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珊
摘 ?要:寫話訓練是小學生溝通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的重要培養途徑,是小學生綜合素質中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就小學低年級寫話訓練有效性的提高,提出幾點教學建議。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有效性提升;路徑
引言:
寫話,就是把自己想說的話或者觀察的內容轉化為文字的形式寫下來。寫話訓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發散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文字運用能力,是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重要環節。
一、以閱讀積累寫話經驗,為寫話積累素材
(一)以閱讀激發寫話興趣
閱讀不僅僅是對文章內容的瀏覽,而是需要真正地讀出來,并且將自己的閱讀感受加入進去形成有感情的朗讀。教材內容是以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天性特征編寫的,符合小學生心智特點,因而課文內容都比較淺顯易懂,朗朗上口。教師在教學中首先需要鼓勵學生結合教材中的插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文章的文字表現方法。對一些有多個人物出現的文章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的分角色朗讀。在朗讀中使學生有所感受,調動起學生根據課文插圖寫出自己的感受的興趣,同時在閱讀中也積累了不少詞句,奠定寫話的文字積累基礎[1]。
例如一年級上冊《四季》的閱讀中,學生能夠從閱讀中積累出“草芽尖尖”“荷葉圓圓”“谷穗彎彎”這樣的描寫季節場景的短語,就可以將這篇文章與《秋天》等關于秋天的描寫的文章一起閱讀,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大雁南飛”“金秋時節”等描寫秋天的詞語或者短句以及多樣的寫作技巧,為寫話積累語言素材。
(二)以仿寫運用素材
在閱讀中是積累語言素材,而寫話就是對語言的實際運用。在閱讀積累完成之后,教師就需要及時地對學生進行仿寫的練習,使學生能夠有效地掌握語言素材的運用方法和運用技巧。為之后的自主寫話練習奠定基礎。模仿是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主要的學習和認知方式,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這一天性,進行寫話的模仿訓練。
例如還是《四季》這篇文章的教學時,教材中有多幅插圖,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插圖之后模仿課文內容的寫作方式創作屬于自己的《四季》的文章,比如在寫話中運用課文類似的擬人句,排比句等。通過仿寫,使學生實際運用了積累的語言素材,使這些素材不再是背誦,而是運用。
二、形成良好的寫話習慣
(一)鼓勵學生“敢寫”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處于寫作訓練的起步階段,寫話訓練中最大的問題不是不會寫,而是不敢寫。寫話練習中最大的障礙是學生心中的恐懼感,害怕寫的不好,害怕被同學笑話,害怕被老師批評。就像學習騎自行車,如果害怕的甩刀,就永遠不敢蹬出第一步。因此,教師需要鼓勵了學生將心中的想法、腦海中的想象、上學路上看到的事物以文字的方式寫下來,消除對寫話的恐懼感,使學生更好地由“說”過渡到“寫”,順利完成知識與技能的遷移[2]。
鼓勵學生“敢寫”就要從學習和生活中最簡單的小事開始。教師可以將在教室中設置一塊小黑板作為學生不用署名、隨意發揮的地方。每個學生都可以寫下自己今天的心情,在上學路上看到的有趣的事情,或者自己想做什么,要怎樣做等點滴小事,又或者教師可以在前一天布置一個話題,比如觀察媽媽做飯,觀察家里的小動物等。鼓勵學生大膽寫出自己所見所想,從而培養學生的寫話興趣。教師對黑板上的內容進行閱讀之后以鼓勵為主要方式點評學生寫下的文字,使學生更有信心將“話”變為“寫”,有效地激發學生“寫”的興趣。
(二)引導學生“觀察”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觀察能力有限,在對圖片或者事物的觀察時會有一定遺漏,難以觀察到圖片中的所有細節,而導致在寫話的時候難以全面描述。因此,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觀察方法和觀察習慣。觀察得全面、徹底,才能是寫話的基礎。
例如二年級下冊《鄧小平爺爺植樹》的課文中有一個插圖,教師就可以就這個插圖引導學生形成全面觀察的方法。教師首先以提問引導學生對圖片進行觀察:圖片中描述了怎樣的場景。學生會回答,鄧爺爺和小女孩在一起植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究,在什么季節植樹呢?從哪里能夠判斷季節呢?學生就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觀察并不是一眼可見的信息。比如說學生可能會回答,從衣服的厚度可以看出是冬天,那么教師就可以說:那秋天的衣服也是這個樣子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的環境。學生可以看到,地面上幾乎沒有枯萎的雜草,這能夠說明,這是剛剛過了冬天,雜草都已經死亡了,而不是秋天地面上會有很多仍然存活的雜草。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觀察方法,并且能夠根據表面挖掘深入的潛在信息,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以此來提高學生寫話的全面性。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師在寫話訓練的教學實踐中需要激發學生的寫話興趣,鼓勵學生用于表達,使學生從害怕、不想的心態轉變為我要、我想,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寫話訓練中,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文字使用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周艷.小學語文低年級段寫話教學有效性探討[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2017(11):103-103.
[2]孟繁河.關于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有效性提升路徑的思考[J].學周刊,2016,12(12):76-77.