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玲
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非常重要,一方面需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另一方面則肩負著學生健康成長的重任。所以,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期間,必須要樹立正確的觀念,以核心素養為前提,創新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思路,使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互動中,最終達到培養核心素養的目標。鑒于此,下面圍繞這一話題進行論述。
1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的必要性
核心素養是素質教育環境下的重要內容,現如今我國教育已經進入到信息時代,教育領域開始實施改革,那么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而言,培養核心素養是其最為核心的目標。教師以核心素養為前提,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優化教學方案,創建積極的教學氛圍。對于教學改革而言,核心素養是一個新概念,對于現有教學目標與方法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創建相應的情境,發揮現有資源優勢,培養學生成長過程中必備的素養,例如合作交流、文化素養、公民素養等,滿足社會發展對于人才的要求。
2 道德與法治課堂培養核心素養要點
2.1 創新教學目標
以往教學中教師主要以三維目標為核心,其中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但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需要對其進行創新,轉變為以教學過程連貫性為前提的核心素養。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引導,使素質能力和學習緊密結合,從而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價值觀,創新思維方式,提高素質能力。
2.2創新教學方法
在核心素養的要求下,教師需要將以往教學知識分工模式進行創新,引入探究合作教學法,提升初中生的綜合素質。以部編版七年級《少年有夢》這一課為例,教師需要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采集資源,設計教學方案。備課環節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設置一些問題,例如“你的夢想是什么?”“你已經實現了你的夢想嗎?”“你如何實現你的夢想?”啟發學生思路的同時,也可以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從而培養學生真正成為有夢想的青年人。
3 面向核心素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新思路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形成法律意識與道德素養,通過實踐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從而滿足素質教育目標。與此同時,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于核心素養提出了一些新要求,這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程提出了一些新要求,作為教師必須要創新教學思路,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此,下面從教學目標與方向、師生互動、教學實踐三個方面展開探討。
3.1 確定教學目標與方向
對于初中生來說,為了能夠培養其核心素養,作為教師必須要了解核心素養。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期間,教師必須確定教學目標,保證教學工作的方向。其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是,教學目標要與思想教育相結合,不能只是單一的體現教材理論知識。道德與法治課屬于一門必考課程,有中考分數作為標準,能夠真正了解教師教學水平,一方面教師會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加強對這一門課程的重視,另一方面教師可能會過于看重分數,導致素質教育與核心素養的培養被忽視。
針對這一點,以部編版七年級《悄悄變化的我》一課為例展開探討。教師在組織這一課教學時,以前的教學目標只是讓學生掌握教材中的理論知識,準確回答問題,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但是這并沒有體現出學生思想的引導。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思想的重視,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以正確、樂觀的心態面對成長,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的思想,將局限于教材的課堂教學上升到思想層面,不只是機械性的記憶基礎知識,也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加以理解,從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3.2 教師與學生積極互動
當教師確定了教學目標與方向之后,便需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凸顯核心素養的優勢。立足于教師的角度,教師不是課堂的主體,也不能始終位于道德制高點評判學生,如果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是以此為前提,會帶來相反的效果。例如部編版七年級《集體生活邀請我》一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發揮表率作用,為學生提供一個積極引導,為核心素養培養奠定基礎。隨后與教材相結合,逐步滲透基礎知識獲得滿意的教學效果;立足于學生自主發展的角度,教師需要對學生發展規劃進行分析,指導學生制定學習規劃,還可以不定期組織一些實踐活動,從實踐過程中汲取道德與法制的相關知識。例如組織這一課教學時,教師首先讓學生制定一周學習計劃,嚴格按照計劃執行,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同時,為了幫助學生形成集體榮譽感,教師可以組織拔河比賽,提高學生合作能力。由此一來,道德與法治教學可以突破教材的限制,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3.3 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對于初中生來說,最好的課堂是社會與自然,在傳統課堂中組織的教育行為,學生獲取的知識有限,同時也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所以,教師需要對教學地點進行創新,將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充分結合,創建特殊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在這一情境下快樂的學習道德與法治的基礎知識,從而培養核心素養。例如部編版八年級《公民權利》一課,教師組織教學期間,可以創建生活情境:“作為公民,在生活中享受到哪些權利?”教師可以舉例作為引導,期間對學生行為動機以及思維進行觀察,從而達到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
再如,教師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常見案例,如校園暴力,讓學生分析作為公民面對校園暴力時需要用到哪些權利進行自救、自護,期間便可以幫助學生形成道德意識,加強對法制觀念的認知,也真正了解到作為公民必備的素養,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健康成長而言有重要意義。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培養初中生核心素養,針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創新展開分析,需要明確核心素養培養重要性,明確其在道德與法制教學中的重要地位,立足于確定教學目標與方向、教師與學生積極互動、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3個方面,積極創新教學思路,推動初中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從初中生角度分析,教師在組織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時培養核心素養非常重要,一方面關系到學生今后的健康成長,另一方面則與教學改革有密切關系,滿足素質教育要求的同時,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作者單位:松原市前郭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