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勝強 易飛
為適應現代化農業生產的需要,在水稻種植期間使用農藥是不可避免的,但農藥殘留等問題,始終會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同時一些農藥使用過度的情況也會對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造成破壞。我國作為農業大國,糧食生產的安全問題關系到國民的基本生活質量。對水稻種植的病蟲害防治固然重要,但選擇綠色防控技術也是形勢所趨,從根本上生提升水稻種植質量,是應用綠色防控技術的基本目標。
1、規模化種植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相關內容
(1)綠色防控技術的相關內容概述
水稻作為重要的糧食作物,關于其種植方面的病蟲害防控工作,成為農業生產中備受關注的問題。由于水稻植株在生長過程中,極容易遭到病蟲害問題的影響,在其經營管理過程中,就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治手段,其中綠色防控技術能夠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不同種植區域生長的水稻,其病蟲害發生的規律也有所不同,選擇普通的化學農藥未必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根據水稻植株在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求,可以選擇不同的防治手段:
①在稻種的選擇過程中,應盡量選擇抗病害能力較強的種子,使預防工作能夠從源頭上得以把控。
②在稻種進行播種以后,可以選擇殺蟲燈與稻鴨等綠色防蟲措施,減少農藥的噴灑量。
③可通過培育水稻病蟲的方式,盡量減少農藥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使病蟲害防控能夠通過綠色防控的方式得到合理控制。
(2)綠色防控技術應用現狀簡述
隨著我國農業生產的現代化發展,對水稻植株的病蟲害工作要趨于綠色化,也就是說,要盡可能的降低對自然生態平衡的破壞。在大部分的水稻生產區,生產者仍沿用農藥殺蟲的方式進行防控,不僅對稻田中的水資源造成了污染,還對人類生活的環境產生了嚴重影響,由于人類對農藥的使用情況過度泛濫,且污染現象嚴重,故在實際防治工作中,相關基層部分的管理人員要從基層綠色理念進行培養,引導生產者使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防病蟲治理。就當下的防治工作來看,部分地區已經實現了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為我國的水稻生產安全作出了貢獻。
(3)綠色防控技術防治指標的概述
在水稻的種植過程中,稻曲病、稻瘟病等都是常見的水稻植株病種,對此病種,生產者應根據技術人員擬定的防治方案進行針對性操作,依照水稻生長的不同周期,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如稻瘟病常出現在水稻生長的分蘗期,其表現為急性病斑,且傳染性較高,在生產區域內的影響范圍較廣。為提高防治措施的效果,生產者可在明確防止指標的基礎上,對技術的規范性予以加強,并在水稻的生長分蘗期之前進行適量的生物防控措施,已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2、規模化種植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具體措施
(1)農業方面的防控措施
①生產者應選取抗病性能較好且產量較高的稻種進行種植,在選種工作完成以后,還應結合水稻植株的生長需求,選擇抗病性能良好的雜交型稻種。我國水稻種植技術的發展,使農業生產者認識到雜交型稻種的高產性能,故廣8優165等雜交稻種是較為推進的品種。
②曬種作為稻種種植之前的重要準備工作,應通過定時的翻動,使稻種能夠在晾曬過程中充分接觸陽光,達到紫外線殺菌的作用。這也能夠提高種子的發芽率,使水稻種植產量得以增加。
③在水稻種植以后,如出現病死的稻秧,應及時進行殺菌處理,才能夠避免影響范圍的擴大。
④水稻紋枯病也是水稻種植過程中常見的疾病,對這一疾病的防治要通過農業與生物兩個方面共同進行,才能夠使該疾病的發病率降低。生產者可以同國塊田防治措施進行規劃處理。若已有植株發病,那么可選擇低毒類藥物進行處理,盡量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傷害。
(2)物理方面的防控措施
所謂物理方面的防控措施,生產者可通過燈光捕殺的方法進行驅蟲,其中頻振式殺蟲燈能夠在驅蟲方面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在確定安裝密度以后,生產者可根據殺蟲燈的高度安裝要求,在相應高度與密度位置上有規律的安裝頻振式殺蟲燈,使種植區域內的殺蟲燈形成網絡式的殺蟲要求。如三化螟、稻飛虱等常見害蟲,都可通過此物理方法進行合理的防控,同時還可應用自然界生物鏈的作用進行蟲害控制,如赤眼蜂、青蛙等,利用天敵的優勢進行物理方法的驅蟲工作。
(3)生物方面的農藥防控措施
對于生物方面的農藥防控應用,生產者應注重對流程的規范,與上述兩種防治措施相比,農藥防控措施對病蟲害的防治效果最為明顯,但也最易造成環境污染。由于生物農藥在水稻植株上需要停留一段時間,故對農藥用量的控制十分重要。當下水稻生產中應用較為廣泛的農藥主有甲維鹽與吡蚜酮兩種,在不同的病蟲種類中都能夠起到有效的作用。
①水稻植株在生產的過程中,二化螟與稻縱卷葉螟的蟲害是最為嚴重的,生產者可利用蘇云金桿菌進行生物防治。且這兩類蟲害通常在六月與八月影響較大,生產者可在蟲害來臨之前,通過適量的農藥噴灑進行科學防治。
②在五月、六月左右,是稻飛虱活動范圍較廣的使其,生產者可選用吡蚜酮進行防治工作。而九月份則是卷葉螟的高發時間,通過吡蚜酮與蘇云金桿菌的聯合使用,能夠提高防治效果,并發揮生物防治的有效作用。
③在反復使用農藥的過程中,生產者必須要對農藥的使用量進行合理的控制,才能降低其對生態環境的污染。生產者應秉持著生產品質與生態環境同樣重要的信念,才能使水稻植株在病蟲害方面得以防治的基礎上,更能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
為實現現代化農業生產的環境保護,在水稻植株的生長期間,生產者應加強對病蟲害的綠色防治措施,并通過對各方面技術的不斷研究,使綠色理念更加深入生產過程中。有關農業管理部門也應增加重視程度,使規模化種植水稻的病蟲害綠色防治技術能夠得到大范圍的推廣,為我國綠色農業發展做出貢獻。
(作者單位:438800湖北省團風縣農業科技示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