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濤
油畫藝術在中國經歷了從過去的學習模仿到今天的融合創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引人關注的是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融入,其擺脫了西方油畫藝術的束縛,創造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油畫語言,為中國油畫在世界藝術領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1?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在油畫發展過程中,其要想獲得更高的成就,就需要將傳統藝術精神融入其中,提高油畫的美學境界,不斷強化現今美術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要注重油畫表現技巧、色彩搭配以及形態美等基礎知識技能的講解外,還需注重傳統文化的融合,并通過油畫的不同表現形式,將傳統文化內涵表述出來,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加強學生的審美能力,為中國油畫的發展提供助力。
1.2?有利于美術教學的深入和發展
傳統美術教學中,其只被當做是一種輔助教學科目,目的是陶冶學生情操,而且不會設置相應的考核內容,這使得教師對于美術教學的重視度不高,存在敷衍了事的情況。在教學過程中,也只是教授一些基本的繪畫技巧,無法對美術進行深入研究。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學生素質要求的不斷提高,在美術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成為了必然趨勢。通過傳統文化的引入,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內容,且學習文化中的傳統美德,以實現健康人格的樹立。另一方面還可以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為油畫創作奠定基礎,且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了解傳統文化精神的內涵和價值,促進自身綜合能力的發展。
2.1?形和色的韻味
從形態上來看,中國傳統繪畫中,畫家較為注重神似而不是形似,這是中國繪畫發展中一直延續的重要特征;而從色彩上來看,我國傳統繪畫主要以山水畫為主,其色彩的應用也多以黑白為主,且較為注重留白的表現形式。通過留白能夠實現繪畫作品的有效渲染,進而強化整幅畫的意境效果,同時留白也可以將黑表達不出來的東西直觀的展現出來,營造一種虛實結合、含蓄蘊藉的美感。
基于此,在油畫教育中,教師需要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加大對色彩運用的把控力度,從而更好的提升油畫作品的表現力,加深人們的感官印象。同時通過色彩的合理應用,還能營造較為深刻的意境,打破傳統油畫創作的固有思維,更好的融入傳統文化精神,進而創造出符合我國社會發展國情的油畫作品。這樣不僅能夠凸顯油畫創作意境,還可以提升油畫的層次,為中國繪畫藝術的發展增添韻味。
2.2?意和象的凝聚
西方國家的油畫較為注重象的表現,而中國油畫則更加注重意的表達。這主要是因為意是我國古典藝術文化的核心內容,也是中華民族審美意識的凝聚。在中國油畫發展中可以看出,其在經歷了近百年的發展歷程后,中國油畫開始找尋屬于自己的發展方向,結合自身情況重新定位,以本土自身文化為導向、以本國古典藝術精神為支撐,為中國油畫藝術的發展尋求新的源泉。在中國油畫藝術探索過程中,很多老一輩的藝術家們無不是在追尋著本土文化的基礎上,進行油畫創作,并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精神融入到了油畫創作之中,實現了意與象的內在溝通,為中國油畫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2.3?節奏和空間韻律
我國古代繪畫藝術的發展為我國油畫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更多審美范例,在實現傳統文化與油畫融合的過程中,為油畫創作提供了更多發展空間。例如《清明上河圖》這部作品在構圖、色彩以及用筆上均體現了傳統名族文化的特征,彰顯出中國特色的繪畫精神。在作品表述上,通過生動的形象、場景和情節等的描述展現了當時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并將人物自身的內在思想進行了深入刻畫和體現,讓人們在欣賞的過程中,能夠真實感受到當時的社會現象以及人物的情感表達。從作品內容上分析,主次分明、節奏感強烈,再加上生動的表現手法,以及獨有的留白,形成了極具舞動的韻律,加強了畫面的統一性。該畫作的表現形式,將傳統文化藝術與美學進行了有效的銜接,為油畫教育的發展和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
綜上所述,在油畫教育中,通過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融入,不僅豐富了油畫的內涵,提升了審美意境,也實現了油畫的進一步創新,最終為我國油畫藝術的快速前行提供了助力。
(作者單位:信陽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