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佳圓
綠色旅游作為要貫徹和最能體現可持續發展指導思想的產業和領域,馬克思主義生態觀主要解現代化發展中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本文在研究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基礎上,對當代我國綠色旅游發展現狀做出分析,提出一些促進我國綠色旅游發展的建議,從而實現多方和諧統一。
1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基本內涵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強調了人與自然、社會、自身的和諧統一關系。馬克思曾提出“人直接的是自然存在物”和“自然界是人的無機身體”的觀點,說明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界與人類無法分割。二者既對立又統一,實踐作為人的存在方式是人們實現二者統一的手段。自然界給予了人們生產生活的資料、對象和活動場所,人們應該愛護它,尊重自然界的客觀規律,在此基礎上進行實踐活動,與其和諧相處。馬克思主義生態觀還突出了以人為本的生態哲學觀念,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關鍵在于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人們要通過實踐和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正確認識掌握自然和社會規律的基礎上運用它,進而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人的活動具有社會性,人在正確處理與他人的關系同時,也應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作統籌考慮。馬克思曾在書中提及“這種共產主義,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于人道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等于自然主義,它是人和自然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可見共產主義是人們的共同追求,改革社會制度進一步協調人與社會的關系。
我國對馬克思主義生態觀進行了繼承和發展。從綠化祖國,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觀,科學發展觀,五位一體總布局到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提出,體現了幾代領導核心對馬克思生態觀的重視及不斷將其進行中國化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保護生態環境做出我們這代人的努力。”我們在發展的同時需要注重生態保護,旅游業作為我國的朝陽產業在蓬勃發展過程中也出現系列生態環境問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從政策和理論角度對綠色旅游的發展具有指導性作用。
2 綠色旅游的概念和特征
20世紀80年代“綠色旅游”一詞傳入中國,引起我國學者的廣泛研究,但就其概念暫無統一的界定。就其廣義和狹義理解而言,張瑞德等學者指出“廣義的綠色旅游是指具有親環境或環保的各類旅游產品和服務 ,狹義的綠色旅游是指農村旅游 ,即發生在農村、山區和漁村的旅游活動”。 施惟侖張維瑛從綠色旅游的內容和資源應用角度闡述綠色旅游是生態旅游的高級形式。還有如廖曉義等學者將綠色旅游視作環保旅游, 強調綠色旅游是一種環保概念或可持續發展概念,包含了生態保護、環境教育、社區建設和旅游服務的內容。
關于綠色旅游的概念國內學者可謂見仁見智,筆者從中概括總結出綠色旅游的特征,以便我們更好地究:(1)建立在自然資源的基礎上,進行合理規劃和運用,具有親環境的特點(2)具有可持續性,開發資源的同時注重環境保護和資源的持續性利用,這一點還體現在旅游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上(3)提倡綠色消費,要求旅游者提升個人素養,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和責任(4)兼顧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5)與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相契合,倡導人與自身,社會,自然的和諧統一。旅游者在綠色旅游過程中,更好得親近自然,體驗生活,保護環境的同時促進自身身心健康。
3 綠色旅游發展中的問題概述
綠色旅游在我國蓬勃發展,具有巨大的潛力,給旅游業注入新動力。但綠色旅游的發展在我國出現以下問題,制約其良好有效地發展。
1.綠色旅游相關研究不夠全面,相關領域研究人才缺失,綠色旅游相關的國家和地方標準較少,發展良莠不齊。 2.監管制度不完善,科學技術的缺乏使得部分生態環境遭受破壞;有關綠色旅游的規劃少之甚少,缺乏指導性意見。 3. 缺乏綠色旅游產品,很多企業打著綠色旅游的幌子欺騙消費者,綠色旅游空有其表。4.過度開發旅游資源,缺乏可持續性和綠色環保理念,部分旅游開發者和企業一味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和生態效益,不僅破壞了自然環境,也使得游客滿意度下降,影響旅游目的地人們的生產生活。5.國民綠色消費意識淡薄,近年來游客不文明行為的出現對旅游資源造成了一定破壞,如珠穆拉瑪峰因保護環境需要現已禁止游客進入其核心區旅游,隨意丟棄難降解垃圾,為拍照破壞自然景觀等現象屢見不鮮。
4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對綠色旅游發展的啟示
4.1 宣揚學習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提升綠色旅游國民意識
發展綠色旅游,要進一步宣揚學習馬克思主義生態觀作為理論指導。首先,對于綠色旅游的開發設計者,要注重對旅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保護,認識自然,社會客觀規律在此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旅游產品,提高自身責任意識,而非背離客觀規律開發旅游。其次,要加強旅游從業人員的綠色環保意識,旅游從業人員在旅游業中發揮重要作用,處于一線位置,可通過他們向旅游者傳遞綠色消費的理念。加強他們有關綠色旅游,生態觀,旅游景區制度法規等學習,同時還可聘請生態學,環境學等相關專業領域學者就綠色旅游相關內容進行授課,從而提高從業人員的個人素養。最后要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我國系列生態文明建設思想,倡導消費者樹立綠色消費的觀念,可將這些內容以教育,社區活動,網絡平臺,媒體等方式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將該觀念在社會普及。使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深入人心,提升國民綠色旅游意識。
4.2加強綠色旅游相關研究,制定科學的標準和規劃
綠色旅游的相關研究相對較少,需要專業學者進一步研究,在結合國外發達國家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探索適合我國發展的綠色旅游道路。有了完善的研究,才能更好地指導我們進行實踐活動。我國現有的綠色旅游標準有:《國家綠色旅游示范基地》行業標準和《綠色旅游飯店》標準,現有標準較少有待進一步制定,《綠色環球21可持續旅游標準體系》對我國有關綠色旅游的標準建立有一定借鑒作用。此外旅游相關政府管理部門還應制定系列合理規劃,為地區綠色旅游發展指明方向。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政治建設中。
4.3開發以人為本的綠色旅游產品 ,融入自然和文化元素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強調以人為本,當今社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再局限于走馬觀花的旅游,旅游需求呈現出個性化,深體驗的趨勢。要求旅游產品具有一定真實性,保留地方特色。區別于城市的快節奏生活,處于自然休閑狀態的人民會從這種親自然,人文的旅游方式中獲得身心舒展,進而得到滿足。如武夷山的養生旅游,融入中國茶文化,功夫文化,哲學等內容,吸引了大量旅游者。綠色旅游融入文化元素,加強旅游者對目的地的認知和感受,推動旅游者在有了客觀認知的基礎上自發對當地資源進行保護,同時也滿足其自我實現的價值需求。綠色旅游產品開發要在遵循自然規律基礎上,堅持以人為本,融入文化元素助力開發,做到人與自身,社會,自然的和諧統一,與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基本內涵相契合。
4.4完善綠色旅游相關立法,用科學手段進行監管
政府應加強對旅游區生態保護,不文明行為,防治污染等有關綠色旅游內容的系統立法工作。保障人們的權利和義務相統一。從監管上看,一方面要完善監督體制和機構,加強人的監督力度,另一方面需要利用一些現代科學技術對旅游資源,目的地進行監測和管理,以便及時處理環境問題,同時景區應嚴格限制人流,不能超出其承載力之外,否則會破壞環境,也會影響旅游者旅游體驗質量,這與馬克思主義生態觀都是相悖的。
(作者單位: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