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蘋儒 郭曉蓓
辯證思維是科學思維能力的根本要求和集中體現,想要培養當代大學生群體的創新能力,離不開辯證思維能力的培養;其是一種強調以世間萬物之間的客觀聯系為基礎,從發展變化的視角認識事物的能力,對于大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正確三觀的樹立等均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討其主要意義和具體的培養方法,為這一領域進一步的研究開展提供一些助力。
為了盡快實現強國富民的中國夢,我國積極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決策。也正因為如此,整個社會對青年一代的創新能力與創新意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恩格斯指出:“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辯證思維是科學思維能力的根本要求和集中體現,想要培養當代青年尤其是大學生群體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運用辯證思維能力打破“思維枷鎖”就顯得尤為重要。
1 辯證思維的內涵
辯證思維不同于形象思維的具體與片面,它其強調的是全面動態地看待事物及其發展。例如聯系的普遍性法則就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這就要求我們在生活中必須努力把握事物之間的各種聯系。總的來說,辯證思維要求我們從事物的聯系與發展中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分析事物的矛盾、將兩點論與重點論相協調,最終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培養辯證思維能力,能夠使人更加全面準確地認識和把握事物,真正做到透過現象看本質。
2 大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缺失的常見表現
當代大學生是伴隨互聯網長大的年輕一代,信息的高度發達在給其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使該群體普遍存在注意力缺失、耐心不足等特點。而由于當今高校教育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導致不少大學生只是死記硬背課本的條目以消極被動的應付考試。原本大學應該是一個人成長的黃金時期,在校大學生的主要任務也是學習,其學習質量對于其未來的就業發展會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大學生亟需優化思維模式和調整學習方法,用普遍聯系的原則去對待學習,培養綜合性的學習能力,而不是得過且過,到了畢業時才追悔莫及。
大學階段還是個體對人際交往迫切渴望的時期,但是因為心理不夠成熟以及缺乏辯證思維引導,大學生往往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人際困擾,甚至關系危機。比如最常見的就是寢室矛盾,這主要是由于目前在校生多為“95”后,其成長環境較為優越,大多從小過著“眾星捧月”的生活,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將自己的利益放在別人利益之上,較少站在他人立場上思考問題,缺乏“一分為二”的辯證思維觀,故在人際交往中容易產生各種偏激心理甚至偏差行為。
上述常見問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辯證思維能力的匱乏導致知識結構的不合理,另一方面則是由于思維的片面與靜止產生人際溝通的障礙;由此可見,辯證思維能力作為一種認知能力在大學生成長中的作用舉足輕重。
3 培養大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的意義
大學階段要更加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而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的提高也亟需改變之前以機械灌輸理論為主的教育理念,轉而啟發引導學生自主的思考和探索知識。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引導學生用辯證思維去全面的看待知識,并加之以動態地運用而非簡單枯燥地進行記憶。這是因為在接受新知識時,如果學生無法建立代入感,很快便會產生遺忘,必須結合普遍聯系的觀點積極致力于理論聯系實際,才能真正優化知識結構并大大提升學習的效率和興趣。
自我是人格的核心,個體的人在社會化過程中會逐步形成和完善自我意識,進而形成自己獨特的人格。對大學生這一群體來說,在基本完成初級社會化的基礎上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對其更好地適應社會文化環境以及提升自我都具有重要意義。著名心理學家希金斯把自我界定為實際自我、理想自我和應該自我,想要正確認識這三個部分的自我就必須具備辯證思維能力,例如運用分析與綜合的動態視角幫助自身準確認識自我。當代大學生常常因為成長環境以及社會壓力難以對自己進行客觀評價,不是過高地設定不切實際的目標就是因為某一方面的不足而否定自己的全部,而這種缺乏辯證思維導致的認知偏差對其成長極其不利。
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三者共同影響著主體的實踐活動,在個體發展中尤其占據核心地位。高等教育階段是大學生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趨于穩定的關鍵時期,能否樹立一個正確的三觀對其未來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僅經濟發展方式日趨多樣,而且由于中西方文化的沖擊和碰撞,文化的多元化也日漸凸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樹立辯證思維能力有助于讓學生正確地看待事物以及批判地接納新事物,而不是盲目地全盤否定或者全盤接受。比如在遇到多元文化時要全面分析,避免孤立片面的認識,尤其需要注重透過現象探析本質。
4 運用辯證思維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可能路徑
4.1 學生要提高自身的創新意識
大學生作為高校教育的主體,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對于提高自身創新意識與辯證思維具有重要意義。唯物辯證法認為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而向前的、上升的、進步的運動即是發展。發展的本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這一過程充滿了否定和肯定環節的相互斗爭、相互融合。有鑒于此,大學生應努力樹立創新意識、開拓意識與探索意識,同時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不斷追求知識與真理,切不可因為一時的道路曲折就全盤放棄,要積極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與競爭力,致力于將自己培養成符合當代社會要求的人才。
4.2 老師要激發學生的自主思考
高校教師不僅是大學生學習的領路人,更是學生辯證思維開發的引領者。當前的創新教育要求教師必須從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的教育理念轉變為引導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然而目前有些高校僅以課堂上板書多少和是否播放多媒體課件的方式來考核教師的教學水平,全然不調研學生對教師所授知識的實際理解和掌握程度;甚至還以這些流于形式的東西來進行教師考核,使得很多教師上課也只注重“看上去很美”,而不關注如何從實際層面上引導學生自主思考,進而真正學有所獲。高校教師應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為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辯證思維與發散性思維,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4.3 學校要提供創新實踐的平臺
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基本場所,在學生的成長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的創新氛圍可以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學校應該經常開展創新創業專題講座,邀請創新領域的專家或者創業成功的校友對學生進行創業指導。此外,學校對硬件資源的投入以及實踐基地的建設非常重要,畢竟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只能加強其形式思維,想要切實提高創新實踐能力就必須將理論知識多次應用到實踐中去檢驗才能真正獲得提升,這就要求高校要積極投入資金興建創新實踐平臺,供學生學以致用;還應與周邊學校進行硬件資源的整合,加強交流,同時積極響應各種創新創業政策,爭取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鋪路搭橋。
4.4 國家要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大學生能夠通過高考的檢驗,其智力水平以及知識儲備勢必具有一定的保障;及至入學后,學校更是會專門對其進行專業技能培訓,這為其辯證思維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有利條件。而若要想更進一步提升綜合素質,還需要全社會的群策群力。在這個問題上,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做好牽頭人,積極制定相應政策來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這不僅可以激勵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在全社會營造出一種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
5 結語
辯證思維是馬克思主義思維方法的精髓。無需贅言,世間萬物之間本就是相互聯系、互相影響的;而辯證思維能力正是一種強調以世間萬物之間的客觀聯系為基礎,從發展變化的視角認識事物的能力。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堅持培養和提升辯證思維能力不僅可以幫助自身拓展思考水平,而且有助于提高其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
(作者單位:安康學院政治與社會發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