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思
教學環境是貫穿于教學過程中影響教和學的物質因素與人文因素的總和。教學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和學生掌握知識的質量。高職院校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環境因素對體育教學活動的影響。美化、協調物質環境,優化、和諧心理環境,改善體育教學環境,提高體育教學質量,達到職業院校學生在生產一線所應具備的身體條件。
正常的教學活動離不開一定的教學環境,教學環境的好壞對于教學活動能否順利開展以及教學質量的高低具有直接的影響。體育教學是在特定的環境下進行的活動,科學合理的教學環境是教學任務完成的重要基礎保證,是體育教學工作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之一。體育教學環境主要分為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兩個方面。
1 體育教學環境的構成及其影響
1.1 物質環境的構成及影響
1.1.1 體育教學中的自然環境
體育教學的自然環境是指體育教學場所的空氣質量、溫度的高低、光線的強弱、聲音的大小、顏色的深淺、氣味等。這些因素可以直接影響教師和學生的身心活動,生理上引起不同的感覺,心理上產生情緒、形成情感。如在室外場地進行體育教學時,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高溫度強光線極大地挫傷學生的熱情,如有綠樹成蔭的場地,在樹蔭下進行體育教學,則能給教師和學生帶來舒適和涼爽的感覺;空氣質量也影響著體育教學的進行,在室內館進行教學時一定要保持通風透氣,學生在進行體育運動時需氧量大,若室內場館處于封閉狀態,極易出現頭暈缺氧的癥狀;噪音也是給體育教學中教師講解和師生交流等帶來極大的困擾,噪音是指一些令人感到煩躁、不愉悅以及一些無關自身因素的聲音,噪音在刺激人的中樞神經系統,會使人感到心煩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從而影響體育課堂教學。
1.1.2 各種體育教學設施
體育教學設施是構成學校物質環境的主要因素,是體育教學活動賴以進行的物質基礎。標準的體育場地和充足的體育器材是體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基礎保證。任何體育課程內容都是需要在一定的場地上才能進行教學和學習,不同項目需要不同的場地來進行教學,當然有些場地是可以共用,但是需要不同的器材設備。在體育器材方面,標準的器材能使得學生在使用時感到舒適,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而充足的器材則是保證學生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能的有效性。科學合理的體育教學物質環境可以有效的促進體育教學的健康進行。
1.2 心理環境的構成及影響
1.2.1 校風班風
校風是指一個學校的社會氣氛。是一種集體行為風尚,是一種無形的環境因素,也是一種巨大的潛在教育力量。一個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不僅能陶冶師生們的情操,而且能給學生的體育興趣及體育精神享受上帶來積極地推動作用;濃烈的校園體育文化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校體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學生體育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也促進學校體育教學的發展。班風是指班集體的所有成員在長期交往中形成的一種共同心理傾向。它是一種無形的約束力,不僅能塑造學生的態度和價值觀,又能影響他們課的學習活動。
1.2.2 課堂教學氣氛
指班集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情緒狀態。它集中反映了課堂教學情境和班集體之間的關系。這種情緒和情感狀態一旦形成就會產生一種持續的固定的作用,從而影響學生的體育學習態度甚至道德行為。教學氣氛是否融洽,直接影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習心態及教學的成效。積極地課堂教學氣氛有利于師生間的情感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教學目標和任務的實現與完成。
1.2.3 人際關系
體育教學中的人際關系主要是指體育教師與體育教師間的關系、體育教師與學生間的關系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這些人際關系交織在一起,構成了體育教學的人際環境。這種人際關系影響著體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主要是影響著體育教師和學生的思想情緒和行為表現,從而影響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工作的實踐者,他們之間的關系將決定學校體育工作的正常開展和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體育教師間的相互配合將能有力的推動和促進體育教學工作的健康發展。體育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體育教學人際關系中最重要的關系,他們之間的關系則決定教學活動是否順利進行,從而影響教學質量。
2 體育教學環境的優化策略
2.1 體育教學物質環境的優化策略
2.1.1 體育教學場所與設備的整體協調
體育教學設施的建設要以培養學生全面基本活動能力和身體素質為依據,要把各種體育教學設施有機的協調為一個整體,使它們向著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方向發展,以實現全面發展學生的基本活動能力和身體素質的任務。優化體育教學環境要有全局觀念,體育場館的建筑、布局要合理,內外部空間能夠得到合理利用, 空氣要流通,光線要明亮,各種器材供應要充足。一種器材的安排應顧及大局,合理安排與其他內容的距離,器械的周圍盡量避開其他物體,分組進行練習在安排器材時,要避免相互影響。并且要注意體育設施周圍的綠化。
2.1.2 因地制宜,利用本校優勢
在教學環境調控優化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本校已有的環境條件,這是一條經濟有效地途徑。教育經費短缺是既定的事實,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要充分利用本校的有利環境,通過科學地設計、巧妙的布置各種器材設施,才有可能推動體育教學環境的改善。
2.1.3 體育教學組織的優化
現代教學論要求根據教學需要、學生可接受程度合理的安排時間,不斷調整時間的分配率,使教學時間安排具有一定的彈性和柔軟性。另外,班級規模是影響教學活動效果的重要教學空間環境因素。經過調查和訪談可以發現,小班可以為提高教學質量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和學習氣氛。
2.2 體育教學心理環境的優化策略
2.2.1 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
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方面,首先要積極開展各種體育項目的比賽,如定期舉辦全校性的田徑運動會和各種球類比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體驗運動快樂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體育給他們帶來的成功感;其次,要加強學校運動隊的訓練和管理,爭取在各種比賽中贏得榮譽,從而激發更多的學生對體育的熱情和興趣;最后,要多方面多途徑的進行體育知識的宣傳,如開展體育知識競賽和講座,以板報或廣播的形式讓同學們及時的了解體育時事新聞,增加學生的體育信息,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
2.2.2 建立和諧寬松的體育課堂教學氣氛
“共同參與,互相合作”是現代體育教學的重要特征。體育教學課堂氣氛的好壞主要取決于教師的人格魅力及所運用的教學方法是否能影響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參與度。另外,教師還要樹立科學的學生觀,為每個學生提供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鼓勵學生在平等和諧的教學氣氛中交流自己的觀點看法,創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互動的教學氣氛。
2.2.3 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
在體育教學的人際關系方面,體育教師之間要努力培養自身高尚的教師道德情操,對學校體育教學工作要充滿熱情,積極地投身體育教學研究工作,加強交流學習,進行良性的公平的競爭,打造一支團結友善的高素質的體育教師隊伍。倡導體育教師和學生之間在課堂上是師生關系,在課外是朋友關系。教師要公平的對待和關心每一個學生,要善于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成為學生真正的好朋友。在學生之間的關系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加強集體合作的練習項目,讓學生之間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交流,使學生能在團結合作的環境下學習和提高,建立起親密的同學關系。體育教學的人際關系是體育教學心理環境中最重要,影響力最大的因素,它最直接影響著教師和學生的行為。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環境,是構建體育教學心理環境的重中之重,是能否獲得良好體育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
體育教學環境是體育教學所必須的,它是按照發展學生的身心這種特殊需要而組織起來的特殊育人環境,它能對體育教學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在優化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環境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對物質環境的調控優化,而且還要重視心理環境的優化。使體育教學活動在優化的教學環境中得以順利開展,并取得最高質量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