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燕萍
摘 要:隨著移動互聯網在我國各個領域的不斷推廣和普及,高等教育領域也迎來了發展的新時代,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移動學習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以高職會計專業核心課程《財務會計實務》教學為例,分別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提出移動學習環境下課程教學改革方法,以期為如何打造高職會計專業課程的“金課”,如何培養合格的會計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提供可行性的參考。
關鍵詞:移動學習;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2.090
2019年2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了“推進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方針政策。而隨著移動互聯網在我國各個領域的不斷推廣和普及,高等教育領域也迎來了發展的新時代,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移動學習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因此,在移動學習環境下,研究如何改革課程教學方法,打造高職的“金課”十分必要。
1 移動學習簡介
移動學習(Mobile Learning)是一種在移動設備幫助下的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生的學習,移動學習所使用的移動計算設備必須能夠有效地呈現學習內容并且提供教師與學習者之間的雙向交流。移動學習在數字化學習的基礎上通過有效結合移動計算技術帶給學習者隨時隨地學習的全新感受。
2 移動學習對會計課程教學的作用
會計專業課程所授知識和技能具有較強的精確性、規則性和實操性,科學合理地采用移動學習來提升教學效果將十分明顯。
2.1 增強趣味性
會計強調數字的精確性,要想學好會計,必須對數字敏感,而成天與數字打交道,難免乏味。這也是某些學生對會計專業學習提不起興趣的主要原因。但是,通過移動學習,將枯燥的會計知識通過互聯網用手機、電腦的方式呈現出來,使學生能隨時隨地、自主選擇、互動交流地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2.2 提高實務操作能力
會計是一門實操性較強的專業,非常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傳統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課堂上手把手地教學,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但面對諸多的學生,這種方式效率較低,難以使大多數學生受益。如果通過移動學習,教師可以將實務操作的視頻上傳網絡平臺,學生通過手機、電腦等移動終端就可以實現線上多次學習,并和老師、同學進行交流溝通,達到使大部分學生學會實務操作技能的目的,解決時間、空間限制和教師不足的客觀問題。
2.3 實時把握課程教學效果
傳統的線下教學,教師如想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往往通過測驗、作業批改、課堂提問等方式來獲得。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教師了解教學效果,但由于種種主客觀原因,信息反饋往往滯后、粗略和不全面。但通過移動學習,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的學生學習數據分析,隨時了解每一個學生的詳細學習情況,解決了上述問題,能做到根據學生掌握情況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和進度,因材施教,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3 移動學習環境下《財務會計實務》課程教學改革
3.1 課前線上互動,初步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接收情況
3.1.1 預習與下達任務
在上課之前,提前2-3天將學習內容上傳到移動學習平臺,根據本次授課內容,形式可以是視頻、課件、文檔和網頁鏈接等。要求學生結合教材進行預習,并下達上課需要檢查的任務,任務的形式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多樣。比如《財務會計實務》課程中“發出存貨計價方法”這一知識點,老師可以先上傳有關學習資料,然后讓學生完成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計算任務,并用語音解釋該任務完成思路和步驟,上傳給老師。
3.1.2 提問與答疑解惑
學生預習的過程中,結合不理解的知識點或技能操作,可以在線上提問,與老師或其他同學交流,尋求解決方法。教師通過與學生互動,可以初步了解學生在預習中容易出現的疑點或難點,為課堂教學順利實施助力。比如《財務會計實務》課程中“發出存貨計價方法”這一知識點,學生假如對各種計價方法對存貨發出成本的影響不理解,就可以在線上與老師或其他同學進行溝通。
3.1.3 完成任務
學生根據教師上傳的學習資料,以及與老師和其他同學線上互動交流的收獲,完成老師下達的任務,并在課前上傳給老師檢查。這樣老師可以了解進一步了解學生預習完成情況。還是比如《財務會計實務》課程中“發出存貨計價方法”這一知識點,學生將任務完成結果上傳給老師之后,老師根據任務完成的思路和步驟是否合理以及計算是否正確,就能大致了解學生預習的質量。
3.2 課中線上線下互動,達到教學目的
3.2.1 學生線下展示,教師點評
可以將學生分組,每組派代表展示預習任務完成的情況,教師根據每組展示情況進行點評,指出其中的優缺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財務會計實務》課程中“發出存貨計價方法”這一知識點,學生展示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計算任務時,教師可以對其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點評,指出該任務有多個完成方法。
3.2.2 教師歸納知識點,師生線上線下互動
在學生展示之后,教師再結合本次課程所要掌握的知識點或技能進行講解和歸納,可以線上通過移動教學平臺上的課堂投票、搶答、主題討論、問卷等形式,進一步強化和提升學生對知識或技能的領悟力,為完成新的更復雜的任務奠定基礎。比如《財務會計實務》課程中“發出存貨計價方法”這一知識點,教師可以采取主題討論、問卷等形式,讓學生暢所欲言,在此基礎之上歸納各種計價方法對存貨發出成本的影響,從而得出會計信息中為什么有“可比性”的質量要求,讓學生做到知識的融會貫通。
3.2.3 教師線上布置新任務,并要求學生完成
為了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可以下達一個新的任務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完成。這個任務一般要比預習中的難度大些,但時間不宜過長,可以讓學生分組完成,鍛煉其團結合作的職業素養。比如《財務會計實務》課程中“發出存貨計價方法”這一知識點,教師可以下達一個這樣的任務——分析判斷通貨膨脹情況下,采用先進先出法會導致企業期末利潤偏高還是偏低。然后通過移動教學平臺讓學生將討論結果上傳,完成任務最快最正確的小組成績最優。
3.3 課后線上互動,查漏補缺,鞏固提升學習成果
3.3.1 鞏固提升
根據課堂新任務完成情況,教師可以在課后進行線上點評,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任務完成情況。同時,針對課上學習情況,學生可以繼續在線上與老師進行交流互動,進一步鞏固提升知識或技能。
3.3.2 完成又一新任務
一般而言,課前任務不能太難,因為還沒系統學習;課中任務完成時間不能太長,因為時間有限;所以課后任務可以彌補這兩個方面的不足,教師可以布置一個綜合性較大的、稍難點的任務讓學生完成,從而檢驗其全面掌握知識的情況。還是比如《財務會計實務》課程中“發出存貨計價方法”這一知識點,教師可以將發出存貨的賬務處理與計算相結合下達任務,要求學生完成。
當然,移動學習也有其不足之處,比如課前和課后完成任務的真實性不易控制,這也需要教師靈活制定成績評定標準,并采取各種措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達到揚長避短的效果。
總之,教師應結合所授課程的特點,充分利用移動學習的長處,在課前、課中和課后對教學進行有效設計和實施,教學效果才能得到保證,才能為培養新時代合格會計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熊蕾.移動學習環境下大學生課堂學習自主性提升[J].中國成人教育,2018,(11).
[2]孫福強.移動學習在現代遠程教育中的應用探析[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02).
[3]孫麗麗,張玉會,王勇,等.基于移動學習模式的慕課課程建設與教學效果評價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