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鴿飛 胡艷

基于精準扶貧的政策背景,利用直播、物聯網等技術實現豬的可追溯,提出了一種“直播+金融+扶貧”的養豬新模式,不僅能為廣大養豬戶、養殖場創收脫貧,還能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有質量保證的豬肉,并在直播平臺上享受養豬的樂趣。
一、模式背景
1、養殖助推扶貧工作
全國各地都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和中辦25號、省扶貧辦《關于深入推進重點產業扶貧工作的指導意見》(湘扶辦【2016】70號)等文件精神,推行扶貧攻堅政策,堅持產業扶貧,種、養殖類補貼也在上漲,其中很多地區就把肉牛養殖產業作為重點扶貧產業培育,通過產業的發展壯大,帶動貧困地區增產、貧困百姓增收、提高扶貧效益。但在具體落實上存在諸多困難,比如養殖技術欠缺、自然風險、銷售沒市場、養殖效益無保障、非洲豬瘟等,最終導致貧困戶脫貧工作收效甚微。
2、豬肉消費確保質量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截止2018年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人數約為13.95億人,占世界總人口量的18.82%。豬肉是國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食材。據相關數據統計,在中國豬肉需求量大概每年5500萬噸,占全球一半以上。這個龐大的數字不僅僅代表了市場需求,而當前豬肉的品質以及安全問題是廣大消費者最為關注的,尤其是2018年的非洲豬瘟,讓廣大消費者吃著不放心。如何保證豬肉的質量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3、新興技術提供思路
直播平臺、物聯網、5G、人工智能都是當前較為火熱的技術,在5G的通訊基礎上,運用人工智能的相關技術養豬,通過傳感器等實現互聯互通,在直播平臺上展示豬的整個生產銷售鏈,絕對讓消費者買的放心,吃的安心。類似的例子有2018年初的阿里云與四川特驅集團、德康集團宣布達成合作,全面實現AI養豬;2018年底,京東宣布將推進人工智能養豬的發展,致力于解決傳統養殖業的痛點等。新技術的運用為養豬提供了新思路。
二、“直播+金融+扶貧”養豬新模式的探索
1、模式簡介
“直播+金融+扶貧”養豬新模式以直播技術、物聯網技術、科學養殖技術為核心,形成進線上虛擬養殖,線下科學養殖的新思路。其中線上養殖者主要包括城市白領、退休老年人等,是每頭豬的領養者或者消費者,是豬的虛擬主人,領養小豬后,每天通過電腦或手機APP,便可觀看到自己領養的豬的生長情況,通過電腦或手機APP可以給豬下達喂食、放養、洗澡等指令,這些指令由線下的飼養員或者先進的自動化設備完成。豬的成長成熟階段,玩家可以將虛擬豬進行流通給下一位玩家進行增值或者自給自足,最后養殖場通過物流直達玩家。如果玩家不要,可通過回收虛擬豬,按一定的價值買賣。線上線下的融合是線上的玩家通過實時互動的直播系統、可追溯的物聯網技術等與線下的養殖場或養殖農戶進行互聯互通,基于現實豬和虛擬豬的買賣,流通,打造養豬場豬銷售的新模式。具體項目流程、產品流通模式見圖1-1和1-2。養殖農戶的增收來豬被賣出的增值,還可以有養殖過程總線上玩家的打賞,且在整個過程中,基本上不用承擔飼養豬本,依托平臺他們可以實現快速實現脫貧致富。增收部分見圖1-3。
2、模式關鍵技術說明
本模式主要有五個方面的關鍵技術,一是直播平臺開發技術,二是直播技術,二是物聯網技術,四是豬的養殖技術,五是豬流通的物流技術。
一是直播平臺的開發,需要考慮手機系統、CDN分發網絡、流媒體播放器、防盜鏈機制、在線轉碼幾大模塊,還有信令控制,登錄、權限管理、狀態管理等等,各種應用服務,消息推送,聊天,禮物系統,支付系統,運營支持系統,統計系統等。是比較專業的技術,將會分包給專業的公司來開發。
二是直播技術,首先要解決的是硬件問題,直播設備的安裝與調試,其次是軟件問題,需要開發相應功能的直播APP,具有基本的功能外,還需友好的界面及交互性,直播過程中不卡頓等。
三是物聯網技術,該技術相應較為成熟,通過植入RFID標簽,記錄每頭豬的生長情況,包括豬食材料、防疫藥品、成長的環境及平時的活動等,使得玩家能通過識別二維碼了解自己領養的豬的具體情況。
四是豬的養殖技術,在線上與線下融合養豬的情況下,玩家也許不會養,需要線下的專業人員進行指導或提供咨詢,線下的養殖者也不可能僅僅只按照玩家的指令來操作,需要科學的養殖技術。同時借助一些相應的自動化設備,如全自動豬場飼喂系統、自動分離器等完成指令的下達。
五是銷售豬時的物流技術,這塊主要是考慮如何進行冷鏈運輸,可通過合作社等方式進行集中收集再通知專業冷鏈運輸公司進行運輸。
(作者單位:410131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