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蕙君
前一段時間,全國持續高溫,酷暑難耐的人們想盡了辦法“避暑”,“火爐”重慶更是興起冰屋里穿著涼鞋披著棉襖吃火鍋,“冰火兩重天”的滋味讓很多人大呼過癮。沈陽健康管理學會執行會長周軍對此特別提醒:養生最重要的就是順天時。
養生最重順四時而適寒暑
有研究說,人類的天然壽命應有100歲,據傳上古之人年過百歲而動作不衰。中醫的養生之道,講究天人合一。怎么合?人要順天行道。“天”就是大自然,“道”就是規律。也就是人要順從大自然的規律行事養生。
《內經靈樞、本神篇》里所說:“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視,活的意思;長生久視,是延長生命,不易衰老的意思。為何能延長生命呢?是因為“僻邪不至”,邪,指不正之氣,僻邪不至,是說病邪不能侵襲。而病邪不能侵襲的關鍵又在于“順四時而適寒暑”,這是中醫養生學里的一條極其重要的原則,也可以說是長壽的法寶。
秋季陽氣下降要養“收”
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經過炎夏的消耗,再被秋老虎咬一口,身體進入了一個脆弱期。而干燥的秋天,又加劇了身體的損耗,舊病復發,新病上門。如何才能預防未病、治愈舊疾?順應天時也!
周軍表示,秋季陽氣下降,人的抗病能力也有所下降,這個時候一定要護住自己的神志,不要讓陽氣外泄,避免外邪侵入。秋天晝夜溫差大,中午還是艷陽高照,早晚又會涼氣襲人,這樣的季節最容易感冒、受風,因此這個時候要保護住肺氣。
秋季要養“收”,如果肺臟養護得不好,就容易影響下一個季節——冬季,導致冬天容易患上一種叫“飧泄”的病,也就是吃進去的東西是完好的,但就是不消化。不消化之后就容易發生泄病,使人適應冬天潛藏的能力降低了。
天人合一要從“和”字出發
《黃帝內經》中講養生的總原則就是“法于陰陽,和于術數”,其實,就歸結為一個“和”字。周軍表示,要做到天人合一,就要從“和”字出發,除了和諧自然外,還要心平氣和,神形相和。
“病由心生”,其實,現代人生病大部分都源自于心,心理平衡占了健康因素的50%。生活學習壓力,導致現代人總是處于煩躁不安、焦慮的心境之中。當我們的情緒長期處于這種狀態,身體就會出現病態。無論是三高,還是癌癥,絕大部分都是心理情緒的堆積。此外,中醫養生講究有形和無形相結合,只有形與神俱,才是真正的效法陰陽、天人合一。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常常形神相離。比如吃飯,現在人吃飯要么看電視、玩手機,要么就談天說地,雖然看似在吃飯,但我們的神思早已不在吃飯這件小事兒上。周軍最后表示,其實養生并不是一件難事兒,只要順乎天道,真正的養生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