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建明
什么是教學?教學是調動、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一種行為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教師、學生和教材緊緊地綁在了在一起,于是就產生了教學關系。這樣的教學關系一方面以科學性為基本的教學條件,辯明正確的方向和有序的流程,體現的是準確性和真實性;一方面以藝術性為追求的教學境界,使課堂始終洋溢著生機和活力,呈現的是豐富性和審美性。
夸美紐斯說過兩句話,一句是,教學是“把一切事物交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一句是,“教學是一種教來使人感到愉快的藝術”。他不僅明確了教學藝術的內容,而且強調了教學是一種愉快的藝術。什么是藝術?藝術是具有創造性勞動的產物,具有觀念形態性的美。教學的愉快藝術所蘊含的意義在于針對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認知基礎,積極創設生動和諧的教學氛圍,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和滿足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渴望,從而求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達成師生心靈的交融、情感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面對的各種學科教材,其本身就是各類藝術家所創造的反映科學、自然、生活、歷史、社會、文化等的藝術作品,需要我們把這些藝術化的作品通過教學的形式讓學生學習、體驗、獲取并轉化成另一種藝術的力量,這樣的教學才能走向藝術。因此,教學的藝術首先必須對教材進行自覺的加工,用生動、豐富、形象乃至個性的方法進行智慧性的勞動,完成一種采花釀蜜的過程。齊白石說“采花辛苦蜜萬甜”,這種“蜜”可以比喻成教學的藝術之美,而“采花”的過程則是一種“入乎其內出乎其外”的提煉生產的過程,它不僅需要運用現代教學理論,改革教學方式,更要把學生放在心上,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出人格之美和風格之美。
人格之美,反映在教學的表現形式上,可以由技術美、技藝美和藝術美三個方面組成。技術美是教學的一種基本功,主要看教師能否吃透各學科所揭示的客觀知識體系和規律狀態,在教學中遵照它的內在內涵開展教學活動,體現任教學科的基本內容和教學的基本方法。技藝美則注重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講究針對性和啟發性,看什么樣的教材什么樣的學生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是對教學方法的合理改造了的應用表現。藝術美則講究以獨特的方式表現個性的風格,是一種審美創造力的綜合反映,在教學中以教師獨特的人格素養、經驗感知和審美鑒賞來進行個性化的教學。教學個性是創造性地運用教學規律的一種表現,一則教師的教學富有生動、具體、鮮明的個性特質,能善于發揮自己的教學特長,培養有個性、有創造力的學生;二則學生的學習富有探究精神和自主能力,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獲得良好的個性發展。惟其如此,教學個性才是教學風格的代名詞,才能體現教學藝術的魅力。
風格是人格的外顯,人格是風格的靈魂。“風格就是人”,這是18世紀法國科學家布封的一句名言。要想真正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就要把自己修煉成一個既是經師又是人師的人。經師是教學問的,人師是教做人的。教師的人格力量,往往是一筆無形的風格力量。教學風格是教師精神個性的具體表現,是思想和行為的和諧統一,它凝聚了教師的學識修養、心理品質和精神境界,有利于教學的順利開展,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利于課堂的文化生成。
羅丹說,“藝術就是感情”,葉圣陶先生在談及美讀時強調“該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無非告訴我們,教學的時候需要用生命的激情投入進去,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引起共鳴,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我們提倡教學的藝術,無疑是要注重課堂生活的質量,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完整的人的教學,而不是純粹的知識性教學。師生的交往活動,是主體之間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相互理解、相互溝通的過程,是主體互動的關系,它源自于雙方的精神需要,在面對知識傳遞的來往中不斷展開、發現和發展自我,因而尤其需要我們端正態度,以平等、真誠、開放的心態開展教學活動,以尊重、鼓勵、傾聽的方式展示學生的表現,真正實現學習方式的變革,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的風格形成,需要走過一個長期的求索過程,它是一種個體經歷及其體驗進程中所產生的教學思想,超越于一般的教學經驗,反映出完整而鮮明的教學智慧和藝術。它的表現既是個性化的,也是大眾化的,是學問與機智、經驗與反思的綜合反映,具體呈示出很好地說話、很好地行動和很好地思想三個方面。“很好地說話”是一種語言藝術,它要求教師的教學語言講出精確、精練和精彩,富有形象性、生動性和啟發性;“很好地行動”是一種行為藝術,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善于運用各種體態和神態調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在傳神的眼神、神采的表情、傾聽的姿態和生動的舉止等行為中和學生一起享受教學的愉悅;“很好地思想”是一種智慧藝術,要求教師及時利用教學的契機發揮因勢利導的教學作用,從思維的強度、坡度、寬度和清晰度等方面激發學生深刻思維、豐富思維和整體思維的品質,體驗課堂教學的成功感和幸福感。
文學藝術講究“創造是藝術的生命”,教學藝術同樣如此。創造的教學應該是教師本質力量的顯現,它不僅重視學生實質性地參與教學的活動和過程,而且讓每一個生命煥發出積極的活力和持久的進取精神,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愉快教學。任何一名教師在走向風格之路的時候,唯有找到理論滲透和實踐升華的結合點,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修養和教學作風,才能在努力磨練和艱苦探索的道路上形成自己個性化的教學藝術。因此,要讓教學成為一種愉快的藝術,需要我們用積極的眼光對待一切教學問題,做到既廣博又專精,既厚積又薄發,既高屋建瓴又腳踏實地,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走向成熟,臻于藝術。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