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遠洋
本文從城市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展開分析,并以此為依據,提出合理布置植物與工程,探索全新的水土保持技術、科學規劃水土保持防治體系、強化監督與管理體系的有效措施,旨在相關的工作人員能夠意識到水土流失的危害,并緊跟時代的發展腳步,探究全新的水土保持技術措施,利用多元化的方式,推動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健康長遠發展目標。
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飛速發展,城市的水土流失是最重要的發展問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水土流失逐漸成為影響生態環境建設的突出問題,不僅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城市景觀產生直接的影響,甚至還會出現淤堵排水管渠道的現象。這種情況會對制約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因此,相關的工作人員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基礎設施的建設,明確水土流失可能造成的危害,利用適當的方式,推動城市生態建設的腳步。
一、城市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
1、污染水源,造成排水管道淤積
就目前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由于水土的大量流失,地表物質與大量的土體進入到水中,不僅會將土地中的農藥殘留物及污染帶入到水體中,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無法問題發生,進而產生水質惡化的現象。其中造成城市水土流失最明顯的危害就是造成了城市排水管網的淤積問題,導致排水功能下降,進而對湖泊水庫的防御力產生直接影響。在我國大多數的一線城市中,像北京、杭州等地,都經常出現城市看海的現象,導致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就與房地產項目的過渡開發有著直接的關系。
2、破壞生態環境,水資源匱乏
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過程中,水資源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在實際的城市建設過程中,就會出現大量地表土層被剝離的現象,城市原有的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另外,由于地表覆蓋面積的不斷增加,地下水的補給與涵養會受到較大的影響,導致自然循環水系統被破壞,呈現出水資源匱乏的現象與問題。
3、加速環境污染,破壞生態環境
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許多大規模的無序化基礎設施建設,會對于周邊的地貌產生破壞,不僅原有的自然景觀逐漸消失,還會出現大量的荒地,受到這種因素的影響,在刮大風的同事,不僅會導致環境質量的下降,還會對城市的形象產生直接影響,不利于城市建設活動的開展。
二、城市水土保持技術措施
1、合理布置植物與工程,探索全新的水土保持技術
就當前城市水土流失的特點與程度進行全面分析,相關的工作人員應當將合理的布置植物與工程作為基本導向,進而將水土保持的實際作用發揮到最大化,還要保持植物措施的生態型與持續性。針對于造成水土流失面積較大、強度較高的建設性區域,相關的工作人員應當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利用排水、沉沙、攔擋等整治方式,利用適當的解決措施,對水土流失現象進行控制。在建筑材料開采場地中,應當設置棄渣場,避免工程廢料的流失現象。另外,施工人員要注意盡量將泥沙控制在開采區的范圍內。最后,在此基礎上,合理的布置綠地措施,注重在實踐的過程中進行探究,選擇適當的樹木與草地,有效擴大城市的綠地面積,相關的工作人員要加大水土保持技術的推廣,并采取針對性較強的研究,進而提升水土保持的科技含量,為后續工作的開展打下穩固基礎。
2、科學規劃水土保持防治體系
在城市的建設過程中,水土保持是避免水土流失災害的根本,要想從根本上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相關的工作人員就要立足于實際情況,開展全面的規劃,并將水土保持的理念貫穿于與城市規劃中。通過展開深入的分析,尋求解決水土流失問題的各種可能性,注重因地適宜,科學化的編制方式措施,進而樹立晚上的水土防止體系,避免生態環境受到破壞與污染,制定以保護環境為長期發展目標的活動行為,與有關部門進行緊密的聯合,還要落實到責任人,保證其能夠明確自身基本職責,還要采取相應的防止措施,形成綜合性的管控模式,使城市規劃能夠取得良好的成效。
3、強化監督與管理體系
在城市建設的水土保持工作中,加強監督與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由于在實行生態建設的過程中,會涉及到廣大群眾與行業的利益,具有周期較長,其復雜的特性,在實際的協調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難度。基于此背景下,就應當由政府主管作為領導人員,并加強林業、水利及環保部門之間的聯系,逐步強化監督與管控力度。在遵循水土保持法的基礎上,加強城市綠化管理工作,進而為改善生態環境,強化區域管理工作打下穩固基礎,可以成立相應的綠化委員會,對于不文明的現象進行監督與及時制止,進而實行高效的管控模式,將城市綠化工作落實到實處,逐步為生態文明建設作出巨大的貢獻,推動我國的健康長遠發展。
綜上所述,城市的水土資源十分珍貴,在城市化進程的推動過程中,如何利用與保護水土,是相關工作人員的首要職責,其不僅要了解水土流失可能造成的危害,還要結合城市的長遠發展規劃,在實踐的過程中進行探索,進而全面提升城市的生態建設水平,還要結合人文基本特點,樹立良好的水土保持意識,建立長效的管控機制,加強監管力度,進而為城市的戰略性發展打下穩固基礎。
(作者單位:150100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水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