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飛

目的:探討微課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2016級護理本科2個班161名同學設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采用傳統教學和微課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對照組應用傳統教學方法,期末考試時比較兩組的考試成績,并對微課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結果 實驗組的考試成績高于對照組的考試成績,學生對微課教學較滿意。結論 微課教學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突破了教學難點,突出了教學重點。
外科護理學是護理專業中實踐性非常強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課程任務量大,學時較少,學生學習難度大,教與學的矛盾突出。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被越來越多的運用到了各個學科。胡鐵生認為微課是以闡明某一知識點為目標制作短小精悍的視頻,以相應的教學資源為支撐,構成一種主題突出的資源單元以便學生學習知識。是將傳統的課程切割成多個知識點,每節課大約10-15分鐘,學生可以使用碎片化的時間隨時隨地學習。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我院2016級護理本科2個班121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1班60人設為實驗組,2班61人設為對照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在性別、年齡以及基礎課考試成績均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實驗組和對照組授課教師、授課學時、教材均相同。對照組以傳統教學為主,實驗組采用傳統教學和微課教學相結合的方法。
1.2.1 實驗組教學方法
授課內容選擇《外科護理學》中的重點、難點章節。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錄制微課視頻。視頻時間限制在10min內,任課教師建立QQ群、微信群,上傳制作的微課視頻,學生可以課前預習,課中查看,課后反復學習。同時,針對學生的疑問教師隨時解答,同學和教師之間可以交流,也可對知識點進行測試和評價。
1.2.2 對照組教學方法
對照組采用的傳統教學方法是課堂上理論教學,然后進入實驗室,使用教師示教,學生練習,考核“三階段”傳統實驗教學方法。
1.3 評價方法 學期末兩組護生進行統一考試,考試內容、方式、時間相同,總分100分,其中利用微課教學的相關章節占49分,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及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學生期末成績比較
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比較,實驗組考試總成績及相關章節考試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教學效果評價(見表2)
3 討論
3.1 微課教學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
從表2中可以看出92%的學生認為微課教學提高了學習興趣。傳統教學大多采用課堂講授的方式,與學生互動較少,學生學習氣氛沉悶,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而微課教學,時間限制在10分鐘以內,時間較短,利用碎片時間便可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2 微課教學提高了學生學習主動性
從表2中可以看出91%的學生認為微課教學可以提高學習主動性。隨著科技的發展,學生人手一部手機,隨時隨地可以查看手機,而微課教學正好符合了這樣的特點。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因此,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積極性。
3.3 微課教學有效地突破了難點
微課教學很大的特點是學生可以反復觀看視頻,因此,對一些難點學生可以反復學習,進而達到突破難點的效果。
3.4 微課教學突出了教學重點
微課是針對重點章節或章節中的重點內容進行錄制,微課教學就是重點內容的體現。
4 結論
微課教學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和安排學習時間,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進而突破了學習的難點和重點,從而彌補了外科護理學這門課程學時少內容多的不足,也解決了教與學的矛盾。
(作者單位:河套學院醫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