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熹
高職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高等教育制度的不斷完善做出了重要貢獻。隨著我國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職院校在對學生管理的方式方法上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創新,制定了一系列更加適應高職院校學生發展的管理制度,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了高職院校的教學效果。高職院校根據當前學生的發展特點,研究出了分層次的管理模式,本文就主要針對分層次學生管理模式進行探討分析。
高職院校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對我國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的補充,也為廣大學生提供了更加多樣的選擇,為我國的大學生就業率增長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因此,高職院校要更加重視自身的發展,優化學生管理模式,爭取為國家輸送更多優秀的專業技能人才。學生管理工作是高職院校工作的核心,直接體現了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學生管理效果的好壞也是學校內部管理水平的外在體現。高職院校的學生與普通的高等學校學生是存在一定差異的,我們要正確看待這種差異,探索更加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的教育與管理模式,提升學校的管理水平,運用管理的方法激發高職院校學生的潛力,從而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
1.1 學生管理理念缺乏創新
學生管理工作是一項全面而具體的工作,其主要內容包括學生教學管理、學生生活管理、學生行為規范管理等。高職院校在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時,通常還是沿用傳統的學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在管理理念方面,學校不能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注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從而忽視了學生的實際需求;在學生的管理模式上,很多高職院校仍然采用分班授課制的教學管理模式,導致教學管理模式的僵化,甚至會使學生對教學管理產生抵觸情緒,從而影響了學生管理工作的全面開展。
1.2 管理工作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在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時,還不能很好的應用分層次的管理方法,存在對學生的管理統一化、嚴苛化的問題,使得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過于籠統,缺乏層次性。當前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教育組織形式與學生管理模式同其他高等學校存在一致性,不能突出高職院校的特點。高職院校的辦學目標是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具有專業技能的人才,因此高職院校在進行學生管理工作時,應更加突出管理工作中的針對性和專業性。另外,高職院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經常存在的誤區就是忽視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傳統的按專業分班制教學,限制了學生多樣化的發展可能。
1.3 缺乏專業的學生管理指導人員
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需要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人員具備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以增加學生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但是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主要是由輔導員老師承擔,輔導員老師的工作比較繁瑣,使得很多輔導員心有余而力不足,從而影響了學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很多高職院校缺乏專業的學生生活管理指導老師、學生職業規劃指導老師,這就使得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缺乏層次性,不利于高職院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2.1 改變傳統的學生管理理念
高職院校要想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水平,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就要轉變傳統的學生管理理念,創新學生管理工作方式方法。首先,高職院校要提高對學生管理工作的認識,制定詳細而具體的學生管理工作要求,嚴格監督落實每一項學生管理工作內容,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專業化水平。其次,高職院校教師要轉變學生管理理念,將學生放在管理工作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要求,在組織教學時,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了解學生的發展需求,制定更加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
2.2 根據學生需求實行分層次的管理模式
分層次的學生管理工作方法是目前比較有效的一種學生管理模式,分層次的學生管理工作方法主要就是指,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以及學生的擇業方向,將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劃分。比如,將學習成績較好,有升學意愿的學生劃分為一個層次;將實習成績突出,就業方向明確的學生劃分為一個層次;將有自主創業意愿的學生劃分為一個層次。學校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不僅能夠提升高職院校的管理水平,還能夠有效保障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
2.3 培養專業的學生管理工作人員
高職院校要重視學生管理工作,培養具有綜合能力和專業素質的學生管理工作人員。首先對學生的教學管理,生活管理,就業管理進行不同層次的劃分,配備專門的生活管理人員以及職業規劃指導人員,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和就業的迷茫。其次,學生管理工作人員之前要相互配合,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增強學生管理工作的系統性和導向性。
學生管理工作在學校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職院校要想提升管理水平,就要不斷創新學生管理工作方式,探索分層次學生管理工作的方法,進一步完善分層次學生管理工作模式,充分發掘高職院校學生的潛力,更好的完成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
(作者單位: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