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貴

一、資源概況
1、物種多樣性
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基礎。張掖市動物地理區劃上屬于蒙新區西部荒漠亞區和青藏南亞區,高度的環境異質性孕育了該市豐富的動物多樣性,陸生野生動物中脊椎動物295種,占省內843種的34.99%(表1)。生態地理動物群落有高山裸巖動物群,森林動物群,草原動物群,荒漠、半荒漠動物群,平原農田動物群,水域動物群。
野生動物在荒漠草原、森林、高山草甸草原三大生態系統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維持生態系統平衡中起著重要的紐帶作用。作為一種可以再生的自然資源,蘊藏著巨大的經濟價值;個別種類正在被開發利用,有的種類已成為新的資源動物。為此,在三大高原交匯地帶研究動物地理學、生態演變及特殊條件下動物生理學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意義。
2、受法律保護的陸生野生動物種數
在張掖市范圍內分布,且受法律保護的陸生野生動物,就珍稀程度而言,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珍稀、瀕危物種;另一類是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和科學研究價值的物種。從保護級別看,為四個層次,分別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甘肅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甘肅省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總計245種(表2),其中脊椎動物238種,占本市陸生脊椎動物295種的80.68%。本市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59種,主要以大中型獸類和鳥類為主。
3、法律保護性陸生野生動物生存狀態
在這些保護性野生動物中,受危害最大的是國家重點保護種類高于非國家重點保護種類,獸類顯著的高于鳥類,在哺乳有蹄類野生動物中,馬鹿、白唇鹿、獐子等體型較大且藥用經濟價值高的野生種群數量顯著銳減。若不采取行之有效的保護,將會在生存周期內邁向瀕危的邊緣。調查顯示,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大河口林區獐子密度2008年為0.0117只∕hm2,2015年為0.0073只∕hm2,年均下降5.4%。目前,經對生活在林區,長期從事游牧業的少數民族牧民進行調查,他們表示,很難見到這些大型物種了。在祁連山北麓的民樂縣北部與甘州區南部接壤的沙荒區普氏原羚、鵝喉羚、黃羊等大型偶蹄類動物,由于遭受人類開發活動的威脅,幾乎處于絕跡狀態。只有攀緣能力強的巖羊、盤羊在祁連山區海拔3200米的雪線附近生存,且已呈遞增趨勢,種群數量明顯回升。從甘肅省森林公安局祁連山分局和各自然保護站林區派出所行政案件的查處情況分析,祁連山區大、中型肉食動物雪豹、熊、狼有增加的跡象。值得欣喜的是在高山、天然林地、川區林地長期生活的鳥類,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保護區長期生活及遷徙的鳥類,由于受人類各種活動的影響較少,且保護措施到位,數量穩中有升。然而,受經濟利益驅使,嚴重的威脅了野生動物的繁衍生息。人口區域化遞增、經濟活動加劇,導致生境銳減、退化、斷面化是危害野生動物生存極為嚴重的生態因素。
二、野生動物管理現狀
1、管控機構健全
張掖市、縣(區)有相應的林業行政主管機關。野生動物管理站、川、山區國營林場、鄉(鎮)林業工作站,構成了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的構架體系和基本網絡(表1);承擔行政管理職能。各自然保護站、林業公安機構(表2),嚴格執行國家政策法規,承擔資源監測、實地管護、案件查處職能;依法保護管理野生動物資源。
2、存在的問題
由于人類活動加劇,野生物種減少的趨勢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甘、青兩省交界地帶盜獵活動頻繁,加之自然環境惡化,導致野生動物棲息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受經濟利益驅使下的偷獵、毒殺野生動物事件時有發生(表1);對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疏于管理,開發利用認識不到位,野生動物危害補償機制不健全。
三、管理對策
1、轉變觀念 理順管理思路
各級政府主要領導要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堅決摒棄以犧牲生態環境、破壞資源獲得地方經濟暫時發展的思想意識,遵循野生動物資源發展的內在規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樹立以保護為基礎,發展為核心,科學利用促發展的思路,切實把野生動物保護作為生態環境建設常抓不懈。
2、 籌集資金 加快保護能力建設
將野生動物保護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積極爭取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項目的投資。公益性事業單位要營造條件,探索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管理費的征收途徑和使用辦法;逐步改善保護、救護設施。
3、 嚴禁商店和攤位非法銷售用于破壞和捕殺鳥獸的網具、夾套、誘餌、藥劑等工具,防止人為傷害野生動物。
(作者單位:734500 甘肅省民樂縣六壩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