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巧玲
近年來,職業教育也越來越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高職教育迎來了發展的新時期。其中,語文作為人文學科的語文,它承載著為高職院校培養具有人文精神的學生的重任,這是語文學科本身的學科特征所決定的。本文結合現階段高職院校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分別從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合理設計教學目標、全面優化教學過程以及貫徹落實人文素質教育四個方面對高職語文課堂教學策略進行闡述,以期能夠對今后的教學實踐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隨著高職教育的改革與逐漸壯大,他已經越來越成為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一份子。語文一直以來作為基礎性的教育學科,它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語文是每個人都要學習的學科,是培養個人素養的重要源泉,更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前提。因此,在高職院校進行語文教學,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進而為社會和國家輸出高素養的職業人才。然而,現階段我國高職語文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阻礙高職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經驗,談一談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學策略:
1 高職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首先,在高職院校的課程培養體系中,高職語文本身的價值定位沒有那么清晰明確,幾乎沒有相關的課程研討活動,教學的信息也比較封閉,這是大學語文教學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其次,隨著高職院校的深入發展,他們的辦學特色也逐漸變得越來越有特色,然而,多數的理科類高職院校幾乎沒有語文學科的了立足之地,對于相關的文科課程的設置也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同時,語文教學內容的安排也不盡合理,不關注學生真正的學習吸收情況,過分注重教學任務是否完成,沒有結合學生的需要,學生的學習熱情當然不高。最后,教師的教學方法陳舊,基本上還是普通高校的講解方法,沿用“灌輸式”的方式來指導高職院校的學生,并且不重視教學實踐工作,實際上這是不可取的,針對不同特征的學生要有不同的教法,照本宣科只會扼殺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厭學心理,更加不利于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
2 高職語文有效教學策略
2.1 革新思想,樹立新的教學理念
隨著素質教育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高職院校也必須用全面客觀的態度以深入了解高職語文教學的要求,對這類綜合的基礎課程進行全面的分析了解,這樣才能優化調整語文以及專業課程的課程比重,要樹立兩者同等重要的觀念意識,要給與語文學科高度的重視。在此觀念基礎之上,高職院校語文教師還要正確理解素質教育理念的核心內涵,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以學生為語文課堂的主體,并且在正確觀念的引導下才能明確各階段的教學目標,才能對教師的實踐教學進行指導。
例如,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感動中國中的人物為例,讓學生了解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苦難,他們都是微笑、堅強面對的,以此來引出本課的教學主題。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朗誦閱讀,在找學生在班級內展示朗讀,讓學生簡單說一說他們喜歡的詩句以及喜歡的原因,在讓學生說一說對于整首詩的閱讀感受。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生活欺騙了你是什么含義,詩中結尾處的“懷戀”用的怎么樣,讓學生能夠更深層次的理解本首詩。最后,教師引導學生以“我”為主體,結合自己的實際經歷,談一談自己遇到人生挫折時會怎么做,強化學生對于文意的理解。
2.2 明確導向,合理設計教學目標
針對高職院校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明確其教學導向,合理設計教學目標,規劃教學內容是非常必要的。高職院校語文教師可以結合語文學科的性質特征、當今時代對于人才的需要以及高職教學的培養目標已制定規劃設計出整體的語文教學目標,再圍繞整體的教學目標細化至每一節語文課,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合理科學的設計語文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借鑒普通高中的三維教學目標設計思路,首先要培養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加強語文基本的技能訓練,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等等,總之要重視語文學科基本素養的培養。
例如,在《再別康橋》一課的教學中,對于這首詩歌教學目標的制定可以是先讓學生朗讀并且熟悉課文,教師需要指導相關的朗讀方法技巧,了解詩歌中描寫的內容,對本首詩中的三美——建筑美、繪畫美、音樂美,能夠通過朗讀、分析體會并且掌握詩歌中的情感。同時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問答分析、組織小組討論分析讓學生學會賞析詩歌的方法和過程,掌握詩歌情感表達與詩人獨特的意象描寫之間的關系,這也是本課學習的重點與難點,最后,通過引導學生鑒賞詩歌中意象和意境,領略詩歌所表達的依依不舍的離別愁緒,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2.3 靈活教法,全面優化教學過程
教學方法是實現高職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甚至高效教學的重要法寶。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教師運用一定的方法、途徑、手段、工具等相互聯系的方式組織課堂教學就是教學方法。傳統的教學已經無法適應現階段高職教學的需要,且嚴重阻礙了課堂的有效進行。教師的教學方法需要革新,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目標以及本班學生的特征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如多媒體教學、小組討論、游戲競賽等,讓學生動起來,帶動學生一起營造課堂氣氛,才能有利于課堂教學的優化。
例如,在《將進酒》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關于作者李白的圖文資料,讓學生對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以便于學生之后更好地學習。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聽本首詩詩歌朗誦的音頻錄音,帶領學生結合配樂吟誦本詩,初步感知詩中豪邁的情感和氣勢。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本詩的感情基調,在對本詩進行詳細講解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以課堂的表現競賽積分,分別圍繞本詩運用的夸張、反襯、比興等寫作手法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之上感受詩人的情緒起伏,理解本詩中重點意象“酒”所蘊含的深意,再讓學生獨立評析本詩,加強對對詩詞的鑒賞能力。
2.4 創新教學,貫徹人文素質教育
語文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學科,是教師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教學源泉,因此,教師更要重視高職語文教學,重視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當今許多高職學生往往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但是人文知識嚴重缺失、心理承受能力不夠強、缺乏同情心與愛心,更嚴重的是其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還會出現一定的偏差,成為“四不大學生”,這不利于社會和國家發展的、高職語文教師不僅要在語文課堂上傳授學生必要的語文知識,更要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引導學生良好人格的養成和發展。
例如,在《沁園春·雪》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在對本詩的字詞、基本內容有一個具體的講解之后,就要引導學生深刻感悟本課所表達的情感。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查找關于長征的資料,如圖片、視頻影像等,了解作者在長征途中的經歷故事,為深入學習本詩做好鋪墊。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當地的氣候特征,讓學生對雪景進行自由描述,接著進入詩中的雪景。讓學生結合意象和語言的表達方法,說一說表達效果是怎樣的,詩人表達了怎樣的感情,通過文章全面解析,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愛贊美之情,引導學生樹立正當的歷史觀念和客觀的功過觀,加強人文素養教學。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的高職語文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教師需要有正確的教學理念,樹立生本觀念,結合社會和教育教學的要求,不斷總結經驗,優化探索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手段,進而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極具專業技能又有職業素養的優秀高職人才。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