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昕
文言文作為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一直用它含蓄凝練、深邃悠遠的語言影響著高中學子們,語文教師應結合文言文內容,尋找有利的途徑來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以意境之美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高中文言文中,古詩詞的比重比較大,教師應引導學生進入古詩詞的意境當中,可以提出以下問題:①這首詩是作者在什么樣的情境下寫出的,同時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②這首詩具有怎樣的意境特點?③作者運用什么樣的手法描繪意境,作用是什么?④分析意境在古詩詞中表達的內涵。這樣一來,學生的思路自然而然與古詩詞的主旨相關聯,從而清楚地確定古詩詞的主題。
以《孔雀東南飛》為例,教師提出問題:《孔雀東南飛》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它渲染的是華麗的意境還是充滿悲傷的意境?學生帶著問題閱讀。然后,在詩詞賞析過程中,教師可以促使學生自主思考,劉蘭芝善良美麗的性格在封建的社會環境中面對的問題是什么,折射出當時人們擁有怎樣的內心世界等。詩結尾的句子具有深化意境的作用,通過這個意境學生了解到了劉蘭芝和焦仲卿感情的深厚,使得原本悲涼的氣氛得到了深一層的渲染。
二、以層次深度培養學生的鑒賞水平
作為學科之母的語文,本身就是具備一定文化屬性的,高中學生在文言文的長期學習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能夠提升自我的審美和鑒賞能力。文言文都有它獨特的層次結構,教師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就要幫助學生梳理層次結構,體會作者表達的意思,逐漸提高學生的文言文的賞析能力。我們以《蒹葭》為例,“白露為霜”給讀者傳達出的是“深秋的環境下天才破曉,而蘆葦葉片上還留著那夜晚露珠凝成的霜花,就是在一個如此深秋的拂曉,墨客來到河邊,只為追尋那思慕的人兒,而出現在墨客眼前的,卻只是一片茫茫的蘆葦蕩,意境呈現出的寂寞與冷落,墨客苦苦期盼的人兒又在哪里呢?然而墨客只知,人兒在河水的另外一邊?!痹娙嗽诮涍^一番辛勞的尋求之后,仿佛伊人就在那河水的中央,與此同時,周圍流淌著波光,依舊讓人無法接近。
教師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重視學生最終的成績,更應該注重的是學生在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中獲得了怎樣的情感體驗,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內容進行一步一步的完善,與此同時,教師在授課時,要與作者的獨特懷感相融,與書本的審美觀念對應,從而起到影響學生積極學習古詩詞態度的目的。高中古詩詞教學就是不斷引導學生用不同層次的眼光和視角去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所在,真正使學生學會去鑒賞和評價一段詩歌內容,最終使得學生的個人情操得到極致的發展,得到心靈上的塑造。
三、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
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語文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語文教學,它的本質就是怎樣幫助學生實現對漢語言文學作品的深入理解,繼而開展相關的閱讀,甚至寫作等大項目。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一直是語文學科教學的核心部分。
舉例來說,在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通過背誦來促使學生依靠自己的力量達到消化閱讀到的知識和內容的目的。納蘭性德的《長相思·山一程》寫道:“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痹趯W習納蘭性德的這首古詩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假裝進入這首詞的環境下,激勵學生獨立進行下一步的創作,如果學生作為女主人公,又該做出什么樣的選擇。如此,不僅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也能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學生的文字運用能力將得到極大的改善,也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四、改善學生的認知態度
民族文化作為一個民族的靈魂,代表著一個民族的內在發展力和驅動力。從古至今,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涉及到的內容十分豐富,因而在短時間內無法探究得出有效的結論。大部分高中生認為語文只是象征性的學科,在學習語文時沒有樹立一個端正的態度。語文作為中華文化的代表性學科,學生應該用心學習,在自己的心中自主養成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從而提高學生自身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幫助教師提高文言文閱讀教學效果。高中語文教師轉變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認知態度是非常必要的,學生能夠從中認識到自己所負擔的責任和未來的使命。
在李清照的《點絳唇》中,“倚梅回首,卻把青梅嗅”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了作者少女時代內心的激動和慌亂;而《聲聲慢》中的“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又表現出了作者面對國破家亡內心的無限傷感;而在《夏日絕句》中,“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又表現出了李清照如男兒般的氣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知識進行對應性的串聯,讓學生感受到文言文閱讀的魅力,逐步改善學生的認知態度,學生最終能夠對文言文有深入的理解。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下的文言文閱讀教學中,高中語文教師只有對學生進行不斷的指引,才能夠提升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動力。
作者單位:湖南省隆回縣第六中學(42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