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飛
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的態勢下,跨境電商成為全球貿易的重頭戲。今年上半年,全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清單達2.2億份,貨值456.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9%和24.3%,遠遠高于同期全國貨物貿易進口1.4%的增幅。海淘成為國民購物消費新選擇,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熱衷于通過跨境電商購買商品。
根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19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平臺研究報告》,跨境電商交易規模2019年有望增至10.8萬億元,踏入十萬億市場。其中,網易考拉、天貓國際、海囤全球在2019上半年分別占據了27.7%、25.1%和13.3%的市場份額,頭部跨境電商平臺依靠完善的供應鏈物流體系構建以接入更多品牌商,市場優勢進一步擴大。

這是一個無法阻擋的趨勢,2018年中國海淘用戶規模已經超過了1億人。阿里公關部經理任雪向《中國儲運》雜志記者表示,海外留學、海外旅游、海外文化輸入為中國的海淘市場創造了文化環境,用戶對高品質的跨境電商需求逐漸增加。因此,用戶規模持續擴大。
從全球來看,趨勢同樣如此,2018年,全球B2C跨境電商交易額突破6500億美元,同比去年增長27.5%,預計2019年全球B2C跨境電商交易額將突破8000億美元。亞馬遜和全球速賣通成為跨境購物的兩大首選。調查顯示24%的消費者選擇了亞馬遜,16%的消費者選擇了阿里巴巴旗下的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14%的消費者選擇了eBay,10%的消費者選擇了Lazada。
實際上,國內的海淘電商也功不可沒,京東、沃爾瑪、蘇寧等跨境電商都對市場展開了瘋狂的攻勢。尤其是今年,跨境電商陷入了瘋狂的價格混戰。
8月18日,蘇寧啟動了“818發燒購物節”活動。這一波促銷,蘇寧號稱融合線上線下、全場景零售。蘇寧旗下跨境電商平臺蘇寧海外購也打出了“定金最高1元可抵300元”的口號,瘋狂程度堪比2014年~2015年跨境電商市場的價格大戰。
彼時,跨境電商正在風口之上,在政策環境、支付環境、技術水平都位于窗口期的時候,創業者前赴后繼地涌入,他們在短短的兩年里創造出主要跨境電商平臺平均增長率在40%左右,跨境零售增長率達到40%~50%的成績,但也在短短兩年的時間里前赴后繼的“死亡”,根據IT桔子數據顯示,2008年~2019年共計有42家跨境電商平臺已明確被關閉。
伴隨著跨境電商行業快速發展,假貨、維權困難、捆綁搭售、大數據殺熟等亂象不斷滋生。在最近的8月7日,深圳海關所屬深圳灣海關此前在貨運渠道截獲涉及印有“ROLEX”“PATEKPHILIPPE”“LOUISVUITTON”等 46個國際知名品牌商標的164種貨物,共計4003件“名牌”商品涉嫌侵權。這些貨物均是通過跨境電商方式進入國內,相較以往海關查獲的侵權貨物,這次查獲的涉嫌侵權品牌眾多,且“仿真”程度非常高,部分貨物甚至附有完整的假冒“證書”“發票”“POS機刷卡單”等。
這些亂象也引起了有關監管部門的關注。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電子商務法》,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這是我國電商領域首部綜合性法律。電商法從電子商務經營者、電子商務合同問題、爭端解決等問題出發,涉及了電商納稅、營業執照及交易規范等多方面內容,進一步加強對跨境電商市場的規范,《電商法》約束和規范了電子商務市場,提升市場整體品質,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同時也鼓勵并支持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推動整個電商行業積極發展。
2018年,我國又連續發布了《關于完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關于調整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清單的公告》以及《關于完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監管有關工作的通知》。
市場的監管是行業良性循環的開始,據悉,網易考拉、天貓國際等跨境電商平紛紛開設線下體驗店,將渠道從線上發展到線下,開啟“線上+線下”全渠道模式。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這種模式能夠將線上產品信息與線下用戶體驗相結合,拉近與用戶之間的距離,提高用戶互動頻率,促進用戶購買,并提升品牌知名度。
在出口方面:當前絕大部分的跨境B2B企業都存在企業品牌建設不足的問題,仍然扮演的是國際品牌代工廠的角色。但跨境B2B品牌建設之路即將開啟,越來越多的B2B平臺及平臺上的企業都開始注重品牌化建設,通過品牌溢價來提升公司產品及整體的價值。其次,從2018年開始,出口跨境電商領域就出現了跨境電商企業紛紛開始自建獨立站,通過獨立站的方式把產品及服務賣給消費者。主要原因在于平臺因涌入大量賣家導致競爭激烈,賣家需要尋找新的增長渠道,再者是營銷自動化升級帶來的趨勢。另外,品牌化步伐加快中國產品向全球品牌邁進。近年來,品牌商出海正成為出口電商的一道風景線,各大傳統外貿企業加快品牌化建設的步伐。加之各大跨境電商平臺也傾力打造及孵化更多的出海品牌企業,企業通過互聯網打造品牌化的道路迎來發展黃金期。
在進口方面:在經歷了幾個季度資本市場的冷遇以后,跨境電商領域在今年二季度得到了較多的融資,有多個跨境電商平臺成功獲投。例如KK館獲得經緯中國等機構7000萬元投資,寶媽環球購獲得九宜城的千萬級投資。其次,跨境電商紛紛開啟線下模式。今年以來,進口跨境電商紛紛在線下開實體店,網易考拉首家線下實體店“海淘爆品店”在杭州開業,并接連在寧波、鄭州等地紛紛“落地開花”,搶占新零售、新消費風口下的“頭口水”。天貓國際線下店也在杭州營業。另外,渠道也在下沉。進口跨境電商的用戶目前大部分在一二線城市,在農村消費升級和新零售的大背景下,電商平臺未來將逐步下沉到三五線城市。
不管怎么說,跨境電商方興未艾,除了當前的天貓國際、網易考拉等電商風生水起之外,未來是否會半路殺出更大的黑馬,也或許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