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英
辣椒是一種富含多種微量營養元素的食物,適量食用可以起到增進食欲,促進消化的作用,對人體十分有益。伴隨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辣椒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加,從而對辣椒種植業的辣椒產量提出了更大的考驗。長久以來,辣椒無公害技術就是辣椒種植領域的重點研究內容,為進一步提高辣椒種植水平和產量,文章試圖結合筆者自身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就辣椒無公害種植技術展開研究,希望能借此促進辣椒無公害種植技術獲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1、辣椒選種
辣椒無公害種植技術首要之重就是選種工作。在辣椒種子選取方面一定要進行嚴格的把關,確保選取的種子是優良的。在對辣椒種子正式播種之前還需要進行一系列的處理,避免辣椒種子帶菌入土,從而為辣椒后續的生長埋下病蟲害隱患。通常而言,首先需要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將辣椒種子予以充分的晾曬,晾曬時間大概為3天左右,但具體晾曬時間應結合辣椒種子的實際情況來靈活決定。晾曬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將辣椒種子表面上的病菌一定程度清除掉。然后再將晾曬后的辣椒種子放入清水(溫度18℃左右)予以充分的浸泡,目的是為了將種子中的秕籽給清除掉。待通過浸泡完全清除掉辣椒種子中的秕籽以后,然后需要再次就辣椒種子放進水中再次浸泡4個小時,然后將辣椒種子晾干。最后通過一系列化學制劑對辣椒種子進行處理以后,借助溫水使辣椒種子達到一定潮濕程度,就可以在適宜溫度中予以催芽了。
2、辣椒播種
土質由于會對辣椒幼苗產生較大的影響,所以在播種辣椒之前,應先充分勘測和處理育苗土,確保育苗土中的有害化學物質沒有超過標準,不會對辣椒幼苗產生較大影響。堅決不能將辣椒幼苗種植在有害化學物質超標的育苗土中。如果土壤肥力相對貧瘠,為了改良育苗土的土質,可以適當使用有機肥來進一步增強土壤肥力。通常情況下,含肥量應≤30%。在辣椒幼苗種植過程中,還可以適當借助地膜來減輕結皮形成,使土壤保持適宜的濕度、溫度,使土壤中的肥料更加腐熟。土地被地膜覆蓋后大概需要靜置20天左右時間,就可以進行下步幼苗播種工作了。并注意播種間距(通常30~45cm)、行距(通常50~60cm),具體根據辣椒品種來決定,避免由于播種過近而對辣椒生長產生影響。
3、幼苗管理
待辣椒幼苗發芽以后,為了確保幼苗能夠健康生長,就需要將外部環境控制工作做好。比如為了確保辣椒幼苗能夠在適宜的溫度環境(最佳溫度為15~20℃)中生長,可以考慮為辣椒幼苗搭建大棚,防寒保暖。又如為了防止辣椒幼苗被大風吹倒,有必要對辣椒幼苗采取一些加固措施。當辣椒幼苗長出了2至3片真葉的時候,應注意及時清除幼苗周邊的雜草,防止雜草搶奪辣椒幼苗養分,從而對辣椒幼苗生長造成不良影響。同時,為了預防病蟲害,還可以通過克病靈溶液和甲基托布津來對辣椒幼苗進行殺菌。在整個辣椒幼苗生長期間,都應注意進行適當的澆水和施肥,確保辣椒幼苗能夠始終獲得足夠的水分和充足的營養。
4、幼苗移栽
在進行辣椒幼苗移栽之前,應做好整地施肥工作,使土壤能夠擁有充足的肥力來確保幼苗移栽成功。在移栽辣椒幼苗之后,前5日內最好不要澆水,因為澆水會使得土壤溫度急劇下降,從而導致辣椒幼苗的苗根難以扎入更深層的土壤中。所以倘若移栽的土壤過于干燥,可以在正式移栽前的7日內對土地進行適量澆灌處理,借此來確保土壤的濕潤程度符合辣椒幼苗移栽要求。移栽過程中還應注意使用抗旱發根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使辣椒幼苗能夠將自己的根扎得更深,從而使根系獲得更好的生長,增強辣椒植株對外界不良氣候的抵御能力。
5、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是辣椒無公害種植技術非常重要且關鍵的環節,主要包括光照管理、溫度管理、水肥管理、植株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光照管理:草簾早揭晚蓋,棚面定期清掃保持清潔,充分滿足辣椒植株的光照需求。溫度管理:辣椒幼苗移栽7日之內,白天溫度控制在27℃左右,夜晚控制在18℃左右;辣椒幼苗長出新根之后,白天溫度控制在30℃以下;到了初花期,午前溫度控制在27℃左右。水肥管理:辣椒植株定植以后,直至坐果之前都沒必要刻意澆水,如果緩苗后土壤存在水分不足問題,最好是采用膜下暗灌方式。而施肥方面主要選擇尿素、磷肥。待辣椒植株生長至盛果期,一周澆水1次,一周追肥一次,兩者交替進行。植株管理:盡早摘去門椒以下各葉間發生的葉芽,及時將老、黃、病葉摘除。病蟲害防治:遵循預防為主,治理為輔原則,主要采用物理防治、農業防治,輔以化學防治,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
綜上所述,文章主要從辣椒選種、辣椒播種、幼苗管理、幼苗移栽、田間管理五個方面深入探討分析了辣椒無公害種植技術,希望能夠對我國辣椒無公害種植技術理論研究起到一定補充完善作用,同時對辣椒種植戶的辣椒種植起到一定技術指導,使辣椒無公害種植技術獲得更廣泛的應用,為我國辣椒種植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作出更多、更大貢獻。
(作者單位:112000遼寧省鐵嶺市現代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