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鳳
摘 要:繭絲綢產業是一個傳統、創新、時尚的產業。經歷40多年的改革開放,基本實現了由計劃引導向市場引導的過程,產業規模顯著增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產品結構、市場結構和企業結構不斷優化。但是同現代化產業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目前,繭絲綢行業面臨增長乏力,大批繭絲綢企業出現虧損的困境,如何著力當前,尋找繭絲綢行業的下一個增長點,是每一個繭絲綢從業者和研究者共同該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繭絲綢;“一帶一路”;供應鏈金融;智能物流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2.002
0 引言
繭絲原料產品位于繭絲綢產業鏈的前端,從古至今,一直是我國為數不多的能在世界上占主導地位的行業,我國蠶繭和生絲產量均占世界總產量的70%左右,生絲出口量占國際市場貿易量的80%左右。但隨著中國從小農經濟轉型為產業經濟過程中,繭絲綢似乎在大眾眼中淡出,政府、企業和個人的不重視,也使得繭絲綢的業務在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進程中并沒有得到很大的改善,小、亂、雜的行業現狀在當今的發展格局中顯得格外扎眼。
目前,隨著國家提出振興西部經濟,以及大力推崇“一帶一路”的建設,促使 “東桑西移”的產業布局的調整,原本在得天獨厚的浙江沿海地帶為桑養蠶和繅絲的重要地區,逐步失去了已有的光環。陸續出現繭絲經營企業的關閉新建及兼并重組,繅絲企業數量越來越少。如何改善繭絲綢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帶動中西部繭絲企業構建繭絲綢產業供應鏈,使繭絲綢經濟助推“一帶一路”的發展,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
1 繭絲綢的發展現狀
中國作為生絲的出口大國,近幾年的中國繭絲綢業務發展并不是特別理想,特別是美國的貿易霸凌引發的,貿易戰使得世界經濟跌入險境,中國的繭絲綢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2018年1-11月絲綢工業經濟指標的數據顯示(表1、表2、表3、表4),繭絲綢的發展還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通過表1可知,目前紡織企業是處于整體的虧損狀態,全國紡織企業的虧損率達到了154%,絲絹紡織業及精加工企業的虧損率為1814%,繅絲加工企業的虧損率也高達1873%,絹紡和絲織加工企業的虧損率為1636%,絲印染精加工企業的虧損率居然高達2424%??梢哉f,從事繭絲綢業務的1/3企業都處于虧損狀態,繭絲綢的市場不容樂觀。
通過表1、2可知,涉及繭絲綢業務的各項成本逐年遞增,而利潤總額卻在多個環節出現了遞減或者微增長。全國紡織工業總體水平的利潤同比增長在一百萬的數量級之上,為1835502萬,絲絹紡織業及精加工企業、絹紡和絲織加工的利潤同比增長分別為15502元、24733元,而繅絲加工企業和絲印染精加工企業的利潤卻出現了負增長,分別為-5604元、-3628元。整個繭絲綢的原料端和生產端的利潤都出現了微增長,甚至負增長,而全國絲綢工業卻出現了較大增長,說明在繭絲綢的銷售端和業務端出現了較好的態勢,而這種發展結構是極其不穩定和不健康的,亟需轉型升級,為繭絲綢的業務帶來新的增長點。
通過表3、4可知,從事繭絲綢業務的相關企業存在嚴重的虧損現象,各個企業的存貨在逐年遞減,負債也在逐漸遞增。蠶絲生產長期處于粗放式經營狀態、繅絲質量不穩定有待完善、生產模式不能適應現代化需求。機械化以及智能化水平還很低,普遍存在運營成本高等等問題。
目前,繭絲綢經營企業的整體運行比較脆弱,一方面,由于上游面對的是數量眾多的栽桑養蠶的農戶,企業難以在生產效率和收購價格優勢上獲得突破;另外,由于技術、市場、渠道、資金等壁壘,繭絲經營企業也很難向下游深加工領域獲得突破。這就造成了繭絲綢企業在獲利方面能力薄弱,致使眾多企業難以承受因管理成本、人工成本帶來的高額支出,而出現虧損,甚至倒閉。
2 繭絲綢的發展趨勢分析
從供應鏈方面,我們要著力解決產能和價格的波動給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帶來的沖擊?,F代供應鏈在發揚傳統方式下的比較優勢基礎上,為企業開辟了一系列新優勢,從降本、引流、提質、賦能、增效等角度的謀篇布局,同時提升企業面向價格變化、供求變化、突發性變化的敏捷反應機制。在未來,通過構建繭絲綢產業供應鏈,提供繭絲企業供應鏈一體化的服務,包括采購、銷售、融資、倉儲物流等服務,推動繭絲綢的健康、穩步發展。
中國繭絲綢市場所處環境的變化,要求繭絲綢業務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繭絲綢業務的轉型升級主要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以大平臺為主,實現上下游聯動。
繭絲綢的原料供給商還是以中小微企業、甚至是農戶為主,未來則必須以交易平臺為核心,形成“一平臺多參與者”的模式,實現上下游聯動,構建集原料采購、融資支持、成品銷售、倉儲物流、信息匯集、戰略儲備為一體的供應鏈閉環,把“電子交易、在線金融、倉儲物流、協同商務、信息門戶”五大業務板塊向縱深推進,形成穩定的業務體系和大數據信息系統,增強對蠶繭、生絲原料產品的滲透能力和對絲綢企業的凝聚力,探索帶動繭絲企業發展的新模式。
(2)供應鏈融資覆蓋全鏈,實現融資無壓力。
由于絲綢企業數量較多,規模較小的特征,企業資金緊缺,經常會遇到上游客戶由于貨物沒有及時銷售而占用大量資金,導致生產、貿易無法再循環;下游客戶接受大額訂單,但沒有足夠資金采購所需原材料,導致業務流失、生產不能繼續周轉的情況。
同時,絲綢企業也難以以固定資產抵押等從傳統金融機構獲取貸款,另外,繭絲綢企業原料、產品的庫存較多,也較分散,由于銀行缺乏對產品的評估、監管、風控及變現的專業能力,繭絲綢企業向銀行的融資顯得十分困難,因此,絲綢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從上文現狀分析也可知,蠶繭絲綢相關企業大多面臨虧損,往往是因為資金壓力帶來的虧損,為了解決資金帶來的壓力,推動繭絲綢的健康良性發展,繭絲綢供應鏈融資就顯得格外重要。
繭絲綢產業的供應鏈金融的融資支持可以對繭絲綢行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中參與采購及銷售原料性產品的中小微企業提供商品交易下應收應付及存貨融資服務,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主要與銀行合作開展的供應鏈融資業務和融資租賃業務。
(3)借力智能物流,升級繭絲綢供應鏈。
傳統行業,物流費用一直是企業的大頭,繭絲綢行業也不例外。日本西澤修先生1970年提出的“第三利潤源”理論,指出物流是企業生產運作降低成本的第三個來源。于是,被中國引進國內之后,很多企業開始試圖從物流環節優化以降低成本。英國供應鏈管理專家馬丁·克里斯托弗(Martin Christopher)在1992年指出:“21世紀的競爭不再是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和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繭絲綢的發展一定要放在繭絲綢供應鏈的高度來規劃,才能使繭絲綢行業有足夠的競爭優勢。繭絲綢供應鏈一般涉及上游的蠶繭收、烘以及繅絲加工,進一步深加工成為織綢,然后通過生產制造為服裝,最后通過出口或內銷進行銷售。其中,每一個環節都涉及物流。目前,繭絲綢供應鏈的物流水平還比較傳統粗放,運輸、倉儲等物流成本高居不下。
通過運用物流技術,升級繭絲綢供應鏈,可以降低繭絲綢企業的成本,提高利潤。比如TMS系統可以實現對途中貨物進行實時的可視化監控;智能倉儲技術可以對提升繭絲綢的倉儲效率,減少原料和產成品的損耗,降低庫存成本;條碼技術可以對繭絲綢原料進行溯源追蹤,實現質量全鏈控。
我們繭絲綢產業要加快規?;?、集約化水平,同時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的問題,提高市場抗風險能力,著力推進產業品質與品牌建設,推動結構調整、品牌推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3 結論與展望
繭絲綢產業是一個傳統、創新、時尚的產業。經歷40多年的改革開放,基本實現了由計劃引導向市場引導的過程,產業規模顯著增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產品結構、市場結構和企業結構不斷優化。但是繭絲綢產業同現代化產業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特別是抗風險能力不強,市場產能一有風吹草動,價格一有波動,企業的薄弱環節就充分暴露出來,其中,更暴露出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于是,我們需要從本質上、機制上去解決問題。不僅需要政府從上至下的改革推新,也需要企業從下著力,建立大型交易平臺,實現上下游聯動,提供有力的供應鏈金融保障機制,同時加強繭絲綢供應鏈的布局,將會是繭絲綢下一個發展的著力點。
參考文獻
[1]劉惠林.中國改革開放40年物流發展體系研究[J].物流科技,2018,41(07):100102+124.
[2]Christopher,Martin.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Financial Times/Pitman,1998: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