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榮
農村具備十分豐富的鄉土資源,本文便基于此分析了鄉土資源本身的實際價值,在結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基礎上,在實際教育環節中有效融入鄉土資源,在環創的各個角落使用鄉土資源,從而增強幼兒的互助合作精神,使其可以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增強學習興趣。
1 幼兒園環境創設期間存在的不足之處
首先,環境創設無法滿足幼兒的身心發展需求,幼兒園環境創設應充分結合幼兒的活動與學習效果,確保幼兒可以在學習環境中和諧相處。但當前部分幼兒園在建設環境時沒有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只是在管理人員角度思考,以致環境并不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其次是幼兒園管理人員盲目追求環境創設的美觀性與豪華性。幼兒園環境設計必須遵循一定的美觀性,但最為關鍵應該注重實際效果,不能一味盲目追求設備的豪華性,過于重視視覺體驗而忽視了環境創設中幼兒的生理健康。當前部分幼兒院并未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更多看重美觀,甚至將帶刺的裝飾植物放置在活動區域,增加了安全風險。最后是環境創設沒有充分利用當地的鄉土資源,缺乏完善的文化設計理念。當前多數幼兒園在創設環境的過程中并未充分利用當地的鄉土資源。鄉土資源最可以體現當地的民風民俗,若教師沒有充分挖掘這些資源的效果,則無法獲得良好的教育性,不能最大程度的發揮環境創設的效果,甚至還會影響環境創設的實際意義。
2 幼兒園環境創設利用鄉土資源的措施
2.1 充分挖掘利用本土資源
鄉土資源屬于家鄉人民智慧的結晶,每個人都有傳承鄉土文化的職責。對此,幼兒園在創設環境時應注重開發鄉土資源,并在其中融入民俗、景點、建筑、民間藝術等元素,比如剪紙、刺繡、拼畫等,使幼兒在環境的互動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家鄉獨特的文化氣息。這樣通過融入鄉土資源,便可以強化對幼兒的啟蒙教育,增強其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2.2 發揮幼兒在環創中的主體地位
為了充分調動幼兒參與環境創設的積極性,幼兒園應將幼兒表現較好的作品放置于創設區域展示。同時,教師還應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利用各種方法激發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使幼兒可以與環境產生良好互動,確保教師可以有目的的引導幼兒在開放的環境中獲得更多獨特的體驗。比如在創設自然角時,教師應要求幼兒說出自己心中理想的自然角,之后要求準備校園里有的材料,告知幼兒在哪些區域放置什么等。在結束討論后,教師引導幼兒分頭尋找材料,且在搜集材料后再進行細致分工,期間教師應記錄幼兒的活動內容,包括活動的方式、植物的生長過程等。通過這種方式便可以引導幼兒充分利用本土資源,在創設班級環境的過程中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
2.3 有效結合鄉土資源開展各類活動
環境創設并非單一活動,應與各個科學領域緊密結合,比如手工活動、美術領域的繪畫等。本土資源十分豐富,教師應在環境創設過程中合理利用鄉土資源,實現資源價值的最大化。首先應將環境創設與手工與繪畫活動相結合,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利用繪畫表現服裝布藝、花燈等內容,要求其親自動手剪輯裝飾性物品,充分利用于幼兒園環境創設過程中。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當地的村落建筑等,增加樹葉制作建筑、街道,成為幼兒的小玩具,在增加美感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本土資源。其次,應將環境創設與欣賞活動相結合,以往環境創設期間教師并未針對性的引導幼兒進行有效欣賞,以致學生無法發現本土資源的美感。欣賞活動包括孩子自發形成的以及教師組織引導的兩個方面,可以加強環境對幼兒身心的正面引導。對此,教師應定期組織幼兒開展欣賞活動,激發幼兒對當地資源的審美能力。當前孩子更關注電視、電腦、手機等多媒體設備,無法有效感悟周圍的環境,此時教師應在適當引導的過程中增強幼兒的審美與理解能力,向幼兒介紹當地的本土資源。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參觀當地的紡織品與藝術品等。最后應強化與其他幼兒園的合作,實現鄉土資源共享開發。當地各幼兒園應在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強化合作,在減少資金投入與教師工作量的基礎上,強化與其他幼兒園的聯系,加快鄉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確保幼兒園環境獲得更為滿意的設計效果,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
3 結束語
幼兒園環境創設直接影響著幼兒的生活與學習,對此,教師應在結合幼兒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利用鄉土資源,并將其與幼兒園的主題活動、實踐活動以及教學內容充分結合,使幼兒可以在學習期間體會鄉土資源的豐富性,在促使幼兒形成各項思維能力的基礎上體會更多的學習活動,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泰興市古溪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