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燕
2017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總結了全面從嚴治黨的卓著成效,他指出“現在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想腐的籠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筑,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倡廉取得的成效不言而喻,我們黨也積累了不少成功經驗,有的人會覺得現在可以松口氣、歇歇腳了,針對這種聲音,習近平同志在參加黨的十九大貴州省代表團討論時,明確指出,“在全面從嚴治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有差不多了,該松口氣、歇歇腳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勞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見成效就見好就收的想法。”這是對全面從嚴治黨提出的要求,也是對反腐敗斗爭的要求,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雖已形成,但但一些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的“總開關”尚未擰緊,反腐敗斗爭依然在路上!
2017年 11月21日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消息,中共中央宣傳部原副部長魯煒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審查,這是十九大后首次公布的中管干部紀律審查的消息。隨后,11月23日,遼寧省副省長劉強又因涉嫌嚴重違紀被查,這一消息的公布,再次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堅定決心和必勝信念,再次給我們釋放了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的強烈信號。
以前談到“腐敗”或“反腐”都會有一種談虎色變的感覺,而如今反腐已經成為了常態化,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舉報腐敗行為,人民也切實感受到了反腐敗的成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這九個字暗含深意,意味深長。
首先,不敢腐。何為“不敢”呢,是指沒有膽量沒有勇氣做某事。要做到“不敢腐”就需要強有力的政策保障,形成強大的震懾,讓人沒有膽量去做,望而生畏。我們都知道新加坡的清廉度在亞洲國家是常年穩居第一的,針對腐敗問題,他們有一套嚴密的法律體系,實施了腐敗“零容忍”政策,無論政府官員或公務員的職務高低、功勞大小, 上至政府部長, 下至普通職員, 一旦貪腐必遭揭發與處罰。對貪污的界定重質不重量, 不論數額, 一律治罪, 對很小的貪腐處以相對很重的懲罰,一旦受到法律制裁的,要永久地喪失豐厚的公務員待遇,并被剝奪所有的國家福利待遇,包括永久性取消其工程師、律師等行業技術資格。所以,針對“不敢腐”,必須要建立一套嚴格的法律體系,對待腐敗,無論“小貪”還是“大腐”,都要堅決懲治,并且懲治力度不能輕,形成強大的震懾,讓他們沒有貪的勇氣。
其次,不能腐。何為“不能”呢,“不能”就是指不可能,不能夠,沒有能力。這里很明顯不是指那些貪官沒有能力腐敗,不能夠腐敗,而是指外部條件很艱難,讓那些有腐敗意圖的人無處下手無從得逞。那這要怎樣才能實現呢?這就需要制度的保障,需要編織一個“制度的籠子”,把這些人都“關進去”,讓他們插翅難飛。新加坡有一個 “高薪養賢、厚俸養廉”公務員工資福利制度,公務員的薪金市場化, 根據人才價值、供求狀況、政績情況確定薪金, 實行靈活工資制,使得公務員過上比較富足體面的生活。他們還實施中央公積金制度,這可以為公務員退休后提供可靠的生活保障,但是,倘若在職人員有在職期間有貪污受賄行為,不僅會被開除公職或判刑, 還會被沒收所有的公積金,全部上繳國庫。雖然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情,國情也都有所不同,我們不能照搬其他國家的模式,但我們可以結合我國的國情,借鑒其中值得學習的地方。不腐可以有體面富足的生活,退休后還可以安享晚年,就不會冒著這么大風險去貪污了。所以,針對不能腐,要從制度層面入手,編織一個嚴密的籠子,讓那些有意腐敗的人“不能腐”。
最后,不想腐。“不想”就是沒有這種愿望、不欲,敢而不做、能而不為。事物的發展,內因是根本、基礎,外因是條件、催化劑,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產生作用。所以前面提到的“不敢腐”和“不能腐”都是從政策、制度等外因形成震懾作用來約束那些想腐的人,而真正最難控制的是思想,是人心。思想腐敗是腐敗的根源。只有從思想上做到不想腐,廉潔之風才能代代相傳。強化“不想腐”,須從“心”抓起,從“思想”入手。第一,要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上明確指出過,“修身立德,是為政之基,從不敢、不能到不想,要牢牢抓住理想信念這個共產黨人的魂。”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不要只是喊口號,要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要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第二,加強廉政教育、防貪教育,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 提高公民的個人道德修養。比如把防貪信息編入中小學課程,設立廉政和反貪污課程,從小培養廉潔意識等。第三,營造一種廉潔奉公的氛圍,讓腐變的心在正氣中無地自容。
從“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敢腐可以短期見效,不能腐需要假以時日,而不想腐則是前路漫漫。三者實現的難易程度也不同,不敢腐因為是政策震懾,相對容易;不能腐,通過制度保障,難度相對較大;而最難的是不想腐,難在人心。當然,這里強調三者實現的難易程度并不是把三者割裂開來看,不是只有等實現了不敢腐、不能腐,才能最終實現不想腐,這三個任務是同時進行的。但這是一個漸進的歷史過程,我們不能一蹴而就。我們要繼續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通過不懈努力,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
(作者單位:西南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