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敏
【中圖分類號】R5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9-0010-02
髖關節是人體中最穩固的關節,主要的組成部分就是股骨頭以及髖白,屬于多軸性的關節,能夠幫助人們完成旋轉、屈伸以及收展運動。這一關節雖然穩固但是并不靈活,人類在行走過程中,髖關節是基礎保障結構。
1 什么是髖關節置換術?
在對股骨頭壞死晚期的患者以及高齡的股骨頸骨折的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通常都會選用髖關節置換術。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使患者能夠在接受手術之后,盡快的恢復到原本的生活狀態。在結束手術之后,也要做好術后鍛煉工作,從而使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能夠得到恢復,并使患者的關節穩定性能夠得到增強,促使患者的軟組織能夠更快的愈合,從而達到緩解疼痛、改善關節功能的目的,使患者的生活質量能夠得到提升。在手術結束之后的不同時間點內,髖關節的恢復鍛煉方法也有一定的不同。
2 髖關節術后的踝泵訓練該如何進行?
當患者從髖關節手術結束麻醉中醒來之后,就應當開始主動的進行踝關節屈伸以及足趾屈伸的動作,這對于患者而言,能夠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以及淋巴液循環,減輕患者的腫脹程度,這對于預防患者出現深靜脈血栓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3 髖關節術后的肌力訓練該如何進行?
與踝泵訓練相同,患者從麻醉醒來之后到下床行走之后都能夠在床上進行臀肌的收縮訓練以及股四頭肌的訓練,也就是患者可以自主的將自身的臀部肌肉以及大腿肌肉進行繃緊以及放松,這種鍛煉每天不能低于300次,確保不為患者增加疼痛感的基礎之上,要盡可能的多做這種訓練。同時還要使患者的雙上肢以及健側的下肢活動得到強化,患者每天都應當要適當的加強主動的活動訓練,從而保證自身的身體狀態處于良好的狀態下,盡可能的避免患者出現壓瘡以及肌肉萎縮的現象。
4 髖關節手術后該怎么鍛煉?
第一,手術后1-3天。首先,患者要保持仰臥的體位,可以通過利用薄枕將患肢進行略微的抬高,從而促進患者的下肢血液更好的回流。在患肢的外側可以放置枕頭從而避免患者的患肢出現過度外旋的狀況。在這幾天內進行康復鍛煉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促進患者的下肢血液更好的循環流動,避免形成血栓。以患者的患肢為主要的鍛煉對象,同時也要對健全肢體進行兼顧。針對健康肢體一側可以進行屈髖、屈膝使健全肢體下肢的肌肉能夠得到收縮;針對患側肢體,可以屈伸踝關節,盡力將自己的腳尖勾起來,然后再盡力將腳面繃直,其次也要轉動踝關節,要將自己的踝關節進行繞圈轉動。
第二,手術后4-7天。患者要保持仰臥的體位,在后期可以選擇半臥的體位。在這一時間段內進行康復鍛煉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患者的健側髖關節活動度以及膝關節的活動度都能夠得到有效的增強。屈髖以及屈膝關節時,可以由患者的家屬一手托著患者的足跟,另一只手托著患者的膝關節下方,促使患者的膝關節能夠保持中立,并且要避免向兩側方向進行擺動。盡可能的避免髖關節出現內旋以及外旋的現象。并保證屈髖的角度不超過90度。將患者的腿伸直抬高時,要盡可能的將患者的膝關節伸直,并抬高患者的下肢,保證與床面之間的距離能夠保持在10cm左右,并保持角度不超過30度。持續5秒到10秒的時間,之后將腿慢慢放下,重復進行這一練習。要使患者的髖關節伸直,再進行手術的一側髖關節位置處主動進行伸直動作或者在患者的髖下位置處墊枕頭,從而使患者的屈髖肌能夠得到一定的伸展,同時也能將患者的關節囊前部進行伸展。要使患者的髖關節內收,可以在患者的兩腿之間放枕頭,使患者的腿主動的內收。要使患者的髖關節外展,使患者保持平臥體位,并伸直腿,盡可能的將患者的腿向著兩側分開,然后慢慢回收,在此過程中注意不要將雙腿完全并攏。關于患者的臀部肌肉訓練,要幫助患者將自身的臀部肌肉繃緊并且要保持這一狀態。使患者的肱四頭肌進行收縮,要使患者盡可能的將自身的膝關節伸直,并將自身大腿前方的肌肉繃緊。
第三,手術后8-14天。在這一階段內,患者可以保持平臥位、側臥位、立位、坐位以及行走位。在這一階段內進行鍛煉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能夠使患者恢復正常的髖關節活動,同時也要使患者的下肢肌肉力量以及髖關節肌肉力量都能夠得到一定的增強,同時也可以通過利用助行器下地行走,要注意避免患者的髖關節出現外旋的現象。如果患者保持側臥位時,要保證患肢在上,健肢在下;如果患者保持坐位時,應當保證椅子略微高一些,確保患者在屈髖時角度不能超過90度;如果患者保持站立時,可以通過扶墻、扶床邊以及助行器等的輔助進行站立,要保證能夠挺髖站立;如果患者要進行站立抬腿時,可以幫助患者將患者的患肢緩慢的抬離地面,但同時也要確保患者的膝關節不能超過腰部位置。如果患者要進行站立后伸時,可以將患者的患肢緩慢的抬離地面,并慢慢向后伸展,使患者的髖關節囊以及屈髖肌群能夠得到有效的拉伸,要注意確保患者的上身能夠保持直立。如果患者要進行站立外展時,可以將患者的患肢緩慢抬起并慢慢將患肢向回收,從而使患者的髖關節能夠得到拉伸。如果患者要保持行走狀態,那么患者就需要借助助行器以及腋杖來進行輔助行走。
第四,患者出院之后,在這一階段中,患者從雙拐發展到單拐再帶脫離拐杖,在這一過程中,患者必須要避免進行劇烈的運動,同時也要避免做一些使屈髖角度大于90度的動作,要保證患者的凳子是高凳,盡量避免盤腿以及蹺二郎腿的行為,除此之外,也要避免下蹲撿拾物品。
當進行了髖關節手術之后,患者的關節病變癥狀能夠得到有效的緩解。根據相關的報道中可以知道,大部分的人工關節在20年之后還能夠繼續發揮作用,但是患者想要使髖關節的功能恢復如初,這就需要患者做好髖關節的術后訓練。如果不對新關節的保護工作提高注意,很有可能會導致新關節無法充分的發揮作用,因此,患者必須要在髖關節手術結束之后做好相應的康復訓練,確保髖關節手術之后能夠充分的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