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
我國地表水體的主要污染來源是農業污染造成的,這對水生態健康與水環境的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筆者針對上述問題將簡單分析農業面源污染的原因及其防控措施以便更好的保護水環境。
1 解決農業面源污染的必要性
點源和面源的污染是地表水體污染的主要來源,地表水體包括江、河、湖、海的水。一般來說點源污染容易被監測到,因為它的排放地點、時間和成分基本已知,而且隨著近來環境問題的加重,群眾對點源污染的意識及監管力度加強,點源的污染因而逐步得到控制。而面源污染則相反,其監測難度更大,已經成為地表水體的主要污染源,嚴重危害水體健康,面源污染的主要化學危害成分是過量的氮和磷元素引起的,這些元素的過量很容易使水體富營養化,引發“水花”現象。
面源污染分為農業、城市面源污染,城市面源污染已經得到緩解,因為城市建立了污水收集管道且雨污分流工程已建好。而農業面源污染卻相反,多年來一直未找到比較有效且合理的措施緩解該問題,它仍是我國水體污染的主要來源,使人們的飲水安全一直受到威脅。因此我國必須著力于解決農業面源污染以消除農業污染的問題。政府之前明確提出中國到2020年要形成“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社會,如今已是2019年,已經處于決勝期的關口,因此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勢在必行。
2 農業面源污染的特征、具體表現、原因
2.1 特征
因農業生產分布廣泛、不集中,因此很難追蹤到農業污染產生的地點、時間及污染物質的濃度。排放的具體時間、排放頻率及污染物混合的不確定性是農業面源污染之所以不確定的三大特征,因此也造成了管控難度的加大。
2.2 具體表現
第一,農業面源污染廣泛、復雜的主要原因是化肥、農藥的使用,農村生活污水未處理就排放,養殖的雞、鴨、魚、鵝等畜禽的糞便未經處理排放。第二,農村污水的排放具有不確定性和不可計量性,因為每戶人家的化肥和農藥使用量各不相同,不能量化,且排放過程也隨機。第三,被農業面源污染過的水體規模和治理難度很大,因為大部分的不確定來源和過程的污染物通常會經地表匯聚入江、河、湖、泊,其規模大、濃度低,難以進行有效治理。
2.3 原因
第一,農業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來源于農藥、化肥經雨水沖刷無序流失。據資料顯示,我國是世界上化肥使用量最多的國家,也是最大的合成氮肥用戶,雖然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因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農作物的收成,但事物都具有兩面性,隨著化肥、農藥的過度使用,土地越來越不能承載更多的化肥、農藥使用量,它也需要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以恢復再生產的活力,因此農藥、化肥在土地堆積,一部分未能有效分解,雨水沖刷后匯入河流湖泊,造成水體富營養化,而且農業、化肥的使用也容易產生甲烷、一氧化二氮,其中一氧化二氮隨降雨又進入了地表水體,造成二次污染。
雞、鴨、魚、鵝等畜禽養殖過程中起排泄物未經有效利用。據資料顯示,我國畜禽養殖過程中畜禽生產的糞便處理率還不到一半,導致其總量的四分之一經雨水沖刷又進入水體,造成二次污染。因此畜禽生產的糞便未加有效利用又使“資源”變成了污染環境的元兇。
土地的不合理利用。資料顯示傳統的順坡耕種、陡坡耕作、復種等種植的效率雖然高,但卻更容易加劇土壤的侵蝕,比如山區土壤里面的N、P等富營養物質很容易隨著雨水的沖刷流入下游部位的水體,造成水體污染。
農村污水排放沒有合理的規劃。我國農村房屋和土地的建設基本都是自己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建設之前沒有系統的科學指導,因此農村產生的污水比如生活污水和生產廢水沒能經過合理凈化處理便直接排放、流入全國各地的江、河、湖、泊,而且我國農村人口眾多,占全國人口的50.32%,可想而知其污水排放量肯定不小。
3 環境保護中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
3.1 健全環境監測管理監督
環境保護中運用環境監測技術可以很有效的緩解環境問題,然而在實際監測過程中卻存在著某些環境監查部門為了自己的私利而與相關企業同流合污,弄虛作假、謊報檢測數據使企業排污數據在合理范圍內,這種行為嚴重阻礙了法律秩序的正常運行。因此健全環境監測管理監督勢在必行,建立完善的《環境監測管理辦法》,要對知法犯法、為了一己私利而不顧環境保護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真正做到讓環境監測技術發揮作用。
3.2 創新環境監測管理技術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在環境保護工作中創新環境監測管理技術也十分必要。而且我國現有的環境監測設備、技術很難滿足實際的監測工作,數據準確性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需要創新,需要引進先進的監測保護設備,工作人員也應適時的轉變自己的思路,積極學習新技術,提高自己的專業化水平。
為了能夠在實際監測過程中能對污染物進行動態監測,可以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比如可以增設環境監測的預報警能力以應對突發狀況、為全方位監測環境可以將遙感技術融入地面環境監測中、為了有效監控環境現場還可以融合現代自動化技術。這些高科技的運用可以很大程度節省人力成本,減輕工作人員負擔,更精確化的測量數據并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監測的體系。
3.3 使監測隊伍專業化
21世紀是一個注重創新的時代,身處此浪潮中,唯有順應潮流才不會被時代淘汰,而且監測隊伍的專業化水平直接影響監測數據和結果的準確性,因此環境監測管理技術提高了,相關工作人員也應努力學習新知識。監測隊伍的專業化是必要的,相關部門要對其加強思想教育,制定合理的培訓計劃、增強他們保護環境的責任心和自身綜合素質??傊褪且尡O測隊伍跟上技術的創新,能夠通過一系列的培訓學習熟練掌握創新后的方法、技術,以及熟練的操作融入高科技的監測設備,并對監測結果了然于胸,扎實了專業功底才能夠保證數據的科學性、真實性、準確性。
4 控制策略
針對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國內外已經采取了相應的控制措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進展,而且有部分的技術建立了示范工程,比如建立了節水灌溉、保護性耕作和生態溝渠等示范工程,但這些更偏向于局部或者單個要素的控制修補,這樣很難做到全方位的恢復水源健康,其控制體系片面而不系統。因此為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需從根源做起,從全局出發考慮問題,以便能更加高效的緩解水資源污染的問題。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分析。
4.1 控制源頭
源頭是根,只有治好了根才能標本兼治。點源污染的有效解決就是通過控制源頭從而得到有效緩解的,因此在實際的農業生產過程中需要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提高農藥、化肥的使用效率。老百姓可能并不知道控制污染源的重要性,這就需要相關政府部門向其普及農業污染源頭防治方面的相關知識,以便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更好的實施計劃。
4.2 有效利用阻斷方式攔截污染物排放
過程中攔截有害物質排放可以通過生態溝渠等方式進行阻斷,比如可以利用生態溝渠的方法讓生物吸附溝渠中的N、P等富營養化學物質,此方法已經廣泛應用于太湖地區。另外,我們還可以運用免耕、土地輪休、生態隔離帶及保護性耕種等方法實現過程阻斷。
4.3 富營養物質的再利用
從前文的介紹可知富營養物質比如N、P的不充分利用會隨雨水流入江、河、湖、海,使水質富營養化,而稻田可以凈化該營養物質,因此可以將農村的生活污水排入稻田做凈化,當然也可以將養殖動物的糞便還田,給稻田提供養分的同時又起到凈化作用,做到循環利用。
5 結語
由上述分析可知,雖然農業面源污染對我國水環境的保護會造成巨大困擾,但是通過源頭治理、過程阻斷及循環再利用的方法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以上是筆者對農業面源污染防控于水污染保護的淺析。
(作者單位:揚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