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潔
(國網河南省淅川縣供電公司,河南 淅川 474450)
電纜溝蓋板是應用于變電站室內外封蓋電纜溝的水泥蓋板,安放和拆卸都是通過人工進行,因其體積大,且笨重,在工程施工需起吊安放時,都是采用鐵鍬、撬杠掀起,然后再由人力抬起安放于地面,耗費時間長,直接影響施工任務進度,蓋板損壞率高,存在導致施工人員受傷的安全隱患。
我們選擇3月份變電站檢修比較集中的月份,對在變電站施工時移動安放電纜溝蓋板時間做了跟蹤記錄。
1.第一檢修班熟練工人使用傳統工具起吊和安放每塊電纜溝蓋板平均用時8.41 分鐘。
2.第二檢修班熟練工人使用傳統工具起吊和安放每塊電纜溝蓋板平均用時 8.58 分鐘。
3.各環節用時調查分析
通過前期跟蹤調查發現,因為蓋板體積、重量大,人力搬動時很費力,再者因為是平板結構,在安放時需極其小心,否則容易造成對施工人員手部的擠傷,所以在起吊、移動、安放整體用時較長。
能夠快速操作,滿足在3 分鐘內實現一塊電纜溝蓋板的安放、起吊;承重可靠,起吊工具承重力大于150 公斤;保證電纜溝蓋板在安裝和拆卸過程中的完整性;避免在此項工作中出現的人員受傷害情況。
1.小組成員業務素質高,有多次攻克技術難關和現場實際豐富經驗。
2.單位領導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參與,對成果的順利推廣具有信心。
3.我們查閱相關起吊裝置情況,并綜合同類型工具起吊同等重量物體時間進行對比,小組討論確定通過技術創新及設備攻關,使人力杠桿與起吊裝置相結合,起吊安放每塊用時由原來的平均用時8 分鐘降至3 分鐘是完全可行的。
研制電纜溝蓋板起吊裝置對我們小組來說完全是一種新的挑戰,小組成員進行多種方案討論:起吊方式及實驗分析方面進行綜合研究,最終確定了三種實施方案:1)電動機框架式電纜溝蓋板起吊裝置的研制;2)液壓升降式電纜溝蓋板起吊裝置的研制;3)人力杠桿式電纜溝蓋板起吊裝置的研制。
?
?
2018年5月23日,小組成員討論,電動機框架式,液壓升降式,人力杠桿式進行對比分析。
1.電動機框架式:優點是操作中節省人力,動作速度快。缺點電機對電源的可靠、方便性要求靠,造價高。不采用。
2.液壓升降式:優點是操作節省人力。缺點是速度慢、且機構復雜、造價高。不采用。
3.人力杠桿式:優點是結構簡單、緊湊,使用靈活,造價低,不需要其它能源。兩個人即可完成操作。缺點是需要人工。采用。
實施一:繪制設計圖
實施二:原材料購置
框架、滑輪、車輪、鋼絲繩等材料選擇:1)5毫米鍍鋅鋼板(2000×1000)1.8米2。2)30滑輪6只,4只定滑輪,2只萬向轉動滑輪。3)1吋鍍鋅管2.5米。4)萬向車輪4 只(帶制動器)。5)鋼絲繩8 米。6)5×50 扁鐵3 米。7)6×30 螺栓、螺帽、平墊、彈簧墊共50 套。
實施三:部件制作加工組件進行組裝。
電纜溝蓋板起吊裝置研制成功后,我小組將設備運回本站,對安全性和實用性進行了確定。
操作說明:本裝置利用杠桿原理,通過改變鋼絲繩運動方向,從而達到對電纜溝蓋板吊放的目的。
整體調試模擬驗證現場:(1)為裝置就位于蓋板上方,操作桿2在裝置內側位置,鋼絲繩3、夾鉗6 下垂,夾鉗6 下端的鉗指兩兩相對,卡住電纜溝蓋板。(2)為裝置操作后的狀態。操作桿2 由2′的位置移動到豎直的位置,其拐臂末端由a′位置移動到位置a,與其相連的鋼絲繩通過滑輪移動,帶動夾鉗向上移動,將蓋板提起。安放蓋板的過程與此相反。
該裝置研制成功后,2018年10月20日至12月05日小組成員針對110kV 江溝變電站、35kV 大石橋變電站、35kV 黃莊變電站室內室外設備區的電纜溝蓋板進行現場起吊檢驗,做出時間統計表。
經多次試驗結果表明,新型起吊器安放一塊電纜溝蓋板平均用時僅需2.64 分鐘,最大起吊重量大于200 公斤,完全符合要求;降低了電纜溝蓋板的損壞率,相應節省了更換破損蓋板的開支,同時提高了工作現場作業的效率,降低了人身傷害的風險。達到了預期標。
本次實踐活動,解決了變電站施工現場電纜溝蓋板起吊安放工作時間長的問題,不但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保障了工作現場的安全性,省時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杜絕了此項工作中出現的人員受傷害的安全隱患。
創新了電纜溝蓋板起吊的現場管理方式,通過該裝置的使用,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確保了作業人員作業時的人身安全,進一步提高了作業的安全性。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小組成員運用質量管理的方法,遵循“PDCA 循環法”開展活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活動中,小組成員的創新意識和質量管理意識得到進一步增強,團隊意識和凝聚力也得到進一步提高。
為了鞏固成果小組編寫了《人力杠桿式電纜溝蓋板起吊裝置的操作作業指導書》,12月份被縣局批準,并納入了局標準化體系。
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將以往起吊,安放電纜溝蓋板的時間從活動前的每塊用時8 分鐘以上縮短為每塊3 分鐘以下,效果非常明顯,而且徹底杜絕了因起吊安放電纜溝蓋板所導致人員受傷的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