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月琴
摘 要:2018年對文化產業來說是不平常的一年:新生的幾檔偶像“養成”類節目在社會上引起了大眾的廣泛關注,成為全民討論的熱點話題。因此,2018年也被業內人士稱為“偶像元年”。新興偶像經濟對社會各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對以90后為主的年輕群體尤為明顯。大學生作為90后群體的代表,因此研究新興偶像經濟在大學生中的影響力具有極大的意義。基于市場調查的基本方法,對450名大學生做了相關調查,深入了解新興偶像經濟對大學生的影響,對指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偶像,平衡學習和娛樂生活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偶像經濟;偶像消費;交叉分析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2.032
1 緒論
2018年是選秀元年,眾多偶像“養成”類節目異軍突起,形式多樣,內容多變的多檔偶像選秀節目的播出帶來了一種新的偶像發展模式。節目短時間內積聚的影響力堪稱“現象級”,而這一切爆款的背后,都離不開制造巨大流量的推手——粉絲,這批天然生長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最活躍,最個性,最年輕”的粉絲們,是當下多數娛樂內容變現的核心。打榜,應援,瘋狂打call等粉圈文化密碼正在制造破壁流行,其中,90、00后大學生是這場熱潮中的主力軍。微博數據顯示,在粉絲群體中,20-29歲的人群占71.2%。
本次研究以問卷調查的形式獲取所需數據,了解大學生群體對新興偶像經濟的認知情況,依據數據分析得出的結論提出對大學生群體合理追星以及偶像經濟未來發展的建議,旨在引導年輕人正確認識偶像效應和粉絲經濟,希望追星行為帶給當代青年帶來更多積極影響,幫助年輕群體合理的為“愛豆”打call。
2 調查概述
2.1 問卷設計
本次調查在查閱文獻資料設計初步問卷的基礎上,從三個方面設計問卷,主要包括對新興偶像經濟的認知情況,在偶像消費方面的具體情況以及對偶像消費的看法。然后通過網絡發放問卷得到預調查數據,判斷問卷設計合理性,對問卷相關內容進行調整修改,形成最終問卷。
2.2 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非隨機抽樣,為了讓樣本更具代表性,在非隨機抽樣中選取了配額抽樣。為了避免性別比例失調對后續數據分析帶來的誤差,使結論有失偏頗,以調查對象男女比例為1∶1的原則進行配額設計。調查方法上,主要采用文獻法、深層訪談法、統計綜合評價、個案研究法等多種研究方法,注重對大學生群體的調研,了解他們對新興偶像經濟的認知情況及消費情況。
本次調查在發放網絡問卷的同時,也進行了大量的線下街頭攔截式訪問,通過一對一溝通交流,向一些被訪者解釋細心問卷中可能會出現疑問的問題,得到真實可靠的數據,并通過面訪過程中的交談更加深入了解大眾對偶像經濟的態度和看法。
同時,在調查過程中,我們進行就嚴格的事前,事中及事后數據控制,確保數據準確可靠,為后續分析和研究打下基礎。
2.3 問卷情況
問卷信息達到85%以上為有效問卷。線下調查中紙質問卷實際印發230份,線上調查通過采用配額抽樣發放問卷220份,實際共回收444份有效問卷,確定本次調查的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8.67%。通過信度和效度分析得出本次調查問卷設計合格。
3 數據分析
3.1 對新興偶像“養成”類節目認知調查
通過問卷的數據分析結果,可以清楚的看到超過60%的大學生關注過偶像選秀類節目,其中近一半女性受訪者對于新興偶像“養成”類節目有所關注,女性更愿意花費時間關注娛樂類節目,大學生群體對偶像選秀類節目關注度較高。從關注渠道來看,微博及手機視頻軟件是最主要的了解渠道,由此可見,隨著互聯網和自媒體的快速發展,紙媒的宣傳力量已經被新媒體大大削弱。
由上述分析可見,大學生對新興的偶像選秀類節目關注度較高,對偶像經濟也有所了解,其中以女性更為突出。同時,接近一半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有喜愛的偶像,并會持續關注他們,由此可見,偶像經濟在大學生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3.2 偶像消費情況
調查顯示,僅有26%的受訪者有為偶像消費的經歷,同樣的,女性消費者比例也遠高于男性。這其中的原因不難看出,大學生作為尚未經濟獨立的群體,在經濟方面實力較弱,因此在關注偶像時,較少的投入金錢。
3.2.1 偶像消費方向
在偶像經濟盛行的現代社會,文娛產業內的投資方、廠商對于商品化的追星行為坐享其成,各家公司針對粉絲特有的心態打造出一系列周邊產品,甚至形成一條成熟的產業鏈,從中獲取了巨大利潤。正是這樣的現狀,許多商家站在粉絲的角度對其消費偏好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提出相關產品的運營策略,向著滿足粉絲需求的方向發展。在偶像消費方面,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如圖2。
偶像消費方向排名前三的主要為作品消費,代言產品以及明星周邊,并且也是偶像高消費的集中點,粉絲更愿意通過偶像個人作品消費、偶像代言產品、偶像周邊等,與偶像產生共鳴,從心理上拉近與偶像的距離;同時,為了給偶像提供更全面的發展,粉絲開始注重為偶像塑造公益形象,提升知名度。偶像消費的形成帶來了隱性的生產力,因而圍繞追星行為產生的可能成為商品的東西越來越多。
3.2.2 偶像消費原因
在關于偶像消費的原因調查中,由圖3可知情感歸屬(29.34%)和精神共鳴(28.59%)是粉絲進行偶像消費的最主要原因。粉絲們進行偶像消費,實際是在滿足馬洛斯需求層次理論里的我實現的需要,大學生群體雖然已經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但對于心理的需求和自我的延伸依舊是存在的,整體看來他們的消費動機還算是理性的,對于偶像的崇拜消費大多是象征性消費和體驗性消費。因為偶像崇拜情緒的特殊性,粉絲群體在進行崇拜消費時更容易被營銷者引導成為沖動型購買者。
因為偶像崇拜消費是區別于普通消費或世俗消費的存在,它的著重點是對偶像的尊敬模仿、自我心理依托和自我強化正能量,因此在營銷偶像消費品的過程,消費群體的情緒也是不易把握的,能及時把握粉絲偶像的最新情況進行合乎適宜的營銷宣傳是獲得粉絲群體認可的必要條件,同時創造偶像價值營銷也是滿足粉絲群體需求的重要手段。
由于對心理的需求和自我的延伸的需要,追星成為他們生活的一種娛樂消遣方式。在進行過偶像消費的受訪者調查中,通過數據得知,年輕群體在偶像經濟中的消費力較低,絕大部分受訪者能夠控制消費金額在200元以下,偶像消費方向主要集中在作品消費,明星代言及公益應援,且能夠理性消費,不使自己的消費行為過多的受到偶像的影響。
4 建議
4.1 正確認識偶像
偶像是現代娛樂文化產業下最突出和優秀的產品,不能將偶像帶入“神壇”。人無完人,正確認識偶像對大學生群體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一味的追求崇拜只會帶來盲從和迷茫。大學生群體是偶像經濟中的主力軍,作為青年人要主動更多的了解世界,盡量樹立起正確合適的世界觀,價值觀,為自身生活和理想投入更多的精力。
4.2 理性消費,平衡生活
結合自身條件,了解自身的整體經濟狀態和消費能力,找到合適準確的定位,切不可為了一時的欲望和享受,過度超前消費,不能因為偶像消費影響了正常生活。粉絲經濟的本質是販賣夢想,是希望偶像越來越好的夢想,但也需要遠離狂熱,需要理性解藥。
4.3 向偶像學習,做更好的自己
一位優秀的偶像會以身作則,時刻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注意對社會的貢獻以及對粉絲產生積極的影響,號召粉絲或他人為公益事業做貢獻,在社會上傳遞正能量。以偶像為榜樣,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努力向偶像看齊,也許你成不了偶像,但可以成為更優秀的人。
參考文獻
[1]李曼寧.粉絲經濟中的經濟學[J].現代經濟信息,2018,(7).
[2]楊玲.粉絲經濟的三重面相[J].中國青年研究,2015,(11):1216.
[3]秦攀博.大眾偶像崇拜中的社會心理及其疏導[J].理論研究,2016,(02):5660.
[4]葉開.粉絲經濟[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4.
[5]趙倩.近十年中國粉絲文化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大學,20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