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飛
包裹要從國內寄到國外,或者從國外往國內寄,快遞是必不可少少的。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國內快遞巨頭企業也紛紛開始了國際化的道路。
近日,圓通速遞國際發布中期業績,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今年前6個月,公司實現收益18億港元。根據披露,這些收益主要源自空運及海運分部。其中空運貨運代理業務仍為其最大的業務分部,占報告期內總收益約58.6%。
圓通的數據雖然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是成績還是非常不錯的。從中也可以看到圓通的集團戰略——圓通的國際快遞及包裹服務(主要包括跨境小包裹付運業務)將作為一個機遇來大力發展。圓通內部人士表示,圓通速遞國際已打造了跨境物流全鏈路服務,并與18家位于17個國家的郵政公司或快遞公司達成戰略合作。
圓通的國際化業務在快遞市場并非孤例。2019年8月13日,順豐宣布,聯合Flexport推出端到端的國際海運服務,共同助力中國企業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雙方將充分發揮彼此優勢,通過科技手段推動創新,拓展跨境B2B業務能力,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
此次聯合海運產品覆蓋范圍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運往至美國全境和歐洲主要港口。通過順豐專業的銷售團隊,以及Flexport科技平臺,穩定的艙位保障和專業的清關能力,不僅能幫助工廠型/跨境電商型的客戶從訂艙操作到目的地清關、派送省心無憂,更能通過科技化的自動平臺,幫助客戶尋找優勢出口線路,使得全球供應鏈更透明、高效、敏捷。據了解,順豐致力于為國內外制造企業、貿易企業、跨境電商以及消費者,提供便捷可靠國際快遞與物流解決方案。
據了解,順豐國際快遞服務已經可以覆蓋全球62個國家和地區,同時結合國際空運、國際海運、國際方案+等多樣化的進出口物流服務,幫助中國商品“走出去”,將海外商品“引進來”。
順豐的國際化步伐很顯然比圓通要快了不少,7月30日,位于深圳機場附近的順豐國際轉運中心近日正式啟用。據悉,順豐轉運中心位于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是一個全新場站。與普通快件中心相比,硬件配置得到全面提升,快件通關更加高效。
同時,在深圳海關的指導下,該中心設置進出口快件分揀區、海關查驗區、海關監控區等5大工作區域,區域間實施物理圍網隔離、定向流轉、不可逆作業,確保中心運轉高效。建設2條進口全自動分揀線和1條出口快件分揀線,運轉速度達6秒/件,輕包件分揀精度達98%,后期將逐步優化至99.9%。
另外,深圳海關與順豐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伙伴框架協議,一方面建立進出口風險防控系統,通過申報信息線上采集、關鍵申報字段智能校驗、違法禁寄物品提前預警,快件全鏈條動態監控,實現來源可溯、去向可追。海關風險防控參數作用于順豐國際轉運中心,形成“事前收集、事中驗證、事后評估”的閉合數據監控,真正實現海關監管的“前伸后移”。
今年上半年,順豐還陸續開通了包括“成都-仁川”“深圳-印度金奈”在內的多條國際航線。同期順豐航空引進了5架全貨機,使其全貨機機隊規模擴充至55架。7月24日,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曾官方發布公告稱,進軍國際空運/海運貨運市場,并首先向市場提供從香港/澳門/中國內地啟運至美國的海運(整箱)和空運(200公斤起)服務。此舉被業內認為是順豐入局國際海運市場的重要信號。
順豐創始人王衛也曾公開表示:“順豐未來將致力于提供綜合物流服務,所對標的不僅是4000億傳統快件配送市場,而且還有12萬億元的大物流市場。”

作為四大快遞巨頭之一的申通也不甘落后,董事長陳德軍在年初的時候就表示,今年將投入更多的時間和資金發力海外業務,重點圍繞打造全球口岸事業部、空運干線事業部、全球運行中心、直營加盟模式、IT事業部、全球市場營銷管理中心、全球倉儲事業部等方面苦下功夫,通過體制機制變革,全面開啟申通國際發展的新局面。7月份,申通先后開通了申通國際伯明翰、紐約、洛杉磯倉配分撥中心,申通國際從單一的包裹進出口服務業務升級為全球倉配綜合服務業務體系。
另外,百世集團也并非默默無聞,截至今年3月底,百世國際已在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繼在美國、加拿大、歐洲、澳大利亞、韓國、日本等多地進行布局后,百世快遞在泰國大曼谷地區也已起網運營,開始進軍東南亞地區。京東物流正在致力于搭建全球智能供應鏈基礎網絡(GSSC),中通、圓通也在頻繁布局國際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京東和菜鳥這兩大電商巨頭分別開展的全球智能供應鏈基礎網絡(GSSC)和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是推動快遞國際化的重要催化劑。以菜鳥為例,今年上半年,菜鳥開通多條中歐班列跨境電商專線,并與其他國家郵政公司進行戰略合作。目前,菜鳥搭建的物流網絡已經吸引全球3000多家物流企業參與其中。
雖然跨境電商發展如火如荼,但是快遞公司想要出海遠洋,似乎并沒有那么一帆風順,圓通快遞上半年的國際業務收益同比減少了7.6%,圓通稱是因為市場對物流及貨運代理服務的需求繼過去連續數年持續上升后有所下降。而需求下降是由于中國與美國之間的貿易戰及全球宏觀經濟不明朗因素所致。
實際上,除了外部因素,快遞公司自己所遇到的阻礙也不少,比如在成本管控、政策法規以及文化和營商環境差異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的現實難題。同時,企業在海外還面臨來自DHL、UPS等國際物流企業的競爭。和這些深耕多年的行業巨頭相比,國內快遞企業在海外服務網絡和空運運力上都不占據優勢,快遞企業國際市場擴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