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婷
近年來,隨著我國的教育不斷改革發展,社會經濟體系的不管改革。人們對隔代教育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和理解。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方式,“家庭隔代教育”的形成,是社會發展的一種普遍現象。本文針對“家庭隔代教育”的建設價值和意義,運行現狀和存在矛盾、利弊關系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改革隔代教育的措施建議,希望能夠為改革當代教育環境和模式提供參考借鑒。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正處于經濟體系和教育結構的轉型期,社會都加強了對基層教育的重視和管理。對比上個時代的教育方式,21世紀的家庭教育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隔代教育”的興起,也代表著家庭教育的改革和創新,分析家庭隔代教育的利弊關系和意義,對整個社會都有著廣泛的影響和研討價值。
1分析我國隔代教育現狀
1.1隔代教育的意義和內涵
隔代教育是指在家庭教育環境中,有別于父母對子女的親子教育,由祖輩對孫輩的“隔代教育”培養方式,這也是當代家庭教育的重要代表形式。分析我國社會的運行體系,人們的工作壓力大、社會競爭激烈,導致了大量的年輕父母讓老一輩來幫助其養育下一代。讓隔代教育成為了代替親子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分析其利弊關系,隔代教育能夠幫互助下一代減輕生活壓力,為其提供更為成熟的教育方式。但是隔代教育的教育理念較為落后,因此不能夠適應現代生活,且老一輩的思想較為傳統,和現代教育理念和需求也存在沖突。
1.2隔代教育現狀分析
分析親子教育和隔代教育不同,其主要體現在兩種教育理念的意識和類型不同。隨著社會發展,當代呈現出“人才化教學”的現狀,加強對子女的教學,成為社會建設的普遍現象。家庭都十分重視對子女的教學,但是迫于社會生活壓力,在城市化進程和經濟轉型的需求下,很多家庭都承受著婚姻和工作的雙向壓力。為了兼顧事業和家庭的共存,因此很多家庭都偏向將教育子女的重任交付給了長輩。也形成了隔代教育。
2分析隔代教育的利弊關系
2.1隔代教育的有利因素
對于教育的環境和壓力,長輩的教育意識和心態都十分平和。對比長期處于事業競爭的年輕一代,老一輩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培養下一代。對于小孩的苦惱,老一輩閱歷豐富且生活經驗多,能夠理性地去感化孩子。且老一輩身上有很多值得學習的精神價值如勤儉持家以及誠實守信,生活規律較好等習慣。這也值得孩子學習。
2.2隔代教育的弊端
在現代化生活的教育理念下,很多老一輩的觀念和年輕一代存在沖突。例如,老一輩習慣細心呵護,循序漸進地教學,而年輕的家長往往求勝心切,存在望子成龍的想法,這樣會導致一定家庭教育觀念矛盾,造成家庭不和睦的現象;其次,兩代人的教育出發點不同,老一輩教育方式就是安全、幸福、快樂、健康教學,不希望學生過早接觸太大的學習壓力。這也和老一代家庭文化水平有限有關。一般而言,現代化家庭的教育方式都是啟智化。在教育孩子和智力開發方面,老一代教育存在問題。最后,老一代吃過很多生活上的苦,隨著現代化生活水平的改革,他們不愿意讓孩子遭受過多的苦楚。對此,很多老年一代都對孩子過度溺愛,造成很多小公主和小王子,這些嬌生慣養的孩子往往經不起社會的磨難,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且沒有自主意識。
除此之外,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和建設,大量農村家庭的教育也面臨著危機。為了養家糊口,大量的農村家庭出現兩地分割的現象,留守兒童,空巢老人之間的關系也促進了隔代教育,大量的農村隔代教育體系,也讓很多孩子在教育方面存在缺陷。在老一輩有心無力的教育方式下,孩子的成長面臨著危機,且很多家長的教學觀念過于傳統,僅僅是希望兒女早日成家立業,也出現了很多早婚早孕的現象,這些年輕的一代對子女教育的忽視也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最終降低了整個社會的教育質量。此外,這些在外打拼的家長,對于子女的成長教育意識也過于死板,僅僅是在經濟上改善家庭和子女教育,緊張的學習、繁雜的工作等諸多壓力,客觀上使一些年輕父母無暇他顧。缺乏對其行為習慣,道德的教育引導。沒有實現現代化教學的意義和價值。
3對于優化隔代教育的措施建議
作為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隔代教育的再度興盛,既是我們必須正視的現實,也有不容忽視的問題。因此,如何進一步強化隔代教育的理論探討,進而改進隔代教育的實踐,以充分發揮其優勢,避免其局限,已經成為非常緊迫的現實課題。以上可知,隔代教育有利有弊,要想在新時代建設下,優化隔代教育,為社會的發展培養更多人才,筆者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善。
3.1認識早教的重要性
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童心童趣是維護兒童成長的基礎教育關鍵。要想抓住兒童教育的核心,需要強調兒童的素質教育、個性化教育以及特長化教育,這樣對優化而通過全面發展有重要的意義。提倡早期教育,并不是讓兒童過早地接觸社會,家長和老一輩都要注重兒童的個人素養和行為道德的重要性。真所謂是立德樹人,老一輩以及家長在教育下一代中,一定要“統一戰線”,提倡道德教育,早期教育,讓其明白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道德成為影響其成長教育的重要手段。
3.2加強親子教育
隔代教育的弊端,最重要是親子教育的缺乏。實際上,家長才是兒女最優秀的教師,在遺傳學基礎上,家長對兒女有著很重大的影響力,家長是兒女的締造者更是管理者,教育者,這一點毋庸置疑。在長久的非“親子教育”下,兒女和孩子之間存在隔閡,因此降低了教學質量。對此,建議家長多花時間陪伴幼兒,可以采取講故事、野餐、共同做家務等方式,讓家長和兒女心連心,手牽手,做孩子感情和行為的朋友,最終實現現代化教育。
3.3改革親子教育和隔代教育的關系
老一輩退休后,生活單調且沒有目標,輔導孩子,既可以為年輕一代減輕壓力還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節奏。因此,老一輩都很樂意幫助年輕一代撫養子女。為了減少親子教育和隔代教育之間的矛盾,雙方一定要開誠布公,并對對方傾訴下一代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避免出現溺愛。同時,年輕一代一定要尊重老人的情感,要以說服為主,不能夠讓其傷心。
3.4改變老一輩的教育觀念
對于生活環境較為特殊的家庭,建議其加強對老一輩的教育管理。結合與時俱進的思想,老一輩也可以學習現代化的教育理念,且在信息技術的引導下,其有著足夠的時間和渠道去學習新的育兒知識。建議老一輩要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方式的缺點,也去理解年輕教育方式和理念,并結合孩子的生長環境,多參加一些育兒活動,學習教育的知識,方法,這樣還能夠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更好地培養下一代。
3.5制定育兒計劃
為了降低隔代教育和親子教育之間的矛盾,讓其在幼兒教育中都發揮功效,建議家長和老一輩之間,加強家庭教育的智能分配。分析隔代教育存在的缺陷,家庭之間要注重老一輩和家長的關系。建議在以家庭為單位的教育環境中,教育雙方要明確自己的職務。如老一輩時間空閑,可與負責幼兒的健康和安全活動。年輕一代可以擔負起對幼兒的知識教育,引導其在好的環境下學習知識。最終實現生活和智力的雙向教育管理。也成為隔代教育和親子教育“聯合戰線”局面。
4結語
綜上所述,隔代教育和親子教育都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隔代教育之所以能夠在當前社會廣泛適應,這主要是和當代社會經濟體系有著重要的關聯。為了加強親子教育管理,建議家庭要結合時代教育體系建設改革,合理協調親子教育和隔代教育的關系,讓隔代教育改革,進步,優化孩子的成長教育。
(作者單位:嘉峪關市和誠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