融合校園英語文化內容。例如:設計形式多樣、豐富趣味、知識性強、普及率高的文化活動。在班級內或以班級、年級為單位舉行英語演講、英語朗誦、英語影視配音、英語繞口令、英語小品,英語寫作、詞匯記憶,英語書法、英文K歌、英文話劇等比賽。為了學生的參與面更廣,除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外,可以讓學校學生會、團委組織帶動全校班委骨干積極組織英語活動,將英語知識與實踐應用有機融合。例如:成立英語相關的各種協會或社團,創辦英語學報,由教師指導,學生主編,提倡學生用英語記錄生活和學習的點滴并積極投稿,這樣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寫作和閱讀理解能力。此外,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和留學回國學生一起互動,讓學生以最直接的方式了解英語,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面。
3.3.3 濃厚的英語文化氛圍
英語學科需要良好的英語環境,才能快速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水平,否則僅靠課堂學習是無法達到新課程的目標。英語教師要根據自身學校現有資源,努力營造一個真實的語言氛圍,為學生融合校園英語文化創造條件。例如:在學校的宣傳墻上專門開辟一面英語宣傳欄;在教學樓的走廊、樓梯轉彎等醒目位置制作以學生喜歡或相關的單詞、簡單的民間諺語、漫畫等專欄,并時時更新;在班級中用中英文標識班牌、課程表、校歷表、名言、名人簡介。開辟英語角,展示學生的英語作品和特色作業; 在校園公共區域內(醫務室、食堂、小賣部、宿舍樓等)播放或粘貼與之相關的英語視頻、歌曲和日常用語等;學校的廣播在早中晚三個時間段融入英語元素,用英語問好、中英文播報時事新聞、經典的英語歌曲等形式;學校還可以開發一塊英語角的活動場所,為學生提供模擬英語交流的一種場景與環境,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增進學生的人際關系,為學生結識新朋友創造機會;在學校舉辦的各種大型體藝文化類活動中都融入英語元素。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沉浸在英語知識的應用環境,提高了學生聽讀寫說的能力。
總之,要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英語教中融合校園英語文化是勢在必行。學好英語離不開言語環境,沒有良好的環境,學生就無法實踐所學知識。 因此,教師除了課堂上傳授英語知識外,要積極鼓勵學生投入到豐富多彩的各種英語文化活動中,引導學生大膽用英語來表達一切。相信學生在寬松的校園英語文化氛圍中會呈現講英語、用英語的場景,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英語的聽、說、讀、寫的實際運用能力。這樣,不僅滿足了不同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需求,也形成了適應現代社會的個性化人才。
基金項目:福建省福鼎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福鼎市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現狀的調查與研究”。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鼎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