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冬霞
對于日語專業學生而言,口譯能力是其不可或缺的實際應用能力。是學生步入社會從事翻譯、商務等工作的必備技能。提升學生日語口譯能力,有助于提高其就業競爭力。基于此,教師應當重視口譯課程質量,改革口譯課程過程考試,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自主能動性的同時,達到提升其口譯能力的效果。
口譯,是指通過聲音語言傳遞信息,個體將自己所聽、讀到的一種語言文字信息通過聲音的方式轉化成為另一種語言,最終實現信息交流與溝通。口譯具有現場性、限時性以及交互性的特征,因此,口譯學習者想要提升自身口譯水平,必須從知識面、記憶力、聽說能力、現場應變能力等方面進行自我的全面培養。可見,口譯能力的提升對學習者的綜合素質具有較高要求。于我國而言,日語作為一門外語,其在世界領域內僅次于英語,隨著我國與日本交流日益頻繁,日語的地位也漸漸提升。尤其是21世紀的今天,中日兩國商貿往來越來越多,使用日語的環境也不斷增多,例如,商務、貿易談判中,因此對日語學習者而言,口譯能力越來越重要。通過對日語的研究,可以發現日語是一種黏著語,不管是與我國母語,還是與英語,日語的發音、詞匯、表達方式均有其鮮明的特點。因此,教師在日語口譯教學中,除了教授口譯技巧,還必須針對日語獨有的特色設置一些訓練模塊,最常見且有效的便是考試模塊的設置。另外,基于教育改革的現狀,教師有必須優化教學中的過程考試,強化過程考試的作用,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口譯能力。
日語口譯課程以考察學生口譯能力為核心,雖然日語專業學生期末成績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生口譯水平,有助于強化學生口譯能力培養的自主性。但是想要真正提高學生口譯能力,還需要把功夫下到每一節日常課程中,科學設計安排課時,在每一節課中設置過程考試活動,公平公正分配分數,提高學生參與考試活動的積極性,幫助教師掌握學生水平,有計劃地進行教學。具體而言,可以在日常日語口譯教學中設置口譯情境、游戲活動、技巧訓練、新聞聽譯、專題口譯等過程考試環節。針對學生口譯實際水平合理配置每一個考試模塊的分數。具體而言,口譯情境與游戲活動有助于緩解學生個體口譯的緊張感,為學生樹立口譯信心,激發學生的口譯訓練的熱情;新聞與專題口譯有助于拓展學生知識面,幫助學生了解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生活各個層面的日語基本用語,增加學生詞匯量;技巧運用有助于培養學生基本口譯能力,提升學生對日語的敏感度,增強其口譯反應速度。
3.1 創設情境,營造現場考試氛圍
3.1.1 模擬口譯實戰現場
在過程考試中,實戰模擬應當滲透于考試始終。實戰現場,顧名思義,就是模擬實際日語口譯現場,為學生營造口譯實際使用環境,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受。例如,在口譯教學過程考試階段,創設客戶接待、導游講解、商務談判、采訪等實際應用情境供學生實戰。這不僅有助于調動學生口譯學習積極性,還有助于增強學生提升口譯能力的緊迫感。舉個例子,創設訪談口譯情境,教師將所有學生劃分成若干小組,以4、6人一組最佳,小組內部分別進行角色扮演分工,包括雙方會談人員與各自翻譯人員,在口譯實戰考試開始時,教師與其他學生旁觀,當表演結束后由教師與其他小組進行打分。在所有小組實戰考核完畢后,教師再組織口譯總結環節,使學生們明確自身不足,為其指明提升口譯能力的方向。
3.1.2 模擬口譯考試現場
這一環節,以考察學生在口譯考試現場的口譯應用水平為主,包括語言表達、口譯技巧的有效正確運用,進而達到檢驗學生口譯能力的目的。模擬口譯考試現場,例如,首先教師應當設置考前流程,并使學生明確流程;然后預先設置口譯考試題目,可以給學生大概范圍,鼓勵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準備;最后可以增設一些口譯考試現場插曲,檢驗學生口譯現場應對能力。在考試過程中,同樣可以采取小組的方式進行,一組學生考試時,由另一組學生記錄,目的是充分利用考試資源,最大程度上鍛煉學生口譯能力。有助于記錄的學生強化聽力與筆錄能力。
3.2 豐富形式,激發學生考試興趣
為了激發學生口譯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口譯過程考試,有必要設置趣味性較強的游戲考試模式。例如,以《快樂大本營》為基礎,設置“快樂傳真”過程考試模塊,該考試規則是,第一個學生使用肢體語言表演教師展示的詞語,第二個學生通過觀察該學生的肢體語言,分析具體詞語,并加以明確,然后再使用肢體語言依次向下傳遞,最后一個學生需要用日語說出該詞。需注意,設置該游戲考試模式,也應當采取小組的方式,以保障游戲考試質量與效率。該模塊有助于培養學生描述事物時的發散思維。例如,教師出示一個中文詞,4個學生一組,需要用日語與肢體語言描述該詞,且要求盡量不要重復前面同學所使用的詞匯,并以詞匯最終的準確性與重復率作為評分標準,有助于豐富學生的詞匯量,培養學生日語口語表達的靈活性。
3.3 新聞與專題考試,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3.3.1 新聞考試模塊
新聞聽譯材料可以使用NHK的每日新聞。教學場所為語音播放室。考試前,教師簡要介紹新聞大意與新聞中的部分生詞。可以參照下述考試流程,一共播放三遍,前兩遍要求學生聽懂新聞內容,第三遍要求學生進行翻譯。教師選擇的材料應與學生水平相符,不可過難貨站過于簡單,這樣才能發揮其效果。考評結束后可以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對材料的難易感受,進而優化下次材料選擇。往往在該考試模式應用初期,大量學生會有聽不懂、太難等反饋,究其原因有下述幾點,一是學生詞匯量不足;二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三是學生對政治、經濟、社會了解不深,而NHK涉及日本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四是學生實踐鍛煉較少,難以適應新聞語速。基于此,教師應當在課前針對所選取的新聞材料,為學生指明考試準備方向,促使學生自主豐富自身在考試相應領域的詞語量,同時適當減少該過程考試次數,保證學生在認識到自身不足的情況下,亦不會降低對口譯課程的興趣。
3.3.2 專題口譯考試模塊
日語專業學生以于日企就業為主,結合市場需求,應當改革專題口譯過程考試。例如,設置商務談判、外交會談等內容的專題口譯模塊,專題口譯與新聞口譯較為相似,具有較高難度,不過其具有高度實踐性,因此在設置時,應當適當減少每學期的專題口譯考試次數,并酌情增加其考試流程的趣味環節。
3.4 提高口譯教學過程考試效率
鑒于過程考試每個環節難度不一致,對學生的口譯能力幫助效果也不同,有必要分析提高過程考試效率的方式。具體而言可圍繞培養學生下述三個能力進行優化,一是記憶復述能力,可以采用小組的形式,小組成員分別進行復述與筆錄;二是邏輯表達能力,一個小組討論教師出示的話題或詞匯,由另一小組翻譯;三是概要速記能力,要求學生聽一段錄音,同時記錄內容要點。
總而言之,過程考試改革對提升學生口譯能力有積極意義。教師在過程考試的實踐中,應當不斷分析、總結、優化,構建出有利于提升日語專業學生口譯能力的有效策略。另外,還應當結合學生口譯實際培養狀態,努力構建出一套科學合理的日語口譯教學中基于過程考試考評體系,實現過程考試的規范化與體制化。
(作者單位: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