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媛
1 前言
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尼羅河饋贈的禮物,有完善的政治體系和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統,舉世聞名的金字塔是其象征。本課重點闡述了古埃及文明代表性成就和中央集權專制制度。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環境創設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結合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將本課整合三部分:
(1)緣起尼羅河。設計問題情境,了解古埃及的自然地理環境,理解尼羅河在古埃及的地位。通過自然環境,引出太陽歷這一天文學成就。創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形成對古埃及的感性認識。
(2)情迷金字塔。以古埃及文明引出古埃及政權——奴隸制、象征——金字塔(數學成就)。通過合作探究,師生、生生合作,形成理性認知。
(3)暢游博物館。通過古埃及文明成就的學習,分析法老統治的特點,形成古埃及文明的整體認知。
九年級學生在學習能力上,通過兩年中國史學習,已經初步具備分析史實和探究歷史的能力,但是辯證邏輯思維能力和宏觀分析歷史的能力還不完備,需要教師整合教科書知識,通過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多角度分析歷史的能力。在知識基礎上,學生通過課外的積累,對古埃及并不陌生,知道金字塔以及尼羅河的基本知識,但對古埃及文明的形成缺乏認知需要教師補充材料,預設問題,引導點撥,加深對這一內容的理解。在學習態度上,這一時期學生由于升學壓力,學習主動性不足,但對于感興趣的內容表現相對活躍。教師通過創設情景、設計活動,運用圖片、圖示、故事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分析相關問題。
2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歡迎各位同學參加xx旅行團,我是本團的導游。本團是四大文明古國純玩7日游。我將陸續帶領大家探尋四大文明古國,了解古代亞非的燦爛文明。而四大文明古國實際上對應著四大文明的發源地,分別是:兩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中國。這也是大型人類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
展示四大文明古國地圖,要求學生看圖回答四大文明古國在地理位置和環境上有什么樣的共同點?(學生回答略)
世界上的文明,幾乎都與河流結下了不解之緣,古巴比倫與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古印度與印度河、恒河;中國與黃河、長江。莫不如此。而我們今天的第一站就來到埃及,一起來探尋古埃及與尼羅河的前世今生。
新課講授:古埃及自然環境分析:本旅游團從北京出發,歷經11個小時,現在到達了埃及的上空,我們從飛機的窗戶向下看,可以看到一片純凈的褐黃色 。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1)埃及的版圖95%都是沙漠,僅5%為可耕地。(2)埃及全國干燥少雨,氣候干熱。全國除北部地區沿地中海有極少量的降雨外,其余的大部地區幾乎沒有雨水。飛機現在就要降落,我們再向外看,純凈的褐色邊緣突然出現了一條蜿蜒的河流,這就是尼羅河。
展示俯拍尼羅河圖片,要求學生看圖回答尼羅河與埃及耕地和城市分布的關系?(學生回答略)埃及的重鎮都緊貼尼羅河兩岸的農田,其余土地都是廣袤的沙漠。(3)埃及南部屬熱帶沙漠氣候,氣溫較高,尼羅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氣候相對溫和,有利于航運。
過渡:實際上任何一種文明都不會憑空而至,古埃及文明之所以能如此燦爛輝煌,全在于一條萬古不朽的大河——尼羅河。現在飛機緩緩降落,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在晨霧中乘著三桅帆船蕩漾在尼羅河上。
尼羅河重要作用分析:介紹尼羅河自然條件,幫助學生理解尼羅河對于農業的特殊貢獻。要求學生結合之前所學知識回答為什么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說:古埃及文明是尼羅河的贈禮?(學生回答略)
教師點撥:尼羅河是唯一的水源,為人類生存提供條件。在古代科技條件落后,沒有水源是無法發展農業的,而沒有糧食,自然也就沒有居民在此繁衍生息。尼羅河定期泛濫促進了古埃及農業的發展,為古埃及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同時尼羅河平緩的河水以及盛行風又提供了便利的航運條件。正是農業生產發展與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使古代埃及成為世界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過渡:除了數學,古埃及還有哪些優秀的文明成就?是否流傳下來了呢?下面就去埃及國家博物館一探究竟。
古埃及人對于來世的信仰還反映在他們加工木乃伊的習俗上,對身體的保存是埃及人來世觀念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埃及人認為死者的靈魂必須要能夠認得身體,然后返回,他們花了大量時間來試圖保存死者的身體。制作木乃伊的過程實際上是幫助尸體脫水的過程,他們把尸體切開,取出內臟,空腔清理干凈,用天然物質使尸體永久保存。最后用亞麻布包裹尸體,放上護身符和《亡靈書》,保佑死者避開那些邪惡的勢力,保佑死者順利的到達極樂世界。最后放置到密不透風的墓中,就可經久不壞。
展示材料,要求學生分析古埃及的醫學成就?與木乃伊制作的關系?(學生回答略)
公元前4000年,古代埃及發明了文字——象形文字,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隨著埃及的衰落和外族的入侵,最終古埃及成為馬其頓帝國的一部分,逐漸的于其他文化相融合,埃及文化本身幾乎消失。1824年,讓.弗朗索瓦·商博良編制了象形文字和希臘字母對照表,使人們能夠開始研究古埃及文書,成立了“埃及學”。展示埃及博物館中商博良雕像。
語言和文字將人類與動物、文明與野蠻區別開來。埃及人認為,他們的文字是神所創造的,是文字之神和智慧之神托特,向古埃及人傳授了文字書寫的方法。主要書寫在紀念碑、建筑、紙草上……埃及象形文字的全部符號,絕大多數取自于尼羅河土生土長的動植物,表明古埃及文字源于埃及本土,文字形成文學作品,內容大多是祈禱文或者自傳,祈禱神能夠接納死者,到達永生以及王權希望自己的美名流傳萬世。
展示埃及象形文字的組成與發展的材料,要求學生分析古埃及象形文字有什么特點? 為什么象形文字未能流傳后世?(學生回答略,教師補充)師:從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出象形文字為王權與神權服務,其復雜難懂,難以普及所以未能流傳后世。象形文字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但是由于象形文字的局限性他們無法滿足日益復雜的人類社會的交往需要,并逐漸被其他文字取代。古埃及文明由尼羅河匯入地中海邊更廣闊的世界,在與其他文明的匯合中得到了永存。
(金字塔略)
法老始終被認為是神王,維持神設定的人間的秩序。法老既然作為神王,其權力也就被神化,他的話就是法律,因而埃及也就沒有什么嚴密的法律制度。法老是神和人的混合體,是神權的君主政體。國家對經濟生活的絕對控制,也是埃及文明的顯著特征。
展示古埃及社會階級示意圖,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知識討論并回答,法老的統治具有怎樣的特點?(學生回答略)
小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影響古埃及文明產生的尼羅河,古埃及文明的兩個表現,金字塔和法老的統治。揭開人類文明史的序幕,古埃及文明無疑是最為璀璨奪目的一顆明星。希羅多德說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這樣多的令人驚異的事物,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這樣多的非筆墨所能形容的巨大業績。”尼羅河、金字塔、木乃伊、神秘的象形文字……它們穿過歷史的重重迷霧,向后人彰顯著古埃及文明獨特的魅力。
3 教學反思
本教學設計運用情景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創設一個旅行團的場景,激發學生的情感,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旅行行程與教學過程緊密結合,將教材打破重組。為了貫徹情景教學,本課所用的大量圖片,都出自于真實旅行的照片,以給學生形真情真的體驗,從宏觀入微觀進入古埃及的學習。本教學設計還有許多不足,由于注重情境的創設,問題設計的不夠精煉;問題與問題之前沒能有嚴密的邏輯關系,在今后的教學中要繼續改進。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