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俊衡
對專利投機行為我國主要由專利法、反壟斷法以及合同法等法律調整,尚未形成完整統一的法律規制體系,且很多法條缺乏可操作性。比較發現,許多域外國家對專利投機予以規制以保護本國的創新發展。“建設創新型強國”是我國的重要發展戰略,因此,完善我國應對專利投機的法律體系、提出適合我國國情的法律建議顯得尤為重要。
近年來專利投機愈演愈烈,呈現出涉及產業范圍廣、主要針對高新領域且獲利巨大等特點,雖然專利投機在中國尚未盛行,但隨著中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推進以及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中國企業海外布局過程中開始受到“專利投機”的侵擾。我國應做好防范工作,防止專利投機給我國企業的發展造成重創,沖擊我國的專利制度。
1 專利投機之簡訴
1.1專利投機行為的厘定
專利投機,在知識產權法領域屬較新的概念,由“patent troll”翻譯而來。對于專利投機的定義,目前學界尚未形成統一的判斷標準。筆者認為,專利市場的自由性決定了專利主體的靈活性,因此,將專利投機定義為民商事主體不從事專利實施、服務等活動,通過低價購買專利,通過惡意的專利訴訟或者謀取高額專利許可費以獲利的行為,更符合實際。
1.2 專利投機的成因
專利投機在美國盛行,而在我國尚處于“萌芽”階段,這與我國的自身國情有關。首先,我國知識經濟的發展程度不及美國,專利投機現象正是在國家對專利權的充分保護下發生的;其次,我國專利法規定的賠償制度限制了專利投機高額獲利的可能性。專利投機本身就不生產任何專利產品,損失就無從談起,通常情況是法院作出“停止侵權”的判決;再次,專利投機通常攻擊的目標都是高新技術企業,雖然近年來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數量有所增加,但總體而言我國目前高新技術領域較少,可供專利投機瞄準的目標不多。
2 法律規制專利投機行為的必要性分析
2.1 專利投機本土盛行的必然性探究
“建設創新型強國”是我國的重要發展戰略,隨著國家大力號召企業創新并提供政策支持,越來越多本土企業開始擴展海外市場,這些企業一旦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必然會被專利投機給盯上,這是由專利投機的單純利益驅使性決定的;且中國目前專利法所規定的專利侵權賠償條款可能對專利投機不利,但隨著中國專利制度的不斷完善,對專利保護程度的加強,專利侵權賠償金額也會有所上升,這又將為“專利投機”入侵中國提供適宜的生存環境。
2.2 專利投機現行法律規制失范
現行專利法中雖多處體現專利權濫用問題,可什么是專利權濫用,滿足什么樣的條件才構成專利權濫用,并無明文規定;合同法規定的無效技術合同和專利法中規定的專利無效制度,都是一種事后救濟手段,而在我國對專利投機的法律規制更應以防范為主;反壟斷法規定了在專利權人濫用專利權并造成了排除、限制競爭的效果時,適用反壟斷法。但是到底如何適用,反壟斷法并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可以說在現實中是無法操作的。而且,國務院規定壟斷執法工作是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和商務部三部分一起負責的,這也造就了現實中執法難、執法不統一或相互推諉的情況。
綜合而言,我國的專利投機的法律規制體系散見于專利法、合同法、反壟斷法等法律之中,在法律適用上缺乏明確的標準,也沒有專門的執法部門作保障。
3 比較法視野下域外專利投機的法律規制
3.1 美國專利投機的法律規制
為了應對專利投機所帶來的的弊端,美國在實體法和程序法二方面均作了重大修改,解決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專利授權程序復雜、所授權的專利質量不高、專利審批效率低下等系列問題。有關專利投機規制的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確立了“發明人先申請制”,便于確定專利發明的順序和具體日期,解決之前采用“先發明制”存在的專利審查效率低、專利授權復雜的問題;第二,專利授權后的審查程序改革,這樣使得專利能夠進入公眾視野,讓公眾了解專利信息同時監督專利質量。在促進創新保護公眾利益的同時也確立了禁止反悔原則,兼顧了專利權人的利益,避免專利權人受到無休止的專利無效申請的騷擾;第三,限制專利案件的合并審理,要求被列為共同被告之間有聯系,制造、使用、銷售的必須是統一產品,否則不能列為共同被告合并審理;第四,確立惡意訴訟賠償條款,如果法院認定原告發起的專利侵權訴訟屬于專利惡意訴訟,則原告需承擔被告支付的律師代理費。
3.2 韓國、日本專利投機的法律規制
韓國、日本關于專利投機的防治措施大同小異,其中最有特色的舉措便是政府直接介入專利經營管理的工作之中。韓國禁止韓國的高校、科研機構、創新團體向高智公司出售、轉讓自己的發明專利或發明創意。并在政府的積極倡導下成立創意資本公司,通過購買有價值的專利和創意,提高這些專利的附加值,將專利許可或者出售給有需要的企業來維持公司的運營,幫助韓國本土企業應對“專利投機”的攻擊,有利于提高國家的創新能力和維護國家的經濟秩序。
類似韓國政府,日政府本也同樣感受到了高智公司大規模收購專利給其帶來的威脅感,擔憂本國的重要科研成果流失海外,也強烈要求日本國內的高校和科研機構不得同高智公司簽訂專利轉讓許可協議。
4 完善專利投機法律規制之理路選擇
4.1 完善以專利法和反壟斷法為主的專利投機法律規制體系
首先,在我國現行專利法中明確專利權濫用的概念、專利權濫用的構成要件以及專利權濫用的法律后果,這是我國專利法對專利投機進行法律規制的基本前提。除此之外,還可以列舉一些專利權濫用的表現形式,將“專利投機”常見的一些行為模式如依靠問題專利提起專利侵權訴訟納入其中;
其次,細化反壟斷法中有關專利權濫用的法律條文,成立一個專門的反壟斷執法機構。在反壟斷法中對哪種專利權濫用行為可能造成限制競爭、壟斷的效果予以明示;從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和商務部中挑選一批具有反壟斷執法經驗的工作人員組成一個專門的反壟斷執法機構,避免浪費行政資源,走出現實中部門間相互推諉、意見不一等執法難的困境。
4.2 建立專利惡意訴訟懲罰制度
專利投機實質就是一些企業出于排擠競爭對手等不正當目的,在明知自己的專利存在瑕疵的情況下,為了獲取經濟利益,故意提起專利侵權訴訟,此種行為完全符合惡意訴訟的構成要件。英美法系國家大多確立了惡意訴訟懲罰制度,我國應該借鑒歐美國家,確立惡意訴訟懲罰制度,明確專利惡意訴訟的概念、構成要件等要素,并規定一旦構成專利惡意訴訟的,訴訟的發起人所必須承擔的具體后果。比如,要求專利惡意訴訟的提起人支付被告因參與訴訟而支付的律師費,因專利惡意訴訟給被告造成損失的必須賠償損失。
4.3 政府倡導并出資成立知識產權管理公司
第一,通過制定相關的行政法規和政策,為知識產權管理公司的成立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和政策支持。如通過制定行政法規,對知識產權管理公司的成立條件、專利許可或專利轉讓協議的必要內容以及公司受益分配和風險承擔等作出詳細規定;第二,增加知識產權管理公司的融資渠道。知識產權管理公司需要收購大量的專利作為防御專利投機的工具,充足的資金才能維持公司的運營。政府可以直接投資這類企業或者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為這類公司提供融資服務;第三,指定政府某一部門作為監督、引導知識產權管理公司的機構。知識產權管理公司對于知識產權的專業性有較高要求,政府機構可以根據需要對這些公司進行技術指導,同時對他們進行監督;最后,政府的干預必須適當,切忌將履行監管職能變成完全干涉,時刻把握政府自身的引導、監管角色定位。
5 結語
我國在應對專利投機方面缺乏實踐經驗,因此要在借鑒域外國家應對專利投機舉措的同時,結合我國的自身國情,尋求適合我國的應對措施。在做到對專利投機進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懲罰的同時,兼顧專利權人的利益和社會公眾的利益,以達到良性的、動態的平衡狀態。
(作者單位:沈陽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