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 韓苗苗 裴陽
本文基于天津市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化學啟蒙與興趣教育培訓課程的設計與研究》,作者通過前期大量的市場調研,設計出操作難度較低、反應現象明顯、色彩豐富、具有趣味性的實驗方案后,在校內邀請符合年齡的測試對象,進行初期的市場測試。測試結果表明:借助趣味、安全的化學操作實驗而開展的兒童化學啟蒙教育,能為兒童科普簡單化學知識,激發兒童求知欲,啟發兒童思維,提升兒童化學素養。
1 設計背景
目前我國的化學教育是從中學開始,且理論教學氣氛濃厚,難以提起學生興趣。而針對小學及學前兒童的興趣教育大多局限在科技和物理方面,化學啟蒙教育非常貧乏。國內兒童對化學基本常識的缺乏,家長不重視對兒童進行基礎化學的教育,以及市場上啟蒙化學教育機構的缺乏,使得因為不懂化學原理而導致的化學事故頻發。化學與生活聯系緊密,兒童在生活中接觸到的化學品不在少數,卻沒有系統的引導和教育措施,任由兒童自行摸索或禁止觸摸,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亂投擲煙花爆竹、不妥當扔置干燥劑,不慎觸電等導致的危險事故頻發。而使用專業的化學試劑因很多具有腐蝕性、刺激性、毒性、易燃性等,部分家長和老師考慮到兒童的安全而抵觸讓兒童過早接觸化學實驗。
自“科教興國”發展戰略提出后,應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的要求,對6-12歲兒童進行系統的化學啟蒙教育勢必成為教育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因此,如何將化學有趣、安全、健康地融入兒童的日常生活中,讓兒童通過親手操作的方式來學習化學知識,成為本項目主要的研究方向。
2 設計特點
我國目前對化學啟蒙教育的研究尚少,傳統理念中的化學需要具備較好的理解能力及數學、物理方面的知識,很多中學生都不能完全掌握更不用說是6-12歲的兒童。因此兒童在尚不具備驗證科學知識的能力時,課程引導和教授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盡可能通過簡單的操作和出現的現象來了解相關的知識。
2.1 安全性
設計的實驗項目是針對6-12歲兒童,故實驗過程操作簡單,原理通俗易懂。但因為實驗對象年齡太小,出于對實驗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的考慮,實驗步驟,材料和試劑選擇都非常苛刻,實驗方案必須經過多次討論實踐完善才能進行實踐測試。本項目所設計實驗均能夠保證實驗過程中兒童所接觸到的所有試劑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無毒、安全的。
2.2 趣味性
傳統的實驗原理都是一些專業術語,為滿足兒童的好奇心,通常無法用生硬的專業術語來向兒童解釋。因此每個實驗的原理都是由團隊成員自己發揮想象,將生硬的化學原理轉化為有趣簡單的兒童故事來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并達到讓兒童明白實驗原理的目的。
2.3 實踐過程
(1)實踐對象
6-12歲的兒童。
(2)實踐過程
第一階段:授課教師給兒童講授實驗引導小故事,吸引兒童的注意力,讓兒童了解本次實驗的主要內容,發散思維大膽聯想實驗現象。
第二階段:授課教師預先給兒童演示本次實驗的所有操作流程,展示實驗效果及現象。
第三階段:教師進行手把手教學,逐步指導兒童親自動手操作實驗,并在操作過程不斷提問,引導兒童自主思考。
第四階段:教師對本次實驗進行總結,并適當以提問的方式檢驗兒童學習成果。
(3)實踐注意事項
1)教師要保持適當緊張性
兒童在操作過程中,要隨時注意兒童的每一步操作,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安全隱患,不可完全放任兒童自由發揮。實驗過程中不能允許兒童嬉戲打鬧,要嚴謹、認真的對待每次實驗操作。
2)教師要注重授課方式
教師不僅要作為一個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還應該與兒童站在同一角度上進行探討與思索,捕捉每個兒童的個性及特點,積極引導,及時鼓勵,為兒童樹立信心。
實驗過程中要讓兒童通過教師引導,獨立克服遇到的困難,體驗收獲成功的喜悅,激發兒童未來主動探索、自主動手的能力,不讓兒童產生過度依賴心理。
3)教師引導提問后,注意答案的獨特性
兒童的好奇心極強,對于不明白的現象,喜歡問為什么。因此不論是教師引導提問還是兒童自主發問,教師都應做到語氣溫柔、耐心傾聽。根據兒童的認知能力進行有趣的解釋,回答方式不可超出兒童的認知范圍。避免深奧的專業名詞,使用兒童能理解的相關原理,可聯系生活實際為兒童進行解答。
(4)實踐出現的問題
1)教師提問時引導邏輯混亂
授課教師在進行具體講授實驗過程中,固守已有實驗安排,不能站在兒童的角度結合兒童操作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引導式提問,給予兒童發散性實驗的空間和引導內容較少,不懂隨機應變并難以及時將兒童自我開發的實驗實驗操作與現實生活相聯系。(例如:燃燒的蠟燭,用燒杯罩住,火焰會熄滅,授課老師則從生活中如何滅火的角度進行引導式提問,讓兒童掌握隔絕燃燒介質,即可滅火的一種方法。同時可對兒童在實驗中操作的其他滅火方式進行對比講解。)
2)現場實踐時引導小故事的呈現力度不夠
在實踐過程中,團隊成員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對參與實踐的兒童演繹富含實驗原理的小故事。但由于沒有佩戴與角色相關的頭飾、沒有制作相關內容的動畫給兒童放映、演員的舞臺經驗也較少、角色扮演不到位且與兒童沒有互動,導致在演繹過程中出現演者自演,觀者自由玩耍的尷尬處境。兒童的不參與使前面引導故事的收效甚微,對于后期開展實驗也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3)引導小故事過于文獻化
由于團隊成員都是在校大學生,初涉童話故事編輯工作,因此在編寫引導小故事的時候,很難用兒童的角度去詮釋故事,用童真的語氣去描繪故事,導致出現部分專業術語影響了故事的推進。專業術語只能直接給兒童定義,無法讓兒童更好的理解,嚴重的甚至不能挑起兒童的閱讀興趣。
4)團隊成員對幼兒教育方式不夠了解
團隊成員都來自工科專業,都還未為人父母,因此在教授課程的時候,無法從孩子的視角解釋問題,從而難以對兒童進行更好的教授。
3 結語
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化學原理和現象貫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目前的化學教育是從中學開始,且理論教學氣氛濃厚,難以提起學生興趣。而針對小學及學前兒童的興趣教育大多局限在科技和物理方面,化學啟蒙教育非常貧乏。本項目以小學及學前兒童為培養對象,關注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現象,通過設計有趣、安全的實驗幫助培養對象客觀的認識世界,了解現象本質,開啟進行化學與生活,化學與自然的啟蒙教育。讓兒童親自動手參與實驗過程,能提高兒童動手能力、獨立思考問題能力,使兒童提前體驗化學的奧秘,感受化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提高安全意識。
借助趣味、安全的化學操作實驗而開展的兒童化學啟蒙教育,能為兒童科普簡單化學知識,激發兒童求知欲,啟發兒童思維,提升兒童化學素養。通過不斷的實踐和后續市場推廣不斷吸取經驗,完善實驗課程教育體系教學內容及方式,為后期項目向市場推廣打下堅實的基礎。
項目名稱:天津市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化學啟蒙與興趣教育培訓課程的設計與研究》,項目編號:201813898017。
(作者單位: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