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玲亞 沈炎梅 袁有娣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 浙江 杭州 310012
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半合成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兒科用藥主要適用于敏感細菌引起的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皮膚和軟組織感染等,每日只需給藥1次,不需要皮試,療效肯定,符合理想抗生素的擇藥條件。但在治療過程中,阿奇霉素的胃腸道刺激反應較為常見,給患兒帶來較大痛苦,我們采用檳木香藥膏穴位貼敷預防阿奇霉素靜滴治療的胃腸道反應,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兒科2017年5月至2017年10月住院接受阿奇霉素治療的100例患兒,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齡1~14歲。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齡4.46±2.74歲。觀察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齡4.57±2.81歲。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大于1歲能正確用語言表達的患兒;使用阿奇霉素治療的患兒;家長知情同意并能嚴格遵守治療要求者。排除標準:小于1歲患者;有阿奇霉素藥物及大環內酯類藥物過敏史;本身已患有胃腸道不適癥狀;腹部及臍部皮膚破損者、皮膚過敏不適合貼敷者。剔除標準:未完成阿奇霉素治療療程的患者。
對照組予常規護理,阿奇霉素(0.5g/瓶,輝瑞制藥有限公司)10mg/kg/d加入液體中靜滴,療程3~5天。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輸液前1h在中脘穴、神闕穴分別貼上檳木香藥膏(我院自制成品藥膏,主要成分有高良姜、檳榔、沉香、木香等),輸液完成后2h取下。
3.1 療效評定標準:顯效:患兒在輸液中及輸液后無腹痛,無惡心嘔吐;有效:患兒在輸液中及輸液后感輕微腹痛,或偶有惡心嘔吐,惡心嘔吐少于2次,可完成輸液全過程;無效:患兒在輸液中及輸液后腹痛較重,惡心嘔吐劇烈,每天嘔吐3次以上,不能耐受,中途停止輸液。
3.2 統計學分析:數據采用SPSS 17.0軟件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有效率。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中醫學認為,小兒臟腑嬌嫩,氣血未充,脾常不足,抗生素性屬寒涼,易傷陽氣,寒氣致胃腸氣血不暢,影響小兒脾胃功能,致使運化失職。《素問·舉痛論》曰:“寒氣客于胃腸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急引,故痛。”氣機失調,腑氣不通,可出現腹痛、腹脹;而濁氣不降,胃氣上逆則惡心、嘔吐、納呆;清氣不升,則大便稀溏。穴位貼敷以中醫理論為基礎,依據經絡學說,選取適當的藥物制成藥餅或膏狀等劑型貼敷于對應的腧穴上,利用穴位與藥物相互作用而治療疾病。中脘穴屬奇經八脈之任脈,系手太陽、少陽、足陽明、任脈之會,主要用于治療消化系統病癥,尤以胃部病癥為先,功可疏利中焦氣機,補中氣。神闕穴位于臍窩正中,為先天之結締、后天之氣舍,通理人體諸經百脈,聯通五臟六腑,可以培元固本,和胃理腸。臍療是中醫外治法之一,在中醫經絡學說和臟腑學說的理論指導下,根據不同病變選擇相應的藥物貼敷神闕穴,通過臍部黏膜的吸收,激發經脈之氣,疏通經絡,治療疾病。
檳木香藥膏是本院自制成品,主要成分有高良姜、檳榔、沉香、木香等。高良姜具有溫胃散寒、行氣止痛作用,檳榔有消積、行氣、利水作用,木香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作用,沉香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作用。諸藥配伍貼敷于神闕穴、中脘穴,具有溫中和胃、行氣止痛的功效。結果顯示該方法聯合藥物與穴位刺激的雙重作用,能有效緩解阿奇霉素致胃腸道反應,增加患者舒適度,操作簡單、無創傷,使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