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緒鵬
發展特色農業和推進特色農業產業化經營是現代農業建設的重點,是增加農民就業和收入的主要途徑。以泰安市岱岳區特色農業產業為調研對象,開展此次調研,通過比較優勢,對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的探討,為岱岳區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提出對策與建議。
一、岱岳區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岱岳區在鞏固小麥、玉米等傳統農業生產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蔬菜及食用菌、瓜果、茶葉、花生等特色農產品。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為全區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1、優質蔬菜產業
依托已建成的蔬菜精品園,岱綠特等規范蔬菜專業合作社,提高生產經營規模,培植優質蔬菜。2017年區劃調整后全區蔬菜播種面積在34萬畝左右,區劃后蔬菜核心產地集中在兩個區域:一是祝陽鎮東南部和范鎮北部的泰萊平原,兩鎮蔬菜播種面積約15萬畝,占岱岳區蔬菜總播種面積的41%;主要種植品種為大蒜、生姜、菠菜、圓蔥、萵苣、山藥、韭菜等。二是大汶口鎮、馬莊鎮、夏張鎮和滿莊鎮的“汶陽田”,四個鎮蔬菜總播種面積約19萬畝,占全區的53%,主要品種為大白菜、紅心蘿卜、西蘭花、大蔥、芹菜等。
2、優質油料作物
岱岳區油料作物主要是花生,花生產區內土壤多為沙壤土,通氣性能好,晝夜溫差大,有利于花生莢果膨大和養份積累,具有生產花生的自然優勢。2017年區劃調整后,花生產地主要在滿莊鎮和道朗鎮,全區油料作物面積在3.5萬畝左右,畝產達到290公斤。
3、優質瓜果類
岱岳區有耕地、林地以及園地等多種農用地類型,適合瓜果類的種植,大櫻桃、草莓以及夏張金墜子梨等因口感好、色澤鮮亮而聞名。2017年區劃之后,岱岳區瓜果類種植面積在9000畝左右。
4、其他特色產業
食用菌產業:建設食用菌種植大棚,適宜生產多種高檔食用菌品種,主要包括雙孢菇、黑木耳、杏鮑菇等,投資小,見效快,市場廣,前景好。總體來看該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適宜采用以專業合作社為龍頭帶動專業戶經營的機制發展。
釀酒葡萄:2017年釀酒葡萄種植面積達到1800畝,曼華莊園等致力于打造集葡萄種植、葡萄酒產銷、葡萄生態觀光旅游和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現代化葡萄酒莊,泰山南麓葡萄酒榮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茶葉產業:以茶葉展示、商貿為延伸,以茶園觀光,茶文化體驗,茶休閑養生為特色,立足綠色資源優勢,借助“泰山”品牌,在道朗鎮、天平街道打造集以休閑觀光、采摘、品嘗、餐飲、鄉村休閑度假茶葉生態園。2017年岱岳區可采摘茶園達到9000畝,泰山干茶年產超過150噸。
二、岱岳區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當前,我區特色農業發展過程中仍面臨著諸多新的機遇和挑戰。一是基礎設施仍較薄弱。基礎設施仍較薄弱,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物質裝備水平較低,物聯網技術在農業生產領域的應用處于起步階段,如蔬菜產區棚體老化,設施內土壤鹽漬化、酸化、板結等較為嚴重,水肥一體化、基質栽培等先進技術推廣慢,化肥過量使用、農藥殘留超標函待解決。二是產業融合能力不強。區域內有機蔬菜、特色林果業、休閑觀光等農業產業的發展多以分散式自主經營為主,產業之間融合度較低,缺乏科技含量高、知名度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帶動,豐富的農業資源尚未得到有效的融合和利用,資源優勢向增收優勢的轉變緩慢。三是質量監管尚需加強。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仍存在“區級強、鄉鎮軟、村級弱”的問題,農資市場監管面臨點多、面廣、線長的復雜挑戰,農藥經營市場管理制度有待完善,農業標準化生產難度較大,農業品牌建設已成為制約傳統農業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的瓶頸之一。
三、岱岳區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的下一步打算
1、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加大對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輻射范圍廣的農業項目引進建設力度,打破部門界限,形成部門協調配合,良性互動工作機制,建立統一規劃、統籌使用和分類管理的資金整合機制,積極整合投向相近、目標相似、來源不同的各項涉農資金,集中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物質裝備建設和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健康發展。
2、加快發展農村服務業。繼續加強農村交通、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村服務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圍繞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和改善農民生活,加快發展農村商貿、信息、技術等服務業。結合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積極開展農產品、農資和消費品連鎖經營,實施“超市下鄉”,引導鼓勵連鎖企業、大型商店網點下移,在中心鎮、村發展連鎖店、超市、便民店等現代流通業態。大力扶持發展針對農民的專業培訓機構和中介服務機構,不斷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促進農村勞動力快速有序轉移。
3、加快發展特色休閑農業。借助泰山茶溪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運用一二三產業相互滲透的綜合性產業發展模式,發展休閑農業。突出黃金梨、夏張紅心蘿卜和有機蔬菜等名優農產品的特色產品游。通過培育特色產業,打造休閑旅游農業的產業基礎,為當地農民創造更多的創業就業機會。通過培育品牌產品,帶動種養業的標準化、規范化生產,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4、強化農產品質量監管。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不斷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堅持監管與檢測相結合,構建源頭監管、質量檢測、預警分析一體化的質量安全防護網,提升監測預警能力和質量安全水平;堅持整治與管理相結合,重拳打擊非法生產、銷售、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行為,依法規范農資生產經營行為;堅持執法與普法相結合,大力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和諧氛圍,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科學管理、明白生產、放心消費。
(作者單位:271000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